《大风》
第37节

作者: 窗前的枣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斯此刻的心情并不比赵高轻松。杀了扶苏,蒙氏兄弟怎么处置?再杀了蒙氏兄弟,还有许多公子大臣不服,又怎么处置?难道把他们都杀光?胡亥无能,诸公子不服,这还好说,还有时间慢慢处理,可是对扶苏之死,诸公子和大臣们个个心存疑问,就连咸阳城里的百姓也在议论此事,一旦有人发出诘难,将是一场巨大的风波,到时候保得住保不住这颗脑袋都难说。李斯后悔不该听信赵高的胡言乱语,如今把天捅了个窟窿,这个摊子可怎么收拾!他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还没有碰到过这么大的难题,整日唉声叹气不思茶饭。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退隐山林,回上蔡老家种地去,哪怕天塌下来也不管了。可是,退隐谈何容易!首先自己的儿子就不同意。长子李由现任三川郡守,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三川郡乃咸阳东面之门户,六国后裔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反秦复国,一旦天下有变,三川郡便是咸阳的最后屏障。三川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北部边境,朝廷把这么重要的使命交给李由,可见皇帝对李家的信任。次子李唐也在朝廷为官,受到重用是迟早的事。自己告老还乡倒是容易,可是一旦他这棵大树没了,孩子们在朝廷里立刻失去了依托,将来丢官倒是小事,只怕保不住性命,甚至株连九族啊。让几个孩子和他一起辞官?那不是明摆着和皇上过不去嘛!思来想去没什么好办法,于是采取了一个消极的办法——躲,躲一天算一天。从沙丘回来之后,他闭门谢客,很少到朝中去,事情能推就推,能不管的就不管,他打算把善后的事情全部推给胡亥和赵高。可是,这么大的事岂能躲得过去?李斯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上了贼船下不来。

  赵高仿佛已经钻到李斯肚子里看过一般,见了面,开门见山说道:“丞相,如今我们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想躲是躲不过去的。你我都没有退路。只有一条路,往前闯,能闯过去还有一条活路,闯不过去就是死。”
  李斯有被一箭射中的感觉,二话没说,打起精神跟着赵高来到宫中。
  听说要杀蒙恬、蒙毅,扶苏的长子子婴急忙赶来劝谏。子婴比胡亥小几岁,从小在一起长大。本来,按照赵高的意思,是要斩草除根将子婴也一起杀掉的,但是胡亥不忍心下手。子婴与他的父亲很像,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对祖父的严刑苛法一直持有异议,因此直言不讳地劝道:“陛下,蒙氏兄弟乃朝廷重臣,世代有功于国,如若杀之,恐天下人不服。历史上因枉杀功臣而导致亡国灭种的例子比比皆是,陛下不可不察。”

  胡亥道:“不杀怎么处置?难道等着他们造反?”
  “陛下不可听信传言,蒙氏世世蒙受皇恩,一家人都是高官厚禄,怎么可能谋反?说蒙氏兄弟谋反,天下人都不信,若杀之,必致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恐怕是危言耸听吧?”
  “并非危言耸听。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必然导致群臣人人自危,而与朝廷离心离德,臣窃以为不可。”子婴太年轻了,言语间已经冒犯了胡亥,自己还不知道。
  “行了行了,朕虽年轻,也不至于由晚辈来教导我。”

  子婴还想再说什么,可是胡亥决心已定:“来人哪,传御史曲宫!”
  子婴见胡亥摆出了长辈和君王的架子,知道再说什么也没用了,怏怏地退了下去。
  日期:2012-02-02 10:10:16
  曲宫到了代郡,从狱中提出蒙毅,问道:“蒙毅,你知罪吗?”
  “不知。我蒙氏一族,三代事秦,对大秦忠心耿耿,为大秦立下功勋无数,何罪之有?”
  “昔日先主欲立太子,而你从中作难,这难道不是罪吗?按你的罪过,足可以诛灭九族了。但是皇帝陛下不忍心这样做,只赐你一死,对你已经够宽大的了,难道你还有什么说的吗?”

  “有。臣追随先主数十年,为臣没有不忠,做事没有不信,忠心耿耿辅佐先主治理天下,未曾有过半点过失,至于立太子一事,先主自有考虑,岂是臣子所能妄议的?况且先主从未在臣面前提起过立太子之事,更谈不上从中作难,望御史大人明察。”
  “此案乃陛下亲自审定,无可复议。”
  “我大秦素来提倡以法治国,依法论罪。臣并不畏死,只求死个明白。夫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今御史治我死罪,是什么罪名,望大人给我一个说法。我在九泉之下也好瞑目。”
  曲宫情知理屈,但是来时丞相李斯和赵高都有交代,无论碰到何种情况,都要不顾一切将蒙毅斩首。如果提不回蒙毅的首级,就拿自己的首级来见。因此,曲宫不再与蒙毅理论,冲旁边的侩子手使了个眼色,早有一人绕到蒙毅身后,一剑刺穿了他的胸膛……
  在曲宫杀害蒙毅的同时,另一位御史已经到了阳周。御史准备了一碗鸩酒,命蒙恬喝下去,蒙恬申辩道:“请问处死我是何罪名?”

  “你的罪自己还不清楚吗?与公子扶苏诽谤先帝,其一也;拥兵自重,串联公子扶苏策划谋反,其二也;其三,你弟弟蒙毅犯有大罪,依法牵连到你。”
  “我要谋反?我要谋反随时随地可以反,还要与公子扶苏商议策划吗?就是你们把我押在这里,我照样可以反。只要我一声号令,三十万大军立刻就会杀到阳周来,你就是有十颗脑袋也早就搬家了。我之所以不反,是因为我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是为了不忘先主之恩。请你转告陛下,我不怕死,只想临死之前能进几句忠言。这么多天我没有死,并不是为了免于一死,只是想以忠言进谏而死。愿皇帝陛下以万民为虑,行正道以治天下!”

  “可惜将军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告皇上。”
  “你这个贪图利禄的小人,大秦江山就毁在你们这些人手里!”
  “将军息怒,臣故小人,然今日小人执行的是皇帝的旨意。望大人不要难为小人。”
  “苍天啊,我究竟犯了什么罪呀!”蒙恬长啸一声,端起那碗鸩酒一饮而尽。
  日期:2012-02-04 12:51:35
  赵高、李斯自以为事情做得诡秘,无人知晓,企图瞒天过海。但是人们猜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况且还有蒙恬和扶苏的旧部在,他们对扶苏和蒙恬之死心中不服,要堵住他们的嘴谈何容易!蒙氏兄弟死后,京城里的传闻更多了。说什么的都有,矛头直指胡亥、赵高和李斯。还有人传说,蒙恬的旧部已集结塞外,准备杀进京城为扶苏和蒙恬报仇。每日上朝,只有胡亥和李斯两个人说话,大臣们一个个缄口不言,胡亥点到谁谁出班答话,问一句答一句,多一句话都没有。胡亥知道这些人心里不服,于是便在朝庭上大发淫威,大臣们任由他怎么耍威风,就是不开口。胡亥每日如坐针毡,再也没有心情去和宫女们调笑了。

  这天散朝之后,他命赵高组织人马去街头巷尾探听,凡是有妄议朝政者,无论官民,一律当场斩首。赵高笑笑说道:“陛下不是读过兵法吗?岂不闻赏贱罚贵之说?赏贱才能人人奋勇争先,罚贵才能人人震恐,威慑三军,如今要想在街头巷尾杀几个草民来堵住人们的嘴是不可能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越杀舆论越大。要杀就得杀大的,从上面动手。”

  “从上面动手?先杀谁?”
  “您说呢?”赵高故意卖了个关子,停顿了一下,然后反问道:“如今百姓们敢在街头巷尾议论是为什么?是因为有官吏们在议论。官吏们敢在下面议论是因为朝中大臣们在议论,大臣们敢议论是因为有您的兄长们在议论,您说应该先杀谁呢?”
  “那就先杀几个朝官给他们看看。”
  “恐怕还是不管用,您仔细想想,朝官们能威胁到您的皇位吗?李斯能取代您吗?”
  “不能。”

  “冯去疾能取代您吗?”
  “不能。”
  “能取代您的有谁呢?只有您的兄长们。他们是祸根,如果不除掉他们,您就别想安安稳稳做好这个皇帝。”
  “你是说让我杀我的兄长?”胡亥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刚刚杀了扶苏,又要杀别的兄长,胡亥实在下不了这个手。
  “为政者不可以妇人之仁处事,今日你若不杀他们,将来必定为他们所杀。否则你就别做这个皇帝。可是如今不做也得做了,你杀了扶苏,就是不做皇帝,诸公子也不会饶了你。所以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可是要杀他们也得有个罪名啊。”胡亥犹豫着说。
  “私通叛逆扶苏、蒙恬,这不是现成的罪名吗?臣听说近来扶苏和蒙恬的下属不断地潜入京城,在诸公子和大臣们府上游说,企图推翻陛下,另立新君,为扶苏、蒙恬复仇。”

  “有这等事?”
  “他们不仅到诸公子府上游说,还到各位公主府上去了。”
  “看来不开杀戒是不行了。”胡亥恶狠狠地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