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不愧是将门之后,就是吹喇叭抬轿子也比别人吹得好,抬得出色。才干了不久,大家就公推他做了班头。自从他当了这个班头,班子的生意就特别好,因为项梁很善于调度,每逢婚丧嫁娶的场合,当事人往往忙得顾前顾不了后,不是忘了这个就是丢了那个。可是只要有项梁在,就乱不了,他会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保证出不了半点差错。渐渐地,他在这方面出了名,凡大户人家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来找他主持。吴中乃会稽郡治,郡里县里的一些大工程、大徭役,也经常请项梁去帮忙筹划。在旁人眼里,项梁简直风光得不得了,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项梁的屈辱感比项羽还要强烈。一个将门之后,居然干起这种下贱行当来,倘若父亲在世,看见他们叔侄混到这步田地,真不知羞成什么样子。然而,项梁毕竟是饱经沧桑的人了,他没有流露出任何抱怨和不满,相反,却利用这些活动暗中践习兵法。每次大的婚丧嫁娶之事他都把它当成一次军事行动,以兵法来调度宾客及子弟,一方面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观察和检验周围的人,以试他们的才能大小。他在吴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来网罗各路英雄,并嘱咐项羽多结交天下豪杰和有识之士,以待有朝一日举大事。吴中豪杰,开始渐渐聚集在项梁的周围。其中有个年轻人叫龙且,年龄、个头、武艺都和项羽差不多,人既敦厚又聪明,项梁非常欣赏,视之如子,经常请他来家里吃饭、切磋武艺。
龙且是个铁匠,为人豪勇。平日里靠打造犁镰度日。光靠打铁赚不了几个钱,便偷偷打造些刀剑之类的兵器来卖。私自打造兵器是违法的,秦灭六国以后,曾下令收缴民间私藏的武器,将其统统运回咸阳,铸成十二个巨型金(属)人,立在咸阳宫前,以示天下永不用兵。但是,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大部分成年男子都习武,加上世道并不像皇帝想象的那么太平,所以民间对兵器的需求量非常大,几乎所有的铁匠都在私造兵器。法不责众,官府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纠。这一日,龙且担了些犁镰锄镐到集市上去卖,在那些农具下面,偷偷藏了几把自造的短剑。集市在一座石桥的两头,因为这里过往的人多,所以自然地形成了集市。龙且去的早,把摊子摆在了桥头最有利的位置。不一会,就有人来悄悄打听有什么兵器。这种事,买卖双方都是要背人的,龙且告诉他只带了几把短剑,若需要别的,可以定制。那人要看剑,龙且扒开上面的农具偷偷给他看,货刚露出来,就围上来一群人要买,一边看一边大声嚷嚷着讨价还价,龙且道:“诸位小声点,让人听见,我这买卖可就砸了。”
最初上来打听货的那个家伙说:“小声点可以,但是你得付点掩口费。”
龙且知道碰上了一群无赖,问道:“你要多少?”
那人伸出五个手指头,翻了一下手掌:“十两黄金。”
龙且一听就火了:“我把这一担东西都卖了也卖不了这许多钱!”
“你要是不给,我们就嚷。”说着,真的嚷了起来:“哎!快来看哪。卖刀剑啦。便宜啦,快来买呀!”
龙且怒从心起,揪住那人就要打,正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中年汉子,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说:“不要命啦。”说完,掏出十两黄金递给那个无赖,说:“拿去,别嚷了!”那汉子就是项梁,他一大早从这里路过,看见这里围着一群人,便站下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发现这个小铁匠长得浓眉大眼,相貌不俗,便生了怜爱之心。眼看一场纠纷要起,他怕这年轻人吃亏,就站了出来。
那几个家伙看见明晃晃的金子,立刻不做声了,相互看了看,领头的那个无赖说了声:“走!”几个人转身走了,临走,又顺手把龙且打造的几把剑都拿跑了,龙且要去追,项梁低声对他说道:“算了,赶快走,否则就走不脱了。”这时,桥头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龙且收了摊子,担起担子往回走,走到桥上,心中怒火难消,气得把脚一跺,没想到把桥中间一块七尺多长、三尺多宽、一尺多厚的巨石跺成了两截,整个桥身都跟着震动起来。从此,一脚跺断石桥的龙铁匠在吴中出了名。
日期:2012-01-28 14:49:41
自古红颜多薄命。妙逸来到吴中以后,日子就没有一天安生过,不断地有吴中的富家子弟前来骚扰。好在妙逸已在江湖上闯荡过几年,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她用卖艺不卖身这块挡箭牌作为护身符,挡住了一些人的非分之想;鸨婆也想拿她来赚个大价钱,并不急于出手把她卖掉,开出的价码让那些公子哥们望而生畏,这对妙逸也起到了一点保护作用。但是吴中毕竟是个繁华之地,各地豪强经常到此来游乐,哪里是她一个弱女子能挡得住的。一日,来了个叫桓楚的,强行要娶妙逸。桓楚本是吴中黑道上的老大,生得满脸横肉,脸上还有一块长长的刀疤,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他有一身好武艺,吴中子弟无人敢惹他。
桓楚在黑道上的霸主地位是打出来的,曾有几股比较大的势力出来较量过,双方大打出手,死了不少人,最后都没有能争过他。这样一个混世魔王鸨婆自然惹不起。
桓楚最近发了一笔大财,鸨婆开出的价码他满口答应,鸨婆也觉得价钱满意,便来找妙逸商议。妙逸见过桓楚来碧云楼,一想起他脸上那块刀疤就感到害怕,而且,她听说桓楚已经有了一位压寨夫人了,恶得不是一般,因此说什么也不答应。鸨婆见她不愿意,给桓楚回了话,但是桓楚不依:“既然你开出价码,咱不还价你就不能反悔。她不是说卖艺不卖身吗?老子是明媒正娶,又不是卖身,她有什么不愿意的?我去和她说!”
鸨婆道:“你别去,还是我来跟她说吧。你去,一准说崩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虽说是明媒正娶,也要姑娘愿意才好。”
“那是。可是话说回来了,她不是你花钱买来的么?这事能由得了她么?”鸨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她也知道妙逸的脾气,硬来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就这样,鸨婆两面来回说和着,可是两个人一个是非娶不可,另一个是宁死不嫁,事情僵在了那里。末了,桓楚扔下定金,说:“你慢慢开导她吧,三天后我来接亲,你问她是愿意老老实实上花轿呢,还是愿意让我把她捆了去。”
桓楚走后,鸨婆便反过身来软硬兼施地逼迫妙逸,妙逸也知道桓楚是惹不起的,可是,又有谁能来解她的这场危局呢?辗转愁肠,忽然想起项羽。自从那日见了项羽,妙逸便时时不能忘怀,有时候做梦都和他在一起。项羽高大英俊的身影时时在她眼前浮现,他那单纯、高贵的气质是妙逸在别处没有见过的。琴弦断遇知音虽然只是一说,可是在那一刻,妙逸确实感到了心与心的碰撞。她有一种直觉,这个人就是她要找的那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妙逸知道自己身在青楼,随时都有沦为妓女的危险,因而见了项羽便动了嫁给他的念头。可是项羽自那日走后再也没有来过。她知道项羽目前很穷困,为她赎身是不可能的事,况且只有一面之交,谁知道人家肯不肯娶她这个风尘女子?妙逸有时候觉得自己是自作多情,有时候又觉得项羽一定会再来碧云楼找她,可是直到此时此刻,项羽还没有出现。正在愁肠百结的时候,她突然想起那日唱的曲子。她很少唱屈原的这首词,因为青楼客爱听的多是艳曲,这种曲子没有几个人喜欢,那日偶然一唱便招来项羽,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她抱起琵琶,拨响琴弦,又唱了起来:
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
遵江夏以流亡。
……
也许冥冥之中确有上苍的安排,也许只是巧合,恰巧这一天项羽在上次的同一地方路过,又听到了同样的琴声和妙逸如泣如诉的歌声,他感觉到这歌声在倾诉着什么,呼唤着什么,比上一次听到似乎感觉更强烈。自从见了妙逸,项羽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她,几乎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多少次想再去碧云楼见她一面,但是自尊心阻止了他。他没有钱。他害怕那些看他的眼睛。他已经背着叔叔偷偷攒了几个钱,听几次歌是足够的,可是听完又能怎样?他还是个穷光蛋,还是让人瞧不起,还要受那些刀子般的目光的宰割。所以几次走到碧云楼跟前他又折回头走了。此刻一听到这歌声,他再也不能犹豫了,大步流星向碧云楼奔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