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第24节

作者: 窗前的枣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项羽生下来是双瞳孔,一家人都感到十分惊奇。传说舜帝是双瞳孔,人们猜测项氏是舜的后代,但无从考证。项羽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项梁与朋友对弈,中间出去小解,小项羽竟坐在棋枰前与那位朋友下起棋来。等他回来,项羽已走了十几步,而且颇有章法。项羽当时只有五岁,从未有人教过他下棋。他只是在大人们下棋的时候,偶尔在旁边看一眼。项梁见这孩子如此聪明,便主动教他下围棋,开始他学得很快,但是下了几天就没兴趣了,项梁一讲棋他就开始走神,眼睛望着屋顶看燕子做窝,嘴里不时地提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项梁感到很失望。

  项羽从小就没了父母,是项梁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为了这个孩子,项梁一直没有婚娶。项羽虽然生性聪明,却不肯好好读书,就像学围棋一样,略知一二就不肯再学了,无论怎样打骂讲道理都无济于事,项梁只好作罢。等项羽稍大一点,项梁又教他学剑,开始他很感兴趣,但是学了一阵又不肯学了,气得项梁骂道:“书不肯好好读,教你学剑又不学,你到底想怎样?”项羽辩解道:“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能认得名字就行了。剑,不过一人敌,我要学万人敌。像爷爷一样,做个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那多威风啊。”项梁一听大喜,又教他学兵法,什么《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项梁把当时能找到的兵法典籍都买全了,书简堆了半房子,项羽大言不惭地说:“这才符合我的志向。”项羽对兵法似乎有天然的领悟,书上所讲,几乎一看就懂,一教就会。记忆力也不错,学了不长时间就能把《孙子》、《吴子》背下来了。可是他干什么都没有常性,学了一段时间,觉得兵法也没什么意思,又不肯学了。无论项梁怎么动员都没用,这下项梁彻底失望了。

  项羽长得人高马大的,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大得多,不读书不学艺难免到处惹是生非,渐渐地,项羽打架出了名,远近几条街上没人敢惹他。开始只是遇到冲突才打架,后来则专门约着打,甚至发展到群殴。咸阳的达官贵人和那些豪强子弟,有不少像项羽这样在孩子里面称王称霸的。听说项羽厉害,便专门约着来找他打架,当然这些孩子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可是有一次项羽让一个叫做季心的孩子打了。

  提起季心,整个咸阳城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知道的,甚至连大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据说,季心在咸阳打架还没输过一场。另外一个没有碰到过对手的孩子王就是项羽。有好事的少年从中撺掇,把两个人约到了一块儿,想看看究竟谁更厉害。那天,得到消息跑来看热闹的孩子有好几百,围成一个大圈子,把两个人围在中间。季心个子要比项羽小得多,项羽站在他面前,有如一座大山,项羽觉得和他打架很丢人,说:“算了吧,你认输走人吧,我怕一拳把你打坏了。”

  季心用嘲笑的口吻说:“是我认输还是你认输啊?当心我把你打坏。”
  项羽见他这么不识趣,便抡着拳头扑上来,想着一拳把他打趴下走人,没想到季心从小就习武,身体极为灵活,只见他往旁边一闪,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迅速捏住了项羽的手腕,顺势向后一拉,项羽立刻扑倒在人群里,有几个人把他扶住了,才没有趴在地上。众人哈哈大笑。项羽有点恼羞成怒,趔趄着转过身又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季心闪过正面,身子向下一蹲,一个扫堂腿把项羽绊了个嘴啃泥。项羽爬起来,已经满身满脸是土,狼狈不堪。季心站在那里连气都没喘,笑嘻嘻地挑逗着:“再来呀!再来!”

  项羽发疯般地又扑了过去,季心轻轻闪过,一个后踢腿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项羽又一跤跌下去,半天没爬起来。季心两手抱在胸前问:“还打吗?认输吧?”
  旁边围观的孩子们还没热闹够,在一旁起哄:“不能认输,再来!”
  “再来!”
  季心有个哥哥叫季布,看这样子怕出事,上来将项羽扶起,说:“你没练过武,今天就算个平手吧。”项羽爬起来说:“咱们把帐记下,改天我还要和你再比一回。”
  季心说:“那不行,认了输再走!”

  季布冲着弟弟呵斥道:“哪有你这样的?得理不让人。学了点武术皮毛,在这里逞什么能!你知道他是谁?他是项燕的孙子。”
  围观的孩子们一听是项燕的孙子,叽叽喳喳小声议论起来:“原来是项燕的孙子,怪不得打架这么厉害?”
  “可还是没打过季心呀!”
  “……”
  不提项燕还罢了,一提项燕,项羽顿时羞得无地自容,这不是把祖宗的人都丢了嘛。他不顾一切地扒开人群逃走了。季布、季心兄弟俩原本也是楚国人,季心一听是项燕的孙子,顿时觉得不该这么伤他的面子,有心给他道个歉,项羽已经跑远了。
  日期:2012-01-23 17:43:42
  这件事,项羽一直瞒着叔叔。倒不是怕项梁打他骂他,而是觉得给叔叔丢了人。但是他不知道,季心的舅舅丁固与项梁是旧交,事情过了没几天,丁固就知道了,带着季布、季心来登门道歉,这下事情败露了。项梁气得暴跳如雷,客人走后,他让项羽跪下,狠狠地抽了他一顿鞭子。从那以后,项羽开始发奋习武,每天鸡叫头遍就起床练功,风雨不误,可是对于读书一事,还是不肯上心。项梁见他还是不肯读书,劝说道:“你只知道武艺不如人要受辱;须知不读书也是一样的,将来你吃亏肯定就在这上面。”听了叔叔的话,项羽有时也把那些兵书翻出来看一看,但终不肯下功夫认真研读。

  在项梁的耐心指导下,项羽的武功日益精进,很快便成了一流高手。项羽渐渐长大了,个子比叔叔高出多半个头,脸上生出了浓密的络腮胡子,眼睛一瞪像铜铃,说话瓮声瓮气的,混身的肌肉疙瘩像是石块雕出来的一般,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铁塔。他不仅武艺好,而且力大无比。当时咸阳没有舜帝庙,于是由关中的几个楚人提议,大家凑钱修了一座。庙修好后,要在庙门前放两个大鼎。鼎铸好了,但是却放不到鼎座上去,那鼎一个足有八百斤重,七八个汉子一起向上举,举了半天也没举上去,项羽道:“你们闪开,我来!”说着,他运了运气,一弓腰“嗨哟”一声将铜鼎举了起来。大家怕他年纪小把腰闪了,一个劲地让他快放下,可是项羽却连气都不喘,举着鼎说:“你们看看正不正吧,别放偏了。”于是大家指挥着把那只鼎安放好了,接着,项羽又举起了另一只。那年,项羽才十六岁。

  项梁等人提议修舜帝庙是有目的的。人们来祭拜舜帝的时候,自然会和当今的皇上做一个比较。这一重用意,关中人可能不会太敏感,可是凡是从六国迁来的人们,一看心里就明白。来这里的人大多是六国后裔或对秦暴政不满的人,彼此见了面有种自然的亲近感,说话夹枪带棒,连讽刺带挖苦地大骂秦王朝,有时甚至公开在这里发泄仇恨。舜帝庙很快就成了反秦势力聚集的一个中心。时间一久,这层意思就被人看破了。有人向官府检举了此事,并且指名道姓说项梁是主谋。项梁等一干人被抓了起来,关在栎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监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