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康”是每个人最关注的。尽管这样,常常人们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吃得太好、太精细,大吃大喝,吸烟,不良生活习惯,缺乏定期的全身体检,等等。如果把心理的“健康”也纳入的话,恐怕有很多比例的人,对自身的“健康”管理是明显有大问题的。举个例子,1989年我刚参加工作时,是一家国企,其厂长和丨党丨委书记是非常让人敬重的领导,然而差不多10年多以后,听老同事说他已经去世了,不过60岁左右,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加肝癌。在几分钟之内,我脑子里就呈现当年他常常大吃大喝、体态臃肿的形象,这种结局就不意外了。一个有知识的企业领导,对“健康”还如此不善管理,何况一般人呢?所以,对“健康”安排时间来思考、规划和管理,也是必要的。
4、“工作”是人生存的需要、兴趣爱好、或者是对事业的追求。常常会占据这26000天中最大部分的比例。对于职业规划的书非常多,其实,如果每个人可以逐步看透工作的意义,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至于被工作压力所累跨,或者因此而未顾及其他七个方面的合理规划。不过,现实中,好像因工作时间管理不周,导致“健康”、“家庭”、“休闲”、“心灵思考”等匮乏的事例很多。一句“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基本给出了一个忠告:“工作”在八个人生时间规划中要比例合适。
5、对“心智”的时间投入,一般人是较少会想到,实际上这是非常必要的。心智修炼的方式有很多,生活的经历是一种不自觉的修炼,然而有意识的修炼常常可以更快的提高心智。我的经验是看一些心智修炼的教材,观察和学习年长、有知识、有个性的成功人士的处世态度和思考方式等,如果有交流的机会,将更有帮助。重要的是至少每两天要想到这个问题,并投入一点时间。
6、除“工作”外,“人际关系”的时间投入比例高,是大部分人的习惯或需要。虽然有不少人已经感觉到经营某些“人际关系”的无聊,甚至虚伪。然而,要改变一种习惯是很困难的,常常在这个当中人会随波逐流,跳不出环境的影响。最常见的,晚饭后,一大家子一起闲聊或看电视,毫无节制,也不会顾及别人的需要。物质条件改善以后,这种家庭的“人际关系”就向外发展,但效果其实是相似的。
(以下暂略)
日期:2008-10-4 13:38:00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要做好一件事:实事求是!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和学习中,我发现到,大部分的企业管理层之间,在企业管理工作方面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管理者之间“人心隔肚皮”,需要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摸索、思考、辩证,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事实。这正是企业管理复杂性的根源和管理“内耗”的本质。其结果是使得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从企业总经理到基层管理者,如果在工作方面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信息真实传递,则管理层的智慧可以充分被挖掘出来,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企业的管理水平自然会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
为做到工作层面的“实事求是”,需要从总经理开始,培养很高的管理心智和诚实品德,而并非只是学习管理知识。管理层的总体诚信程度决定了管理团队的凝聚力,以及管理层在企业全体员工心目中的威望。
任何的管理方法都是可以被学习和想到的,唯一不能被学习的就是管理工作中的诚实。“实事求是”必须从企业高层开始做表率,上行下仿,除了高层以身作则外,还需要不间断地在实际工作中教导和指正。
日期:2008-10-5 12:33:28
中国有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企业就是一个团队,企业管理层就是这个团队的精英和领导者。如果从总经理“向下看”,他(她)可以得到来自基层的各种有效真实信息,这些信息对企业决策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应该是决策有效回馈的过程。同样,从最基层“向上看”,可以感知到企业战略的导向和清晰的指令,那么员工所作的“功”基本上就是“有用功”。这样的企业是最有希望的。
日期:2008-10-6 8:47:03
看透老板的本质,做一个清醒的打工者。
有朋友这样分析:“毕竟再高级的打工者,和老板承受的经营压力还是不一样的,所得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信息老板绝对没有办法对管理层实事求是),所以管理层从有限的信息所作的决定之所以不被老板采用,原因也正在于此!”
从客观上理解应该没错,不过,在我的职业经历中,做过很多次的“空降兵”(老板聘请的高级管理者),对几个老板的心思了解较透,尽管不少信息并非他主动告诉我,但从多个侧面以及对他言行的观察和思考,可以揣摩出来。在此和朋友们继续探讨。
1、从高级打工者的角度去理解老板承受的经营压力比较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我跟过的几个老板中,一半看起来确实忙得“焦头烂额”的样子,时常会对下面管理人员指责,甚至骂骂咧咧,这是企业走向衰败的迹象,是企业管理层“黔驴技穷”的象征。基本原因是从老板开始,不善于和管理层沟通,不善于分工、授权,等等,总之不懂管理,本质上是老板的知识和思维已达到极限。很遗憾的是,我目前所在的企业也是这种状况。虽然老板从来没有对我有这种态度,但对其他老的管理人员都是这种态度。另一半情况是,老板悠然自得,拼命地压着下面的管理人员,做不好就拿他们是问。但老板内心也有一种孤独感,因为下属管理者不会告诉他实情,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他也没有很好的内在支撑,老板和下面管理层之间有明显的“代沟”。我做总助的时候,老板就是这样关起门来“研究”,对我这个总助也是半信半疑。
2、从老板开始,和下面管理层的信息互通,原则上应该是相对透明的。老板没有什么不能告诉下属管理者的,特别是高级管理者。老板告诉得越少,下属就反馈得越少,信任是相对的,人都非常聪明。在我做副总或总助的时候,老板在事后曾经像施恩一样把一些他以为的机密告诉我,其实我早通过其它渠道得到证实了。换位思考,感觉老板是得不偿失。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营业情况,市场情况,等等,应该拿出来“公开”和中层管理者讨论,中高层管理者才会觉得和老板把他们当自己人,才会全身心投入,忠实于他。老板心胸狭隘导致企业做不强、走不远。
3、上面朋友的分析可以看出,已经认可这是一种正常的状况。如果老板坦然,反而是太阳从西边出了。老板是企业的“家长”,根据决策的大小,由不同的层面来决定,这是分权的问题。只有相互之间内心的绝对信任,管理层像一个同盟军、团队,企业管理才会高效。在我做总助的时候,老板曾让我写一个报告: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呜呼,作为老总,你很少对他们坦诚,他们为何要表里一致地忠诚于你?而我作为总助,虽然和中层接触不久,但他们很快把心里话告诉于我(我委婉告诉老总),那是因为我对他们坦诚啊。
日期:2008-10-6 12:54:20
4、现代的中国人普遍心智不够成熟,这与近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历史有关。作为老板一级的人物,秉性中虽然是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和能力,往往经历的苦也是非常人所及,有些不寻常的磨难给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很多创伤。所以,当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时,他们常常难于超越自我,不能使自己受伤的心灵得以疗养和恢复,用人方面也会失败。认清这一点,首先得使自身的心灵获得成熟和超度,才能“对付”和化解有心灵缺陷的老板们。推荐一本使心智成熟的书,也许有点用处:《少有人走的路》(网上可以找到电子书)。
日期:2008-10-8 8:31:47
情绪与成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