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德玛——最后的伏藏守护人》
第2节

作者: 半瓶哥顿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书是老段给我的,他是个丨警丨察,参与过很多有趣的案子。有一天他开车到我家扔下这一沓打印纸,说你饶了我吧,别再打听那几个案子了,我不能说出来,说了你也不能写。这个你可以瞅瞅,有点意思,保证合你的胃口。然后从柜子里挑了一瓶挺贵的酒带走了。
  我抽光了一盒烟才看完那些文字,又花了两个月时间复习了一遍唐史和吐蕃史,给老段打了个电话郑重道谢,然后就买票上了火车。
  午夜的车厢里很安静,除了车轮驶过铁轨接缝时有节奏的哐当声,还能听到窗外的风啸。我克制着越来越重的烟瘾,又看了一遍那些差不多能背下来的文字。那是数十篇从某个网站或者博客里复制下来的帖子,文字流畅得有点贫,隐约能读出点卖弄的味道。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简化版的吐蕃史或者说吐蕃历代赞普的简要生平。例如这段。

  “松赞干布和他的第六代孙达玛都是吐蕃历史上的牛人。同样是吐蕃赞普(国王),前者统一了西藏,缔造了吐蕃帝国最为巅峰的辉煌。后者在公元838年即位之后,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摧毁藏传佛教这一事业中,最终在842年被一个痴迷密宗修炼的喇嘛刺杀身亡。他生前的亲信继承遗志,以更大的气魄更狠的手段对待佛教徒,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族群对抗和奴隶起义,曾经雄风浩荡威慑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帝国就此轰然崩塌。传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神一般存在的松赞干布去世前曾经预言,若干年后金刚地狱中最邪恶也最恐怖的恶魔将会转世,附生在他的某个不肖子孙身上,继而毁灭整个王国,他的名字里边有一个牛字。达玛几乎完美的印证了他老祖宗的预言,唯一的瑕疵就是他既不叫牛也不属牛,于是广大佛教徒慷慨的在他名字前边加了个朗字,古藏语里牛的意思。还买一送十的给可怜的朗达玛赞普撰写了一系列段子,例如脑袋上长了隐秘的牛角,前世是修建布达拉宫时饱受驱驰活活累死的驮牛,等等等等。”

  第二部分是简化版的唐蕃战争史。例如这段。
  “李世民和松赞干布之间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贞观十五年的松州,也就是现在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一带。那之后的一百二十多年里,两大帝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大部分是以唐的胜利告终。李世民的精锐特种部队玄甲军血脉传承锐不可当,在现在的青海、新疆、甘肃、陕西一带屡屡大破吐蕃军团,还为唐帝国培养出薛仁贵、黑齿常之、娄师德等一票名将,把纵深穿插、机动防御、围点打援和运动歼敌这些战术玩得炉火纯青。”

  “安史之乱,可以算作唐和吐蕃两大帝国的第一个拐点。当时拱卫河西对抗吐蕃的大量精锐部队被迫抽调进京勤王,唐帝国西部门户大开。吐蕃军团又一次翻越过海拔60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里不毛之地,在青海集结后,开始了整个唐蕃战争史上战果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胜利。这次东进,他们放弃了打打停停侵扰蚕食的战术风格,而是长驱直入,沿着丝绸之路逆向突击,终于在公元763年占领了长安,已经废池乔木残垣断壁的唐帝国首都再次被洗劫。吐蕃军团主力西撤时,横扫了整个河陇地区的唐朝残余政权和军事力量。至公元786年占领沙洲(今敦煌),整个青海、大半个甘肃、四分之一的四川和六分之一的云南都成为吐蕃的疆土,占领时间长达60年。这就是现在一些宗教极端恐怖势力极力叫嚣妄想回复的所谓大藏区。”

  “唐蕃战争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拐点发生在吐蕃末代赞普——悲催的’牛’达玛死后。吐蕃帝国分崩离析摇摇欲坠,外来的佛教与本地原产的苯教,还有他们所代表的吐蕃两大政治势力分庭抗礼刀兵相见,乱世之下各地的奴隶起义遍地开花。与西藏腹地的混乱相呼应,青藏高原脚下的沙洲,一个名叫张议潮的汉人领袖揭竿而起。不堪忍受吐蕃奴隶制欺凌的当地几大家族纷纷响应,家族式民间武装的威力不可小觑,战火很快蔓延整个河西地区。归唐的旌旗指处捷报频传,并在数年后终于得到了唐宣宗的支持。伴随着吐蕃的最终瓦解,沙洲重新建立唐帝国的政权,一场绵延两百多年的唐蕃战争终于以唐的全面胜利画上了句号。”

  日期:2012-3-11 17:25:00
  第三部分是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的简单历史。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众多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支,僧人戴红色僧帽,又称红教。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将密宗传入吐蕃,创建了藏传佛教的首座寺庙桑耶寺,门下七名弟子,号称桑耶七觉士,是吐蕃第一批出家僧侣。”
  “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运动前后将近百年,桑耶寺被迫关闭,七觉士逃亡印度,门下弟子散落吐蕃全境,或还俗或隐居,少数信仰坚定者继续传教,足迹最远到达现在的四川和甘肃敦煌。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七千卷吐蕃文书中,有大量的藏传佛教典籍。灭佛时期,曾有来自桑耶寺的高僧在敦煌将《话里母陀罗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梵文译成藏文,将《楞伽阿胶多罗宝经》、《金光明最胜王经》、《贤愚经》、《千手于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等从汉文译成藏文,并著有《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历记了吐蕃佛教的史事兴衰。”

  “宁玛派推崇密宗修炼。传说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以密宗法术一一收服了十二护地母、二十一优婆塞等一众凶神邪崇,他使用过的礼敬、称赞、供养、持验、驱魔、劝导六大类共49件法器分撒吐蕃山川河流镇妖驱魔。桑耶寺初建时备受吐蕃皇家和贵族推崇,以倾国珍奇物料原样打造了全部49件法器供奉在寺中,史称桑耶大德法宝,史料记载,每一件都珍贵如耀眼星辰。朗达玛即位后着手灭佛,关闭逻些(今拉萨)的大、小昭寺,将之改为屠宰场和牛圈,所有佛教典籍一律焚毁,法器全部没收。《贤者喜宴》、《雅隆尊者教法史》、《国王遗教》等藏文典籍记载,查抄桑耶寺的吐蕃武士星夜兼程赶到今天的山南地区扎囊县时,桑耶寺早已人去寺空,佛经和桑耶大德法宝全部隐匿无踪,只在大殿的墙壁上用朱砂留下一行字,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

  “伏藏,是宁玛派教徒在宗教劫难时期藏匿起来,日后重新挖掘出来的经典,朗达玛灭佛时期,伏藏是宁玛派僧侣保护宗教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按照物理形态大致分为意伏藏和形伏藏两种。宁玛派当代宗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多次宣称开解了前人留下的意伏藏,最为著名的一次是1987年在五台山东台取得了《文殊进修大圆满》经卷。史料中也有很多后代有缘人有意或无意中开解形伏藏取得古代法器的记载。只有传说中的桑耶大德法宝,历经1000多年之后依旧埋藏在不为人知的瀑流、山岩甚至虚空之中。

  谁,才是最后的德登巴?(藏语,伏藏的开解者)”
  全书在这里戛然而止,那种浓烈的欲言又止又一次让我失眠心悸。在这些指向性明显到超越了暗示层次的文字后面,究竟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该死的老段这回给我挖了个多深的坑。
  还有这些文字的作者,网名沙洲德玛。我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居住在敦煌的藏族女性名字。直到请教了一位精通藏语的朋友,得到的解释让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这次敦煌之行——见到他,听他讲完这个故事。
  德玛,珍贵的宝藏。
  沙洲德玛,隐匿在敦煌的伏藏。
  日期:2012-3-12 20:42:00

  2、
  凌晨时我睡了一会,后来被列车抵达终点前那种特有的嘈杂唤醒。车窗外的天空阴霾呈现出奇怪的铅灰色,太阳象个惨烈的光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