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史》
第44节

作者: spencerhu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3 22:42:04

  ==============================================
  第四章 顾客?老板?
  ==============================================
  大多数创业者起先都是一个消费者,他们因为某种机会发掘出了市场上存在的商机,继而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经营这个商业项目。除去资金、经营模式、盈利因素等固有条件不谈,但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有一个情况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那就是从“消费者”到“经营者”的转变。
  很多人开了店,坐上柜台就觉得自己成了“经营者”也就是老板。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一个当了20几年“消费者”的人真的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么快速地实现人生定位的转型吗?

  在十几二十年的“消费生涯”中,我们已经形成了许多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突然之间要产生这样的转变其实并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我举个例子来说,开餐饮店。餐饮项目由于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很多朋友创业的首选。当他们向我介绍有关餐饮项目的经营思路时,我听到最多的词总是:“真材实料”
  这个词语的出现次数频度很高,真的很高。我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真材实料”的“诚信经营”来提高客人的“认知度”进而提高“忠诚度”从而实现持续经营的理想状态。
  这样的思路,有没有依据?对不对?
  确实有依据,客人是每一行的宝贵资源,我在《塞翁失马》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建立一种长期的消费习惯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当消费习惯形成后,维护的成本其实很低,就是保持当前的所有经营方式不变即可。而产生的利润不仅巨大且稳定,这样的方法被世界上所有知名企业所采用。

  但对于一个餐饮创业者,这样的思路链条就不是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创业思路”中存在着两个自相矛盾的定位,企图在创业初期就建立长效的盈利机制是第一个问题。
日期:2012-03-25 00:24:21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创业者自身并没有完成来自“消费者”的转型。
  长期以来,作为“消费者”接触最多的是那些大型公司的产品和经营方式。这些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成功形象已经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深入了“消费者”的心里。出于经营的需要和社会规范,他们一再强调的都是产品生产条件如何严苛,产品原料如何天然,企业历史如何悠久,作风如何正派等等。
  当“消费者”有朝一日成为“创业者”时,这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开始成为他们创业理念,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作为一个小规模餐饮企业,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此时的他不应该也不可能去操心自己如何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务之急是赶紧找到并抓住那装满牛奶的奶瓶。否则的话,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还怎么谈对社会有没有用呢?
  像餐饮行业这种小本经营的项目,虽然投入不是很大,但相对的,投资者本身都不是非常富有。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部甚至是全部的资金储备,这时他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如何尽快收回投资,进入盈利环节而不是一味沉醉于自己创立“百年企业”的梦想。

  当梦想变成幻想,离失败就不远了!
  创业者将赢利点与“真材实料”绑定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这个创业思路的第二个背离点——“从消费者的角度寻找创业者的需求。”
  谁都不想在一家用地沟油的餐厅吃饭,总希望自己的能物美价廉地吃上丰盛大餐。这就是消费者的思维角度和消费需求,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创业者的经营核心,经营活动的核心永远是“利润”!
日期:2012-03-26 20:59:48

  因为我们是草根创业,我们是小成本创业,我们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我们小蚂蚁就应该专心把周围20米范围内的食物都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有一颗是一颗。
  大企业,投入的成本大,回收时间相对长,因此他们会有比较长远的考量是很合理的。而小餐厅,经营得好的话很可能在半年内就能回本,相同的道理,如果经营不善,半年内倒闭也是很正常的。这时回头再看当初的自己,去规划3年5年就觉得非常可笑。
  当然,利润分长短,短一些实在,长一些稳当。这两者可以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大家也不要极端地认为一味地降低质量不要“真材实料”可以发财。客人也不是傻瓜,东西不好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我说“真材实料”的意思是,创业者不能再以当初消费者的关注点为自己的出发点,他可以因为“真材实料”能带来利润而“真材实料”也可以因为成本控制不影响销售业绩而“勤俭节约”。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利润”为自己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真材实料”动不动就“薄利多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