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第56节作者:
挂甲人 日期:2010-06-15 00:21:06
这个进球可以说是萨基战术思想的体现。
从80年代中期出道开始,萨基就一直是区域紧逼(ZONE PRESS)的推崇者,而进入90年代后,这种打法更是有了新的威力,为什么呢?就是规则。
自92奥运会开始,国际足联规定门将不得用手接本方回传球,否则将判罚禁区内间接任意球(那届比赛里第一个受惩罚的恰巧是意大利国奥队,当时那个倒霉的门将是安东尼奥利)。
因此萨基要求进攻未果失去控球权的本队前锋、前卫线必须马上在对方半场就地反抢,这种打法不仅可以直接对对方球门制造威胁,而且就算抢断未果,对方由于在逼抢下无法回传门将只能大脚开球而无法从容组织进攻,因此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减轻本队后防的压力。
但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力,前锋们老是不停地抢球,如何在第90分钟时还能大力射门?
萨基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高强度的训练,这是当年连古利特、巴斯滕都颇有微词的,也是萨基与很多大牌球星合不来的重要原因;第二个办法就是轮换,不同的场次里轮换首发,同一场次里第五十多分钟甚至中场时就换人,上场就要抢,抢累了再换你。
可惜到了94世界杯上,球员都已经被俱乐部赛事拖垮,比赛又是炎炎夏日里的正午12点开球,萨基的多种战术都根本无法实施,球队只能靠球员个人的发挥打到哪算哪。
但94年之后萨基的思路还是得到了意大利足协高层的支持,而将于意大利近邻法国举办的98世界杯是萨基和足协双方共同的目标,希望届时能打造出一支既有实力夺冠又具备整体先进打法的意大利队。
还有一点,巴乔是不可能适应这种打法的,这也是他与萨基之间的很大矛盾,而不仅仅是那个点球和那次换人。
回到96年的安菲尔德,中场休息时,萨基做出调整,多纳多尼出场打左前卫,换下皮耶罗。
其实在首发里大家就可以看到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皮耶罗的位置,他应该是小前锋或前腰,尽管他也比较偏爱从左肋突破,但毕竟不是正宗的左前卫。在这场比赛中他一旦习惯性地内切去拿球组织,必然与佐拉互相掣肘。
由于此刻的皮耶罗刚刚作为尤文的进攻核心拿到了欧冠,人气极高,萨基也愿意用他,不过现在看来,还真不好安排。
里皮为皮耶罗放弃了巴乔,不过萨基不可能为皮耶罗放弃佐拉。
于是斑马王子在本次大赛上就此彻底失去出场机会,更郁闷的其实是:大概就是由于这第一次的萎靡造成了心理压力,从此之后,历届大赛的意大利队里,无论球队的整体成绩好坏,皮耶罗永远是发挥不出俱乐部最佳水平的那一个人,每次都被96年这45分钟梦游般的自己灵魂附体。
此刻已经33岁的多纳多尼自然不比当年的威武,但在这支球队里打拼多年的他经验丰富,上场后中规中矩,以防守为先,而意大利左路的进攻其实是靠马尔蒂尼的后插上,右路的进攻则靠迪利维奥。
下半场开场不久,迪利维奥横传,佐拉巧妙直塞,又是卡西拉奇一脚破网。
日期:2010-06-15 00:22:21
领先后的萨基陆续换下了奔跑积极的迪利维奥和卡西拉奇,换上福塞和拉瓦内利,保持着前场的逼抢能力,最终2-1拿下了比赛。
同组的另一场比赛,德国2-0轻取捷克。
赛后的舆论一致认为,第一轮获胜的两支老牌强队实力占优,而那两支东欧球队看来不太可能从他们手中抢走出线权。
第二轮,意大利对捷克,萨基在中前场全面轮换,除了阿尔贝蒂尼以外其他5人全部与第一场不同。
这里除了多纳多尼取代皮耶罗是情理之中,右路的福塞尔取代迪利维奥也不算败笔,但其他的选择有点问题。
首先是迪诺巴乔出场代替了迪马特奥与阿尔贝蒂尼搭档双后腰,要说迪诺巴乔的实力很强,也是94、98两届世界杯的绝对主力,偏偏就在中间的96欧洲杯时受伤病影响的他状态在最低谷,此刻的主力其实是刚刚被切尔西看上的迪马特奥。
更匪夷所思的是前锋,上一场表现优异的卡西拉奇和佐拉双双沦为替补,本场首发是两个替补拉瓦内利与基耶萨。
这也太瞧不起捷克人了。
萨基为什么这么做?很多人都说是轻敌,我倒觉得这和他的战术思路和总体战略有关。
前面说过,萨基的打法太耗费中前场人员的体力,因此他的大面积轮换是想让主力都得到休息,第三轮用最佳状态去打德国。
有人会问,先保证前两轮获胜拿到出线权,第三轮再轮换也不迟呀,为什么非要等到第三轮去死磕德国人?
这就又和萨基的总体战略有关了,对于已经拿到俱乐部所有荣誉、国家队又拿了世界亚军的萨基来说,世界杯冠军才是他的终极目标,而且必须是按照自己的战术思路去打,不能再像94年那样只靠个人发挥、每场都如履薄冰。
而要想在世界杯上有所作为,不在德国这样的劲旅面前检验一下,岂不可惜?
所以说,萨基是把这届欧洲杯更多地当做了试金石,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足协那张98年才到期的合同其实也不是坚不可摧的护身符。
回到第二轮的比赛,萨基的大意很快遭到惩罚,捷克人与第一场比赛时的状态迥然不同,开场第4分钟,波博斯基右路妙传,内德维德跟进外脚背拨射得分。
日期:2010-06-15 00:23:51
意大利倒是很快还以颜色,基耶萨与福塞打出快速反击的配合,由基耶萨破门扳平比分。
日期:2010-06-15 00:25:04
接下来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萨基的这种前场紧逼战术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三条线的距离必须紧密,后防线大幅度前提,压缩中前场空间,这样在后防线上的造越位战术就成为了最经常使用的法宝,以至于当时在米兰有一种说法:看越位不用看边裁举不举旗,就看巴雷西举不举手。
在这场与捷克的比赛里,意大利人的造越位吃了大亏,首先就是捷克中前场简练快速的打法,博格的妙传、波博斯基和内德维德频频从两翼后插上摆脱越位陷阱,而意大利的两个中卫阿波洛尼与科斯塔库塔之间又没有多年米兰人的那种默契,因此狼狈不堪,才打了半小时,阿波洛尼就两黄变一红下去休息了。当然,这位29岁的帕尔马后卫的国脚生涯也就此终结。
捷克人马上把握住意大利后防不稳的机会,由贝伊布尔打入关键一球。
日期:2010-06-15 00:27:01
萨基赶快换下迪诺巴乔,换上卡博尼,先保证场上有四名后卫,别再丢球了。
下半场比赛,萨基先后派出两名主力前锋卡西拉奇和佐拉,换下拉瓦内利与基耶萨,但为时已晚,意大利1-2败北。
同组的另一场比赛,德国人3-0大胜俄罗斯。
最后一轮生死大战,德国对意大利,捷克对俄罗斯。
赛前的舆论还是一直看好德国与意大利携手出线,为什么呢?
还要说规则。
94世界杯的最后一轮小组赛,俄罗斯与喀麦隆打出了神奇的6-1,惹来了很多议论,不管这场球是否有问题,但多年来积分相同先比较总净胜球的规则遭到了质疑,例如78世界杯东道主阿根廷6球大胜秘鲁将一场没输的巴西淘汰。
因此在本届欧洲杯上,除了大家熟知的金球制胜法,还有新的规则实施,那就是小组里积分相同的情况下,先比较同积分球队之间的相互小积分、净胜球、进球数,都相同时再比较小组全部比赛的总净胜球、总进球数。
而94世界杯之前(含94)是小组积分相同的情况下,先比较小组全部比赛的总净胜球、总进球数,如果全部相同再比较同积分球队之间的相互积分、净胜球、进球数。
回头来看这组的形势,第三轮捷克面对积分为0已经被淘汰的俄罗斯,如果获胜的话将积6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