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各省人》
第2节

作者: 清墨山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恶劣的环境改变着他们的一代又一代, 试想一下一个人甚或一群人逃亡到一个地方,而且是经常性的。人的善心毕竞是有限的,倘若这些地方也碰上天灾抑或人祸自给尚且有问题,就更不用说救济别人了,但是这些流浪的人也要活下去呀,他们就只得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了。久而久之这成了他们谋生的技巧,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是那样的不屑,但对他们说来却是那样的实用。也许第一批“坏”的人是被逼无奈的,但到了后来就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生存本能。一如湖北人的精和重庆人的猾,这是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处事之道。所以也常听到“穷山恶水出刁民”一说。沙漠和草原地区的人的好客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地区,有时走上几天都看不到个人,突然见到同类,当然很高兴了,再说他在帮你的同时也在帮了自己。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地位就会互换了。呵呵,扯远了。

  河南人是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精英的,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鼻祖的老庄及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等一干政治家就都是河南人。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浪,范蠡是到了越国,帮助那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灭了吴国,其后感觉其人只可“共苦而不可同甘”弃之而去到了现在山东的定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经商,这就是后来被尊为商人鼻祖的“陶竹公”了。苏秦更是到处流浪,一直流浪成了合纵六国共抗秦国手执六国相印的宰相,商鞅、吕不韦(被秦始皇称为“仲父”,民间多谣传为其生身父亲)和李斯则是先后到了秦国,并都先后任秦的宰相,但是下场都很惨。看来河南人的祖先就开始流浪,而且你看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多么的强!

  到了汉时河南人又出了“运筹帷握,决胜千里”的张良和一代名士陈平,一代名医张仲景和科学家张衡和那写下政论文之典范的《过秦论》的贾谊,那丝丝入扣的论证和流畅的文字,一扫白话文的枯燥,这可以说是世人最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还有那三国时的徐庶和司马懿及老黄忠无一不是鼎鼎大名,还有东晋时权倾一时的谢安一家。
  及至大唐,他们先后又为国输送了一代名相姚崇和韩愈,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及画家吴道子和北宋时的抗金名将岳飞。究其一生也可用流浪一词而概括。所以说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时在想,社会发展了,真正的吉普赛人也会定居下来的,我们的河南人应该也会的吧?日子好了,那代代相传的生存技能也会淡化乃至消失的吧?希望在看电视时那些坏的事一出来人们不会本能的问:“又是河南的吧?”。

  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地方,看一下这个“最中国”的地方!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血缘之源!这里有唐、汉之东都洛阳和中国最古老的首都安阳!这里有中国的“东京”开封和“河南汤阴”这武穆的故乡!这里有中岳嵩山和少林寺;这里有崤山和巍巍的太行!这里有黄河和淮河;这里有甲骨文和5000年的华夏文明之光!这里有着暂时不好的这样那样的口碑,但更有着为改变这一形象而努力的满嘴说着南方人听不懂的“中”的河南小伙和河南姑娘!


日期:2006-10-25 17:05:58

  麻辣四川
  近来好些琐事缠身,本是打算加快进度争取早早完成自己给自己定制的将中国每个省写一下的“任务”,可终是因我这等小民琐事太多,一拖再拖,各位勿怪:)今天得闲,看了一下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下班,应该可以赶完一篇的,所以抓紧“上马”。
  记得以前读书时原以为“四川”一词是因其境内的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和涪江而来及至后来才得知是宋真宗时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四川”因此而得名。四川简称蜀或川,人口8000多万,自重庆列为直辖市后,人口排河南、山东、广东三省之后列第四位。其北接陕甘、西连青藏、南挨云贵而东望两湖湘鄂之地,呵呵把重庆漏了:)黄河和长江都穿省而过,是西部重中之重。自秦蜀守李冰父子开修都江堰以后,一跃而成为“天府之国”,尤其在抗战之时这里成了中国的真正地大后方。粮草和人员自这里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他们和重庆一起为中国的抗战立下了一道卓越之丰碑!让人更难忘的是王铭章将军在“台儿庄会战”中为了挽回“川军”之名而全师一起战死的血性!

  现在的四川人多是“湖广”之地移来,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的心和血是与未移民前的世居这里的先民是相通的,而与他们祖居地的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里的水土养育出的只能是“四川人”而不是什么“湖广后人”或“湖广移民”!这里的土地和山水养育了一代代身材墩实、眼大、聪明且手巧的川人,他们就是他们,他们的名字叫“四川人”!

  四川人因其所居地理位置的原因(太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外界交流相对少了些,故因此民风较封闭,又因“天府”之地物华天宝,所以这里的人又多会享受,更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别处之地的“蜀文化”,而“民以食为天”,在食的文化中四川人也将自己的“好吃”、“会吃”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看看那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的火辣辣的菜名吧:“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水煮鱼片”啧啧,不写了,受不了了,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名“少不入川”的话来,原以为只是因为川地美女的缘故而让年少之辈忘返,原来更是因为这“吃”!“四大菜系”中受中国大众最欢迎且各地流传最广的也是四川菜!走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巷子里都能听得到四川话招揽顾客的声音和满处飘荡着的诱人的麻辣的“热情”的香味,让人怎么能拒绝?!醉了、醉了,心和胃都醉在了这“麻辣之乡”里了!

  麻辣之味浸泡出的是川人麻辣的性格:男女皆能言善辩且语速极快,那飞快的语速和骂人的技巧虽多为粗俗之语但经过他们的口却似是已经“升华”,在你还没回味过来之里,对方却是相视会心哈哈一笑顾自乐开来:)让你有时候想发脾气但看到他们那并无恶意的脸只能顾自认倒楣罢了。看球的人都知道“雄起”一词,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本是一个粗俗的词呢?那一句句“哈儿”、“格老子”不管男女皆自称的“老子”随着川人走向全国!不知是这川菜麻辣之味造出了川人这麻辣性格还是川人的麻辣性格生出了这麻辣之味?!川人虽“火”但有时却知道利害,所以文丨革丨中四老帅和邓公丨安丨然无恙而湖南的老帅和***却死得太冤屈,这是性格使然。说白了就是川人知道“该低头时就低头”,***三起三落却能坦然处之而彭帅和***却是终吃了太过“直”的亏,虽皆以吃辣出名,但川人和湘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正因如此,邓公能在文丨革丨中虽有数队却安然度过终成中国之幸!不争一时之短长,这种性格也刻在了川人男女老少的骨子里!

  川人的会享受在中国各省中应该无出其右者,不说成都每年在中国的“慢节奏城市”中都榜上有名“居高不下”,也不说那大街小巷里和茶馆里到处可见的“龙门阵”,更不用说那大小的娃儿和幺妹们满嘴香喷喷着到处慢悠悠、慢悠悠地少见外地人的紧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极慢节奏地“游”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这种心态、这种享受有几人不羡慕?有几人能经受得住?这虽麻辣却可口地麻辣味中、在这醇美的“五粮液”、“剑南春”香中、在这亲情和友情兼游耍性十足的“龙门阵”和一壶清茶慢悠悠的聊天中,能不醉吗?

  川人恋家,虽每个男人、女人都做的一手好菜,每个人都可以仅用一手手艺(“菜艺”)就可在外立足,但群峰环绕着的这块盆地里面养育出的“保守”的人们却少有在外地扎根成家者。走多远,心里都牵挂着这里的“茶馆”、牵挂着这里的“龙门阵”和家乡材料做出的他们口中“最地道的‘川菜’”!回不了家在外地,那做菜的佐料也尽量从老家或托人或邮寄过来,再确实不够,那就尽量在自己吃的菜中用“家乡的”,这就是川人!虽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及至现在走到了世界,但根和心却一直刷在那块土地上。一遇“挣够了钱”后十有八九要回家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