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之中的渔夫》
第3节

作者: 寒表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家,回老家发展!
  不管能不能赚到钱,至少自己回去可以多陪陪逐渐老去的父母。
  既然决定了回去,李晓峰也就不再犹豫。
  还多东西该处理的就处理掉了。

  房子挂到了中介,家里的电器也都挂到了二手交易的网上。
  这个时候,李晓峰不由的庆幸最近两年,明阳的房价一直在涨。
  当时买的时候房价还不到2万,现在已经涨到3万了!
  处理完自己的房子和电器,也很快和保险公司达成了理赔协议。

  当房子卖掉的那一刻,身上没有了贷款压力的李晓峰,感觉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轻松。
  事情都处理完了以后,和几个相熟的朋友聚了一下,又给刘芸发了最后一次信息。
  李晓峰背着包,拎着行李箱,告别了已经生活了快10年的明阳,踏上了返乡的高铁。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
  再见明阳,再见青春,再见爱情!
  李晓峰的家乡是在一个叫铜川镇白水河村的地方,隶属于东江省江州市。

  要说李晓峰的家乡景色还是很不错的,一条清澈的白水河绕着村子蜿蜒而过,最终流入了东海。
  离村子不远就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山上草木丰茂。
  可惜就是耕地太少,八山一水一分田!
  家家户户都没有几分耕地。
  虽然很多人家里都分了山头,但是由于他们那个地方靠近海边,经常刮大风,也不太适合种植水果。
  村子上大部分的人家都靠打渔或者海上养殖为生。
  这些年由于近海的鱼越捕越少,单靠打渔已经赚不到什么钱了,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
  不知道是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村里的风气也是非常不好。
  很多人都说农村淳朴,可是李晓峰在这里从小到大都没有感觉到淳朴的民风。
  村子里的一群闲妇,如果不去赶海,最喜欢的就是聚在一起谈论别人的家长里短,有的没的事都能被她们说的活灵活现。

  村子更是不缺嫌贫爱富,捧高踩低的人。
  如果你们家有权或者有钱,后头有一堆人奉承着你。
  如果你们家没权没势,那也是有一堆人在后头看笑话。
  甚至村里一个姓的亲戚都是这样子。
  整个村子被这些人搞的乌烟瘴气!
  这些年,李晓峰家,就没少享受这种待遇。

  刚开始,看到李晓峰他们家出了三个大学生,村里人可没少奉承他们家。
  后来看到他们几个毕业以后,好像也没赚到多少钱,也没有谁当官,就又开始贬低他们了。
  等李晓峰到家以后,刘雪霞早已经做好了饭菜,就等着他回来就可以开饭了。
  这段时间,老爸李永林都是在鱼排上帮人干活。
  由于鱼排离岸边比较远,需要开着船过去,来回都要烧油。
  所以鱼排的主人都会管一顿午饭,李永林一般中午是不回来吃饭的。
  中午只有母子两个人吃饭,四菜一汤,很丰盛。
  一盆蒸的热腾腾的大青蟹,海鲜的鲜香铺面而来;
  一盘用自己家菜地里长的小米椒爆炒的螺肉,又辣又开胃;
  一盘用菜油炸的两面焦黄的青占鱼,焦香扑鼻;
  一盘是自己家菜地里摘的西红柿,加上白糖一拌,酸甜可口;
  另外还有一盆他们江洲人永远少不了的汤,用的是自己家里晾干的野生干鲍鱼加上野菜煲出来的。
  刘雪霞又给李晓峰拿了一小碟自己家做的海鲜酱。

  扯掉已经蒸红的螃蟹外壳,沾了点家里秘制的酱料,嚼着嘴里鲜香的蟹黄,舒服!
  李晓峰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可口的饭菜了,笑着对刘雪霞说:“妈,还是你做的海鲜好吃,比外头饭店做的好吃多了!”
  刘雪霞笑着说:“你啊,就会哄我开心。我的手艺怎么能和人家饭店的大厨比呢?好吃,那你就多吃点吧。”
  一顿饭吃完,李晓峰的肚子都微微的鼓了起来。
  还是家里的饭菜香啊!
  在外头如果想吃到这么新鲜的海鲜,可不太容易。
  不过李晓峰也知道,刘雪霞和李永林两个人在家,可是绝对舍不得这样吃的,也就是他回来才有这伙食。

  吃完饭以后,刘雪霞就拿着工具准备出门赶海了。
  现在是禁渔期,渔民都不能出海打渔。
  虽然李晓峰也想跟着,但是奈何刘雪霞就是不同意,认为他的伤还没养好。
  最后李晓峰只能无奈妥协。
  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的躺椅上,看着远处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闻着清新中又带着几分大海鲜腥的空气,李晓峰觉得自己这一段时间郁闷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李晓峰家的房子是由三间正屋,一间偏房,一间厨房,加上一个长长的院子构成。
  院子门口,就是村里修的一条水泥路。

  院子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菜园,园子里种植了一些常见的蔬菜,像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小葱之类的,靠近墙边上还种植了一颗花椒树。
  另外半边的院子,种植了几颗荔枝和枇杷树,这些果树可是小时候李晓峰三姐弟的最爱了。
  可惜的是,房子已经盖了十五六年了,已经显得有点落寞陈旧了。
  尤其是现在村里很多人家都盖起了2层,3层的小洋楼,他们家的房子在这一群楼房之中,更显得有几分落寞!
  李晓峰一边在躺椅上养神,一边思考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其实这次李晓峰回来,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他准备用探测器来试着看,能不能寻找到海面下的鱼群,这也是李晓峰暂时能想到的唯一利用它的方式。
  如果能用来探测到鱼群,那就看这个渔季能不能多赚一点钱,到时候再加上他手里的钱,付个首付,贷款买一艘大一点的远洋渔船。
  下午五点多,刘雪霞才拎着桶回来。

  桶里不过是几斤不值钱的蛤蜊,蛏子,还几只不大的石头蟹之类的。
  总价值应该也就在40多块钱。
  这还是刘雪霞作为一个在海边生活了几十年的经验丰富的赶海人才有的收获。
  其实这才是现在海边赶海的常态,现在出海都捕不到什么鱼,更别说在海边赶海了。
  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些赶海的视频,看着主播左一个大螃蟹,右一条大鱼,李晓峰都不由得嗤之以鼻,这也就能忽悠忽悠,那些没有在海边生活过的人了。
  当然,赶海既看经验,也看运气。

  如果确实是运气爆棚,也有可能一次收获很多,但是这也只是偶尔会发生一次,而不是常态。
  更多的真正赶海人,是每次都收获不多,也就能够个家里油盐酱醋的钱。
  而且赶海还受到天气的限制,台风,大潮,大雨都是不能够出去赶海的。
  天快黑的时候,李永林才满身疲惫的回来。
  说起来,李晓峰已经有半年左右没有见过爸爸了,上一次两人见面还是过年回来的时候。
  对比过年的时候,生活的重担,使得李永林彷佛又苍老了几分。
  在鱼排上干活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风吹日晒就不说了,一箱鲍鱼都是几十斤,一天不知道要搬多少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