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学东亚现代历史》
第6节

作者: 我在美国学历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5-17 18:34:40

  2月1日 (继续)
  康熙是一个纯正的满族人,他在军事和文化两方面深深的影响了清朝人民。在1662年,8岁的他继承了皇位,但当时年幼的他还是需要一些人的辅助来统治。然后在他13岁的那一年,他开始在政治方面活跃起来,学着如何去和众人商讨国家大事,渐渐的开始管理国家。在他15岁的那一年,他在祖母的帮助下,正式的开始接管整个国家。直到1722年,他的统治生涯才结束。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已经成功的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康熙当时遇到最大的一个困难,不是鳌拜啊,而是三藩。三藩的来历是这样子的,当时满族人打下了中国,但是南方不是有很多忠臣们吗,所以南方一直都是他们的心患。特别是南部和西南部,它们离北京非常远,这样导致朝廷很难和它们沟通,而且它们本身就缺少对清政府忠诚和管理人员,几乎有上百个非汉族的部落在那里,即使派遣士兵,也难以攻克这两块地方。这个时候,就有三个很早就投向清朝的明朝封臣,为了证实他们的忠诚,要去镇压和管理这两块地,然后康熙就给他们了独立的地方权力。

  这三藩就是大家在鹿鼎记里面很熟悉的吴山桂(平西王),尚可喜(平南王),耿精忠(靖南王),这三位同学当任了之后就在山高皇帝远的南方开始腐败和变得贪心,越来越有野心,并且开始共享对南方的独占和垄断,把从那些部落获取来的钱作为自己的收入,而他们做这些都以自己是北京清政府代表的身份。
  其实如果他们就这样做下去,康熙也能忍的。不过在1673年的时候,吴山桂开始宣布他们成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叫周朝。这也是一个曾经很辉煌的朝代名号,大概是用来讽刺现在在北京的当任者,不过是一个冒充者和野蛮人。这个时候三藩之乱就开始,战争不断。1673至1681年,接连不断的骚乱,康熙很担心暴力会散播在整个国家之中。不过清政府的武力还是很强大的,他们还是成功的拿下三藩,然后只处死了首领,并没有降罪于他们的手下,因为康熙知道这些人还是很有才能的,特别对新成立的清朝。

  这个时候,年轻的皇帝开始不再相信南方应该由别人来统治,他决定统一整个领土(尽管非常大),开始设立一些值得信赖的高管去外围地区,然后让他们定时和北京联系。康熙开始掌握更多的军事权力,用外交和军事的才能来增强自己的势力,为了约束在北方的俄罗斯人的行为,他在1689年和俄国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和外国签订条约。然后1696到1698年期间,他设定蒙古为中国官方领土。

  对于南方,康熙有不同的政策,他通过外交手段来发布和稳定命令,开始紧张南方的关系,干预越南,缅甸等国家防止外部攻击,帮助他来同一个整个国土。对于西藏,他用军事力量来使西藏和中国友好建交,并且放置达赖喇嘛在那里稳定当地人心,但他并没有把西藏设定为官方领土,不过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干涉西藏政策。(后来引起了这些纠纷不得让我想说,为啥当时不一举拿下西藏。)
  康熙,通过这些统一中国的举动成功的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他也稳定了当时中国的秩序。也成为了后来的清朝皇帝学习的军事上和文明上的偶像。他示范了一个对早期清朝中国正确的管理者形象,他也是一个儒家思想的学习者,他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来经常教导他儒家思想。他认为孔子的思想能帮助他从根本上来稳定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受儒家思想已经非常深了),他学习以前祖先的方针,学习文学,并且资助那些中国文学家,(尽管当时很多文学家都是在缅怀汉族统治的时期)和建立网络和图书馆,(这些词语都是直译过来,我觉得应该有更好的翻译,希望大家帮我想一想,set up internet and library)他也把科举制度考试推广到了所有省市。

日期:2010-05-19 18:45:01

  2月3日
  康熙之后,就是雍正登基了,貌似这之间还有一些蹊跷,因为曾经看过书说那几个皇子之间的斗争还是挺多的。不过美国人就只用了解雍正这个人就够了,雍正是康熙的四皇子,他在45岁的时候执政,(因为康熙当政了60年……),12年后他退位了。雍正将康熙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在1723至1735年,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从凌晨4点到午夜一直都在工作。雍正虽然是满族人,但他对汉语非常精通,甚至可以做诗,比他自己的满族语都要好。因此他使满族的语言和条例变得中国化。

  雍正主要的贡献是对中国的财政改革,当时财政是清朝的主要问题,当时地租增长的非常快,地主是变得更富有了,地产和财产都转移到他们手中,然后这些地主就开始买通官府来使他们的财产变得不透明化,这样朝廷就无法知道他们究竟每年赚多少钱,有多少腐败在其中。穷人们自然就被压榨得更穷了,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了。
  雍正将税收弄成中央制,也是将税收弄得更直接联系于朝廷。他设立了军机处,用来处理地方政府事情,这是一个一个更加有效率和中心化的政府。军机处同时也是帝王用来了解各地政府的频道,因为军机处里面也有一些“行走者”,负责了除了皇室以外其他地区的民情。这个新成立的政府有三个主要的成就,是能更准确的计算出当时总人口,这样简化了地租的程序,因为一个容易计算的地租让地主难以隐藏,这样就让当地政府重新分配了每个人的财产,减少了行贿的可能性。另外,这样也确定了地方政府不再愿意去腐败。它也同时帮助了建造基础设施,例如学校,可以提供教育和健康,增加了慈善机构,更新了考试系统,令它吸收更多儒家思想。受教育的人口增加,自然财政也变得稳定,这样中国的前景也是可以控制的,同时,这个时候中国领土是明朝的两倍。

  雍正不光是想统一整个中国领土,他更希望是能够从道德上来统一和约束人民的思想。他设立了“16基本道德”(直译,求真名),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一套简单的对和谐生活的指引。他将这套思想以讲座的形式,散播到全国每个城市。他也派遣老师去乡村,让人们直接了解这套思想。这套东西讲了这几个方面的思想,人与人之间要避免争吵,甚至是世仇;做人不能贪心;做人最好是节俭和努力的;不要整天想着批评别人;教育是可以帮助人道德准则提升。他也希望人人可以成为“君子”,雍正非常关注人民的道德思想。他强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光是对考试的人,是对整个社会。

  对于那些等级最低,已经不在阶级范围里面的人,Out-class,例如佃户,无家可归的乞丐,渔夫,妓女,除服以及街头卖艺的人和奴隶。雍正是一个难得会考虑他们生活的人,因为大部分帝王将相都忽略这一个群体。雍正希望改变这群人的等级,让他们也能属于市民,他的思想是人人都应该有相同机会去接受道德的教育,对这群人的歧视不应该存在。雍正这一个改革受到很多反抗,但他最后还是成功的结束了对这群人的歧视,然后让他们也能享有尊重。

  雍正的目标是统一全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让人人都有一个相同和平等的判断能力,他也是很认真学习儒家思想,并且将“仁爱”这一条做的非常到位的君主。他认为应该是人积极主动的去努力,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努力。
  乾隆(因为有点要赶进度,所以乾隆讲得不多。)乾隆是清朝第三个有巨大贡献的皇帝,他25岁的时候就已经继位了,当时的他已经是焦不可待的想展现自己的才能了,在他的领导下,人口从一亿增长到三亿,而且人的平均生命也增加了不少,对生活的期望也更高了,因为更好的灌溉和肥料,土地产量也增高了。中国开始发展海上贸易,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丝绸和银的需求很高;同时,清朝开始对外扩张,征服了许多西方国家,领土面积也直接乘于2,当时俄罗斯和英国都非常惊恐中国的力量;最后还是得说下,清朝这个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因为宦官和腐败,清朝也是落败到令人难以置信。所以,中国也是是个非常复杂的国家。(这也是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也许他们难以理解一个泱泱大国居然会到最后那个田地(清朝末年的确),不过正如一个公司的贸易过程,达到了饱和点就开始衰退。下次我们开始讲这个时期,韩国同学们在干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