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梁山传》
第50节

作者: 黑色白布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么,又该如何保证收回来的权力不再失去呢?还得靠制度。首先是地方行政权。虽然宋太祖用朝官知州、知县取代了节度使,但还是担心知州权力过大,因而又设立了通判。通判地位在知州之下,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俨然是一州的二把手;通判还对知州有监察权,俗称“监州”。二者互相制约,都难以一支独大。宋太宗在罢废支郡制度后,又将全国划分为15个路。历经演变,路级机构逐渐形成主管财政、司法、监察的转运使司,主管司法的提点刑狱司,主管救济、水利、茶盐等的提举常平司,以及主管军事的安抚使司。四个路级机构互不统属,甚至连驻地、辖区都不同,它们互相监察,互相牵制,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的死而复生。

  与收夺行政权和财政权相比,收夺地方兵权后,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浮出水面:地方部队消失了,谁来维护地方治安和边镇安全?既然厢军不行,就只能靠禁军。第一原则是内外相制。太祖将十万禁军驻京,十万禁军外派地方。一旦京师生变,各路兵马就能联合起来,讨伐不臣;而一地一州的禁军,又不足以发动颠覆天下的兵变。第二原则是更戍法。其实用禁军进驻地方的办法,五代时期也用过。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禁军能够对当地藩镇形成威慑。可久而久之,屯驻在地方的禁军反而成了地方部队,与藩镇兵合二为一,反而加强了藩镇势力。宋太祖的一系列集权政策和制度组合拳,彻底解决了这些历史难题。中唐以来的兵祸,以及兵祸引发的政治动乱,至此彻底根除。

  没有实权的节度使,从此失去了往日雄风。然而,宋代的文臣武将,仍然对节度使的虚衔趋之若鹜,这又是为什么呢?节度使也是一种“军衔”。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做殿前都点检时,曾领归德军节度使。显然,赵匡胤的权柄来自禁军,他也并不去归德军做地方大员,但节度使的身份,却表示他是当时最高级别的武将。宋代节度使失去权力后,身份标识的作用被继承下来,依然是武官最高级别的阶官。任命节度使的程序,与选拔宰相、册封亲王公主相当。正因如此,宋真宗宠信的宦官刘承珪才会在临死前,希望得到节度使的称号;一代名将岳飞,也因为在32岁拜节度使而倍感自豪。

  又扯远了。不是说北宋吗?怎么又扯到南宋了?
  扯远了?那就说说最近的,再说说苏轼。
  怎么到哪里都离不开苏轼呢?因为,我说过,只要一提起宋朝,苏轼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铁牛还想告诉您一个惊天秘密——我的顶头上司、殿前司殿前都指挥使大人梁师成是苏轼的“私生子”!
  您信吗?这可不是我污蔑我的顶头上司。是有据可查的。据记载,苏轼远谪之时,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侍婢不足月而生梁师成。因此,梁师成自称“苏轼出子”、“苏氏遗体”。这也未遭到苏家的否认。
  苏轼被蔡京打成“元佑奸党”之后,全面封禁他的文章。蔡京权势滔天,没有几人敢为苏轼发声。作为太监梁师成,深得宋徽宗信任。蔡京父子对他也要献媚攀附,京城人视他为“隐相”,他兼任百十个官职。当时,苏轼的文章被禁被毁,梁师成主动向宋徽宗诉委屈说:“我的先辈有何罪?”此后苏轼的文章才慢慢流行。梁师成对苏轼的后人也很照顾,据说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账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现在,您相信了吗?
  我本来想说一说我这位顶头上司梁师成其人,结果说来说去,扯了这么多。其实,铁牛只想说,不管梁师成的“河东节度使”一职权利是大是小,但他绝不是个小官。能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是梁师成在宋徽宗时代帝王将相心目中,忠诚度和战斗力方面地位的象征。
  铁牛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我的这个顶头上司不简单!不是大家简单想象的无能小人、狐假虎威的猥琐竖宦。不是的。总的来说,梁师成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继承了其父苏轼的才华,又有真实的战功,但是也有很多负面评价。
  当然,这都不是我所关心的。我所关心的是我的这个顶头上司的喜好。无论他才华横溢还是战功赫赫,我只认定一个道理,他终究是个宦官。宦官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爱财如命。
  因为他们无子嗣,就有后顾之忧。有后顾之忧,就要寻找安全感。而只有钱!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才能使他们有安全感。
  这就是我的认知。很庸俗,但也很通俗。

  铁牛能在一连串的勾心斗角、轮番战斗、谋杀暗算中存活下来,成为回京受封的二十七分之一,不仅仅靠运气,还有一些聪明的成分在里面。反正从来没有人愿意夸一夸我,我就学学王婆卖瓜的精神,自卖自夸了。
  于是,我用布胡乱包了二百两黄金,提起来大摇大摆地来殿前司,找我的顶头上司梁太尉。梁太尉的具体官职是殿前司殿前都指挥使,是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也是三衙之首。按照惯例,应当呼作“殿帅”。那么,我的具体官职就是副都指挥使、副殿帅。我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知道应该称呼梁太尉什么。
  梁太尉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早早来到殿前司殿前指挥使司喝茶,这是他办公的场所,喝茶是他的活。别小看这喝茶,那讲究多了去了。我说的不是喝茶的礼仪,是喝茶本身。
  就像我在另一个平行空间见到的一样,一个人在做一把手之前,也许不吸烟、不喝茶、坐不住。但做了一把手之后,大概率这三样都要做。不会也要做。为什么呢?这就是您的活。您的工作就是吸烟、喝茶、坐着。一把手的作用是什么?安排工作、接待来客、出去协调。都需要干这三样活:吸烟、喝茶、坐着。这是一把手的标准动作。您不这样做,就要出事。

  比如说,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您叫人家领导吸烟、喝茶、坐着。您却不吸烟、不喝茶,也坐不住,一会出去一会进来,搅得领导心神不宁。您不陪吸、不陪喝、不陪坐,领导一看,您不做这个“三陪”,就是不重视陪领导,那要您何用?再比如说,您出外协调工作,人家兄弟单位同志好心好意请您上坐,然后敬烟、敬茶。您说,我不吸烟、不喝茶,也坐不住,就站着说话。您说,您这不是给人家摆态度吗?再比如说,您在本单位,不吸烟、不喝茶,您就没事做,没事做就坐不住,坐不住就要在单位内各办公室乱走。您是一把手,您来了,一定是检查工作,下属肯定要停下手头的工作接待您。您肯定说,我随便转转,你们照常干你们的活。但下属们肯定不这样想,您是一把手,忙得日理万机,突然到我们办公室来,会是随便转转吗?于是,心里忐忑,被您的“随便转转”扰乱了心情,工作效率就下来了。但是,您的精力有限,可能还有其他几个科室您还没来得及“随便转转”,他们又会怎么想?是放心我们?还是我们干得不好有意疏远我们?是准备提拔重用他们?还是听到了什么他们的什么负面消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