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梁山传》
第34节

作者: 黑色白布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不能小看那些配角。也许,他们才是主导整个社会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支军队的主帅,在两军交战伊始,却因被自己的车夫直接拉着冲入敌阵而被擒,成了战争史上的一个笑话。那么,窝囊的主帅是谁呢?他的车夫为什么要出卖自己的主帅呢?
  话说武王伐纣,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周王朝。周王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把商朝的后裔赶尽杀绝,而是将他们迁移到现在的河南东部,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为公爵,建立了宋国。宋国传到第九代宋惠公年间,周王朝都城镐京被来自西部的蛮族攻破,王朝的统治者在洛阳重新建国,史称东周,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春秋时代。此后,周王朝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大大减弱,一些不安分的诸侯国国君纷纷称霸,大家熟悉的“春秋五霸”就出自这一时期,而宋国就是当时“五霸”之一。

  而后,宋国的公爵之位又传了十三代,到了宋国第二十二任君王宋文公--公子鲍,是宋国前一任统治者宋昭公的弟弟。史传宋昭公暴虐无道,宋国上上下下都不喜欢这个君主。而公子鲍对国民和朝官很优待,经常施舍粮食,因此很受拥戴。传说公子鲍长得很帅,帅到他的祖母王姬都想和他私通,但被公子鲍拒绝。王姬并没有因此由爱生恨,而是全心全意地扩大公子鲍的影响力。她推荐很多能臣辅佐公子鲍,帮助公子鲍广施恩惠。因此,公子鲍的口碑越来越好。不久,昭公外出打猎,朝臣们密谋扶立公子鲍为宋国新君,并杀死了昭公。然后拥立公子鲍为新的宋国国君,是为宋文公。具有拥立之功的华耦、华元、公孙友等人都成了宋文公的重臣,帮助宋文公治理国政。但宋文公刚刚继位,晋国就以文公得位不正为名,联合卫国,陈国和郑国几个中等强国讨伐宋国。这个华元只身来到敌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晋军主帅,退兵而回。

  不久,趁着宋文公刚刚继位,楚国也萌发了挑事儿的念头。公元前606年,宋文公继位的第四年,楚国撺掇郑国攻打宋国,想要坐收渔利。为了抵御郑国的军队,宋文公让华元做主帅,带兵出征。两国的军队在今河南睢县南的大棘相遇,战事一触即发。作为主帅的华元,为了鼓舞军心,选择了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开始了和郑国军队的第一场战斗。华元鼓舞军心的策略果然奏效,在主帅的带领下,宋军的士气高涨,抵挡住了郑国军队的进攻。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主帅华元在当天晚上做了一个的决定:为每一名宋军将士发放一份烹制好的羊肉,让军队吃饱吃好,养足精神,准备进行第二天的战斗。但是,华元的车夫羊斟在当天晚上因为有事不在现场,错过了机会,所以没有分到应得的羊肉。作为主帅的车夫,羊斟觉得自己受到了华元的忽视,因此愤愤不平。他想:“君以草芥待我,我以仇寇报之。”华元在羊斟的眼中,就此变成了“仇寇”。所以,到了第二天,战斗刚要打响的时候,让人瞠目结舌的情况发生了:华元的战车车夫羊斟竟然驾驶战车,直接把华元拉到了郑国军队的营地中。主帅华元被郑军被俘,因此也导致宋国全面战败。

  据《左传》记载,华元被被俘后,羊斟对华元说:“昨天分羊肉要听你的;今天驾驶战车就要听我的了。”羊斟的这句话,到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就是“各自为政”。“羊斟惭羹”,也成了有名的因小失大的历史典故。
  这典故有点长。我不是想讲故事,而是想通过成语故事告诉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小看那些配角。也许,他们才是主导整个社会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又扯远了。

  我刚才说到,由于润州小将们的出现,宋大哥的“楚州宴”圆满收场。兄弟一场,宋大哥无情无义,但我自始至终一句伤感情的话也没有说,就这样平静地告别。我只想给宋大哥最后一个体面的结局:我不点破,您见好就收。
  我知道,宋大哥肯定还有几句话要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

  说罢,他会堕泪如雨。也许,这次是真的想哭,为兄弟,更为自己。
  可是,我是这个平行空间的一个“异数”。因为我的出现,情节略微走偏了一些。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宋大哥的这些话也就没有机会出口。也就不可能有“堕泪如雨”了。
  不能“堕泪如雨”,那这点泪您就吞下去吧。梁山兄弟们一个接一个地为了您抛头颅、洒热血,您吞点泪下去,不冤!
  宋江哥哥您走好!假如有来生,我劝宋江哥哥一句,您还是做个好人吧!做人嘛,还是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的好。
  想到宋江哥哥时日不多,我也不怨他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对错自在人心,自有后人评说。
  至于他的后事,兄弟一场,我要尽一份绵薄之力。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风景异常,四面是水,是宋江哥哥自己择定的葬身之处。按照施耐庵老先生定好的日期:“宋江自与我李逵别后,心中伤感,思念吴用、花荣,不得会面,是夜药发。”就在明日,我将去送送宋江哥哥最后一程。

  朝饮一瓢梁山泊,夜梦一场水浒传。梦醒了,我要在蓼儿洼等候吴用、花荣等人,劝阻他们停止即将到来的殉葬之举:毕竟,人只有活着,才能为百姓做很多事情;死了,就什么都做不成了。我还要传信给幸存的弟兄们,老老实实地做个好人、好官吧!
  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果然风景异常。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梁山泊无异。虽然是个小去处,其内山峰环绕,虎踞龙盘,曲折峰峦,坡阶台砌,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似水泊梁山一般。宋江看了,心中甚喜,常说:“我若死于此处,堪为阴宅。”但若身闲,常去游玩,乐情消遣。不想果应其言。
  宋江当夜毒酒发作,临终嘱付手下亲随:“可依我言,将我埋在南门外蓼儿洼,我死之后一定报答你们,希望一定做到。”说罢离世。70名梁山头领在黄泉路上等着他,他也不孤独。
  宋江生前从人故吏官吏听从其言,不负遗嘱,当与亲随从人,本州吏胥老幼,扶宋公明灵柩,葬其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有好事者写了一首诗相送:“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
  这首诗和“六尺巷”的故事有些神似。据史料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名相张廷玉之父张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安徽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巷子,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从此“六尺巷”闻名于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