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梁山传》
第18节

作者: 黑色白布
收藏本书TXT下载
  960年2月4日,赵匡胤逼周恭帝禅位,降为郑王。随后,赵匡胤建立了北宋,是为宋太祖,把都城定在了开封。
  很多史书对陈桥兵变的准备工作,缺少具体的交代,让人觉得这是一次突发性事件。实际上,赵匡胤就是兵变的策划者:赵匡胤带兵出征,刚离开京城,开封城就谣传“检点当为天子”。此前,驸马张永德就因为同样的谣言,而引起周世宗柴荣的不满,被免去殿前都检点,赵匡胤正好接替他的职位。由此看来,两次谣言都极有可能是赵匡胤命人散布的,第二次是为赵匡胤夺权做舆论准备。陈桥兵变的前几天,赵匡胤非常焦虑,还跑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商量。他的姐姐拿着擀面杖就从厨房里跑出来了,还打了赵匡胤一下,说到:“大丈夫行大事,要自己做决定,不要来家里吓唬女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赵匡胤是在预谋一件大事,而且不成功会祸及家人。出征前,他还把家里人都安顿在封禅寺中,这更能说明他为兵变早有准备。

  赵匡胤对韩通被杀,表示了意外和不满,杀人者王彦昇还背负了独断专杀的骂名。但是,从一些细节不难发现,韩通不太可能是意外被杀,而是作为政敌被有意除掉的。韩通家人里,被杀掉的都是几个儿子,而四个女儿和幼子却活下来了。这种杀男不杀女,杀长不杀幼的行为,显然是有用意的。后来,赵匡胤驾幸开宝寺,看到了墙上挂有韩通和其儿子的画像,赶快让人拿掉,可以看出他对韩通的厌恶之情。

  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有赖于赵匡胤的实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卓越的谋略和政治素养。赵匡胤等人到底是如何精心谋划篡权夺权的,我们已无从知晓了。从兵变以后的表现,倒是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兵变进城后,他保证了军队纪律严明,没有破坏百姓生产,没有烧杀抢掠。这些为他赢得了民心,也使得后来的人对他有很高的评价,甚至称他为仁君。成为皇帝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兵变的一幕重新上演,又策划了“杯酒释兵权”,将兵权和财政权都收到了中央,解决了唐朝晚期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

  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儒学兴盛,因“重文抑武”形成了文人政治。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文化的昌明和思想的繁荣,远超于汉唐。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宋朝)”。

  那么,为什么叫梁山兵马驻军陈桥驿?当然有地域上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赵宋朝廷还是将梁山队伍视为有“陈桥兵变”隐患的队伍。可见朝廷对于梁山众人,并不是完全放心,还是有所忌惮的。
  不但不打算给梁山好汉封一官,而且直接打发我们出兵,去和强大的辽国作战。在正常人看来,朝廷这件事做得有点过分。人家梁山都接受招安了,您好歹给点封赏表示一下啊,现在什么都不给,反而直接让人家去打仗,给您卖命。就像赵佶白得了一群驴,你赵老头不给吃草、喝水,只叫给你耕田种地,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不过,宋江完全就是北宋的舔狗,朝廷说啥他就干啥,朝廷叫他尿两点,他也不敢尿三滴。他当公务员的目的达到了,他就乐呵呵接受了朝廷的命令,至于众兄弟们的好处得到没有,他也许根本没去考虑。棋子有什么思想?棋子的想法就是我宋老大的想法。
  虽然宋徽宗并没有给梁山众人封官加爵,但大军出征,好歹也要赏赐点酒水,让大家吃好喝好,才好为他卖命啊。所以说,宋徽宗还是命令手下给梁山众人送去了不少的酒肉。结果,宋徽宗手下的厢官,直接把赏赐给梁山众人的酒肉克扣了近半,导致了梁山众人愤慨!
  梁山好汉项充、李衮手下有个军校何成,看不惯厢官的这种贪污行径,找他们理论。结果是这两个厢官不仅丝毫不脸红,反而骂他们“梁山反贼,都投靠了朝廷,仍然有反意!”此话一出,这个军校何成受不了。可朝廷那边的贪官,贪习惯了,也作威作福习惯了。以为贪污就是自己的本分,不贪污才是失职。所以,根本不跟梁山众人讲道理,反而指责梁山众人还有反性,于是梁山众人群情激奋,直接动起手来。朝廷贪官平时作威作福惯了,直到梁山好汉都拔刀了,他们还是不相信人家敢杀他。结果何成脾气一上来,直接出刀就把贪官厢官给砍死了!

  事实上,这件事两个厢官是过错的一方。然而,宋江不仅不帮着梁山兄弟何成说话,反而对这位兄弟大加指责,说连累了自己!最终逼得自家兄弟何成痛饮一醉,树下缢死,斩头示众。

  看看宋江的所作所为,表面上大义凛然地说要带众兄弟走上正途,让众兄弟封妻荫子,过好日子,劝众兄弟跟着他接受招安。可结果呢?他接受招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自己的兄弟开刀,以示好朝廷。说白了,梁山众人表面上是他的兄弟,其实只不过他的棋子,帮助他升官发财而已。
  大家都知道,梁山头领宋江,虽然号称是替天行道,但是他本质上并不是为众兄弟考虑的,他其实一心想的是投靠朝廷加官进爵。虽然大家不愿意投靠朝廷,但在宋江的苦口婆心、或威逼利诱下,梁山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招安。哪知道梁山接受招安后,宋江干的第一件事却是“屠戮兄弟”!
  宋江就像小三,脱了裤子后,终于傍上大款了。目的达到了,以后脱裤子,便连窗帘也不拉了。至于别人怎么看,也懒得考虑了。不管你怎么看,我反正傍大款的目的达到了,谁管你们怎么看?你们想怎么看也行。我走自己的路,让那些吃不到葡萄的人去说吧!
  再说我们梁山好汉打辽国。辽国其实不好打,好打的话,赵宋朝廷早就打下来了,还能等到我们来,给我们送军功?
  宋与辽之间,可以说是整个北宋期间最重要的外部关系,双方打打和和数百年,根据双方史书记载,大小战斗不下数百次,但在这些战斗中,北宋十战九败。难道北宋真的积贫积弱到如此地步?
  那倒未必。铁牛从六个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一是从疆域上对比:北宋自宋太宗赵光义开始,其统治疆域,北至河北燕京,东至东海,南至海南南海,西至川陕、甘肃。其疆域相对之前的唐来讲,确实缩小了不少,但其整体面积仍然大于周边国家,且牢牢控制了当时中国最为富庶的中原、江南、成都平原等地,可以说是东西南北中,要粮有粮、要矿有矿,海水江河相挤,山地平原迭次,算不上地大物博,至少也是物产丰富。与北宋相比,当时辽国的统治疆域主要是南至河北一带,东至渤海湾、朝鲜等地,北至蒙古,西达宁夏,其控制疆域面积大体上略小于北宋。但与北宋严格的中央集权相比不同,辽国在东北、蒙古的统治,主要依靠松散的部落联盟,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某种程度上只是名义上臣服于辽国,各自均有各自的组织架构和武装力量,这些地区的部落力量随时可能对辽背后捅刀,而辽实际控制的核心区域只有河北、燕京、蒙古东南、东北西部等地。其物产与宋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当时的蒙古和东北之地,粮食产量均较低,只适合游牧民族的部落式发展,而不适合统一的中央王朝的发展,否则,其过长的冬季完全无法支撑其庞大体系的运行,这也是为什么一到冬季,辽军就会习惯性南下的一个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