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梁山传》
第6节

作者: 黑色白布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我们三方共二十九人,都入江边的“白龙神庙”聚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说里把这称为“白龙庙小聚会。”
  各位好汉互相见礼、寒暄,又见一个喽罗慌慌忙忙入庙来报道:“诸位头领,江州城里,鸣锣擂鼓,整顿军马出城来追赶。远远望见旌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猛将;大刀阔斧地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我听了,知道是发挥自己黑旋风排头兵的时候了,大叫一声“杀将去!”提了双斧,跑出庙门,却没再跑。如果别人不跟上来,真一个人杀出去,那便是寻死觅活了。我是丑,但你以为我傻?
  好在晁盖大臂一挥,叫道:“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回梁山泊去!”众英雄就跟着我飞奔着砍将出去,一齐呐喊着杀到江州岸上来。吓得官军慌忙入城,关上城门,几天不敢出来。
  我们便从从容容地回到白龙庙前,分头下船,开船便走,径投穆太公庄上来。来日半夜,大家各藏短刀暗器,进了城去,把黄文炳一门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只把黄文炳一人抓来。
  宋江便目视着我,问道:“那个兄弟替我下手?”
  本来,按照《水浒传》,我要立即跳起身来,拿起尖刀,剥了黄文炳的衣服,一刀一刀刮了他的狗肉,再割开他的狗胸,取出狗心,投入锅中,烧汤下酒。但我见宋江这人连自己的事,也只做嘴上文章,磨磨唧唧,反要别人代劳,不像个爷们。我才不做这个恶人。于是,装作耳朵不好使,没听到,继续擦我身上的血。最后是浪里白条张顺代我做了这个恶人。
  宋江这个人,起先就不想落草为寇,他的理想是博取正经的功名。可是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不但不得志,还沦落为囚犯。“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这是他的一个心结。他在江湖上颇有点名气,以朝廷小吏的身份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江湖上得了个“及时雨宋江”的名号,这大概是他最得意的东西。虽然酒后题反诗说要做黄巢,但并不是真的想造反,只是抒发抒发大侠的豪情罢了。

  结果先被阎婆惜给戴了一顶男人都不爱戴的绿帽子,又被阎婆惜抓住了通匪的把柄,差点进了死牢。却不长记性,又乱题反诗进了死牢。即使吃屎也救不了自己,还被揭穿是装疯吃的屎。这人活得也太窝囊了。

  黄文炳就是为祭旗而生的。他的死诠释了“牺牲”的本义。“牺牲”的本义是名词性的,指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或者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黄文炳是不是纯色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就是他干的活。
  没有他来祭旗,好汉们就上不了梁山,这就是个坎。黄文炳就是越过这个坎的垫脚石。这就是坏人的作用。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任何一个人都有他可取之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你总不能说他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好人,也不能因为他有一点坏处就说他是坏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关系,你不能因为他有自己的利益关系,为自己谋私利,就认为他是坏人。好人与坏人,社会层面也有个大致的标准,但大多只是立场不同的,评价的结果也就不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某一时刻做了一件大坏事,譬如杀人,或者某一段时间小坏事做得比较多,譬如经常小偷小摸,就会被别人认定为坏人,好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但好人与坏人并没有固定的界限。譬如:坏人一念善心会做好事,好人一念贪嗔也会铸成大错,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当然,也有一些人做坏事已经成习惯,一辈子都改不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十恶不赦、恶贯满盈。

  但即使是这样的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做坏事,譬如惯偷,他也有不偷的时候和不偷的对象。以过去的某种行为来简单的判定某个人就一定是坏人或者好人,其实并不靠谱。通常情况下,人的认知决定了其行为模式,但也会呈现出与认知不一致的地方,这种不一致只是认知比行为滞后一些,最终都会趋向于与认知的一致。那是不是用某人现在的认知来判断其好坏就靠谱了呢?实际上这也是不靠谱的,因为人的认知在与周围环境交互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一直不停地改变,最典型的例子是,小时候我们都会憧憬做科学家、诗人这些高尚的职业,长大了往往只想做当官、发财这类低俗的事情。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期待坏人变好;二是提醒自己原谅做坏事的好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里的坏人与好人也可以指向自己,鼓励自己向善向美。一般人所认知的好坏都是建立在自己或者所属团体利益的立场之上,有利于自己或者所属团体的人或者事称之为“好”,不利的称之为“坏”,这些都是基于立场的观点,当两个人立场不一致时,就会对同一个人或物出现重大偏差。这更说明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不存在,好人与坏人大多是相对的。

  比如,同样是评判黄文炳,蔡九集团人认为他是忠臣良将,梁山集团认为他是坏蛋一枚。同样是评判宋江,蔡九集团人认为他是杀害妻子的叛国者,梁山集团认为他是弃暗投明的及时雨。
  这就是立场问题。
  不管黄文炳是不是坏人,他还是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付出代价之后,大伙高高兴兴地将所抢得的黄文炳的家财分装车上,分批上了梁山泊。这又是这两个人的区别:文炳先生是疏财不仗义,宋江哥哥是仗义不疏财。两个人似乎各有短长,我们大多是取其“仗义”这一点作为标准的。这就是好人的其中一个来源。
  有人投奔、又送银子,自然是好事,于是,守梁山大寨的几个头领吴用、公孙胜、林冲、秦明、萧让、金大坚等人,也很高兴。他们正愁没人守城池,正愁没钱买粮草,换了谁都会高兴的。于是打开寨门,高高兴兴地一起下山,恭恭敬敬将一众好汉迎上梁山大寨来,免不得一番好酒好肉招待。
  关于“梁山”,我这里得啰嗦几句。梁山本来叫“良山”,因春秋时期附近有良邑而得名。西汉时,汉文帝次子梁王刘武曾猎于此山,死后葬于此山北麓,遂更名为“梁山”。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处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梁山则是梁山县境内最高的地方,位于县城东南,由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是梁山县境内最高处,主峰虎头峰海拔190余米。单纯看海拔,梁山只是小山,但这里是在华北平原上,这已经算是险要地形了。

  实际上,梁山泊这片大湖泽的前身就是历史上名气很大的大野泽,也叫巨野泽。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本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大野泽就是济水受阻潴留而成的大泽,范围很大,大致位置在如今的梁山、东平、郓城、巨野、汶上、嘉祥、济宁一带。济水和汶河交汇注入大野泽,之后从东北方向流出,最终注入大海。秦末天下大乱之时,彭越就曾在巨野泽聚众为寇,《史记·彭越列传》中记载:“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说的就是现在的梁山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