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眼看日本(一个中日混血80后的在日生活以及所见所想)》
第60节作者:
七小少 日期:2010-05-14 05:26:41
接着来说说武士。上面说武士不是个兵种而是个阶级,自从有了幕府政治以后还是个统治阶级。将军本人就是整个武士阶级的总头头。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总头头其实是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产物。早在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时候,有位恒武天皇想要去打土著,但自己征的兵又打不过人家,所以就用“征夷大将军”的名头来诱惑有能力手头有人有钱的土地主们给他出气。从此往后,日本的历代剿匪总司令们就借着这个打土著的幌子实际统治了日本小一千年。说到这里,我想给世界各地惨遭征伐的土著们喊个冤,所谓的先来后到原则也就在自习室范围内占个位置还有点效果,人类历史根本懒得睬这套,所谓地盘,那一直都是不管谁占的先,只看谁占的住。美洲印第安人没占住,被划进保留区了,澳洲的毛利人没占住,被划进了动植物范畴了,日本的阿伊努人也没能占住,成了蛮夷了。一声叹息。哎,我极其讨厌征夷大将军这个头衔,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将军们能忍受着一直用下来,既有种族歧视又有耀武癖,实在不是一个好官衔。感慨完了继续说武士。
当然,一个头衔不可能产生一个阶级,其实天皇陛下在找帮手来砍人之前,还出过一个政策催化了武士阶级的产生。为了开垦荒田多赚钱,在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糟粕思想是主流的时候,很有先进意识的提出,谁开了田就能永世私有~当然,前提是得交税。(看看~看到什么叫目光短浅了吧~)这个法案让日本经济变成了庄园经济,出了好多土地主,然后地主们又在奉命砍人中逐步壮大,形成了武士阶级,慢慢地终于登上了日本政治的大舞台。所以武士是半路才杀进了日本历史,他们不是从来就有的。然而他们的出现却把日本的历史砍去了不同于东亚其他国家的另一个方向。
武士们走上了历史大舞台,但大家都知道舞台不好混,要让观众们记得住就得好好的塑造自己的形象,得有套自己的东西。于是武士们开始了漫长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建立。在日本,这样的三观应该就是道,练剑的有剑道,喝茶的有茶道,就连牛郎都有牛郎道。而武士建立的三观就是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武士道了。只不过武士不是单纯的工作,它还一整个阶级,所以武士的道要复杂的多。武士的另一种日本说法叫“侍”,后来引用了汉语中的“武士”,这两个名词从字面看差距还是挺大的,现在虽然是被同用了,但我始终觉得这两个词正好从两个方面表达了武士道中最重要的想法。也就是说一个武士,在自己的身份认定上是双重的,在“侍”这个身份上,大概属于职业范畴,他们为别人而活。在“士”这个身份上,又是阶级范畴,得为自己活着。在职业范畴里有一套三观,在阶级范畴里还有套三观,所以武士道就像一杯鸡尾酒,用酒和软饮料调出来,在酒里有琴酒,伏特加,朗姆,软饮料里混了橙汁,苏打,可乐,而味道就是传说中的武士精神了。不过这杯武士道鸡尾酒不像大多数鸡尾酒一样一调出来味道就不变了,它的配方在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或加点或减点。比如到了江户时期,武士阶级也开始了利益分配改革,改发工资了。而且除了拿工资以外还不准搞副业,捞外快,有点像现在的公务员。可惜那时候的公务员待遇不高,工资很少。很多武士穷得叮当响,比等级不如自己的农民,商人还穷。大家可能知道武士走到哪儿都喜欢叼着个牙签。他们叼牙签可不是像小马哥叼得那么爽,武士们的牙签那是在欺骗群众自己刚刚酒肉过,在剃牙。当然,光咬牙签只能骗骗自己,骗不了别人,面子上还是挂不住,所以武士又要说,是武士就得坚忍质朴,不是吃不起,这是武士精神,你们不懂~囧~哎,不就是要个面子嘛,我们懂。这还是比较可爱点的变化,还有些变化就很恐怖了。比如在明治维新以后,武士精神就被肢解掉很多内容,只讲忠字当头,讲国家主义。这些都是通过天皇的诏谕强行要求的。把好好的一被酒硬是给调成了一碗毒药,即毒害了别人,也毒伤了自己。
刚才提到武士要面子,这点应该算是武士道里比较重要的一点,翻译成书面用语叫重视名誉。日本武士有个很让人发指的行为,就是切腹。其实很多国家都有以死谢罪的传统。比如德国军官就爱用枪爆自己的头,所以自杀不奇怪,奇怪在武士自杀的方式居然这么重口味。而且有人觉得把刀插进肚子里划一刀还不够有种,还划一个十字,还得找人来围观。囧(德国人就比较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自爆)事实上在日本,死后所有的罪行都是会得到清洗的。不存在自己解决自己才能让灵魂得到洗净这样的说法。在几乎每个日本家庭中都有一个佛堂,其实就是供奉家里去世了的人的灵位。在日本人的观念里,成一个佛非常的方便快捷,根本不要去修炼,死了就能自动上位。所以武士切腹,不应该是为了洗清自己的罪恶,反正都要成佛,去切腹顶多就是个开膛佛,在极乐世界里形象拉风一点而已。武士们去切腹,更多的是为了保全名誉。(德国军官也是为了保全名誉,但是为了保全身后的名誉)犯了错,虽然死了也能成佛,但是在没有面子的情况下死掉的。爱面子的日本武士就受不了了,他们更本不是为了要保全死后的面子,而是为了有面子的去死。切腹,他们觉得很有面子,你要不让他们切,那很不给面子。当然,武士去切腹,出发点有很多种,还有一种是负责任。日本人常说一句话叫,取责任。用中国话大概就是负责。切腹是一种负责的程度,一个人用死去负责,是要表现负责的程度有多大。在很多时候武士不是被要求切腹的,为了表达一种态度就去切了。在当代日本有个叫三岛由纪夫的作家,他可能算是日本最后一个切腹者了。虽然三岛先生不是一个武士,但他的祖母有贵族血统,是藩主大名的孙女,所以三岛先生也该算是流有武士血的人。在1970年年末,三岛先生以献宝刀作借口在日本自卫队东部总监部见到了师团长,还绑架了他,发动政变,要大家跟着他去推翻宪法,做真的武士。结果大家没有睬他。他就在头上系了一个写着七生报国字样的布条,端庄坐好,决然的把短刀插进了自己的肚子。他就是用一种让自己最痛苦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最坚决的态度,为自己的态度负责了。当然,三岛先生的态度,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话来说叫比较反动,虽然自己切腹谏世,但大家也没跟着他干。值得一说的是,后来川端康成赶到现场见到了三岛由纪夫的尸体,好像很难释怀,不久就吞煤气管自尽了,连封遗书也没留下来。。。遐想。。。囧~
再说点面子问题,日本武士爱面子除了杀自己,也会去杀别人。谁不给面子就杀谁。只要是侮辱了他们,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去报仇雪恨。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明智光秀和织田信长的故事,后人对他发动本能寺之变的一个猜测就是因为织田信长由于对他准备宴席不周到,当众侮辱了他,很没给留面子。虽然只是一个猜测,但也能看出武士受不了侮辱,不给面子,老大也照砍不勿。到了江户幕府的时候,寻私仇甚至是受到法律许可的,你只要申请一下,办个复仇证就可以大胆的去砍人了。我想这种极端要面子的行为可能是个典型的贵族病。贵族们都爱报仇,一伤自尊就要去砍人,人命不如脸皮。在贵族情结比较重的地方都有这样的表现,比如西班牙,还有墨西哥,甚至在阿拉伯世界都流行的很。现在很多人都羡慕贵族式的生活,但只想像了精致奢华的一面,却不晓得真的要做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了面子,两者都得抛。得说一下,这里提到的面子和有些面子是不一样的。那种靠在朋友面前骂老婆显得有面子的或者有钱人胡乱摆阔显得有面子的绝对不算。这里的面子是尊严。贵族的高贵不在人家多奢华,在人家可以用生命去捍卫尊严,让它神圣不可侵犯。说句题外话,有等级的社会现在可能比较受唾弃,但奇怪的是,有等级的社会好像确实比较有尊严,而且一个民族的最精华的那部分文明多半都出在他们的等级社会里,比如日本,欧洲的中世纪,希腊的城邦时代,还有中国的春秋战国。回头来继续说。日本武士丢了面子要去砍人,如果实在砍不到人怎么办?他们会选择砍自己。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其实日本人经常去自杀是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才开的风气。日本的武士精神说到底是一种贵族阶级的精神,以前是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的,但从明治维新开始,武士道开始被当作国家精神全民普及了。而在现代日本,找人报仇是违法的,只好拿自己出气,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日本自杀问题的一个起源。
未完待续
日期:2010-05-14 06:26:31
武士除了讲名誉,重尊严,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精神,他们还讲情义,悟禅道,还要有修养,能忍耐,懂得克制自己。总之一个武士要背负的东西很多。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孕育了现代欧洲社会的绅士精神,同样的,这些武士们当年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日本人和现代日本的方方面面。虽然武士道在那个年代只是贵族们的精神,但这股精神在漫长的时间里已经慢慢蔓延融化在整个日本人的血液里,骨头上,现代日本人的性格中到处都能看到武士们的影子,用句应试文里常用的话就叫他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活着。精神保留下来,就变成了性格。
大家以为我刚才做总结陈述呢吧~其实还没说完。。。
再次未完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