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女孩子追求幸福的脚步---从不放弃对自己的承诺》
第23节作者:
追逐红尘 日期:2010-02-08 19:23:01
有个朋友曾问我:为什么当年的事情记得那样清楚? 是的,我没有写日记,但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刻骨铭心一样的感受,恍如昨天,怎么会不记得? 另外,我记忆力是超强的,这与职业可能有关吧,六七年前法庭上见过的当事人,我一眼会认得,99%以上会叫得出名字,所以过往的生活像电影一样,是储存了的。
日期:2010-02-08 19:24:08
那是照顾孩子最艰苦的日子,多亏有父母和妹妹(休学在家)的全力支持,才让我度过来。到现在我还常常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女儿依然是抱着就睡,放炕上就哭,放着音乐还好些,身边一刻也离不开人,有一天妈妈突然头晕,匆匆给我做完饭就坚持不下去了,上炕蒙上被子准备休息一会儿。当时父亲去奶奶家,妹妹找同学借书去了,家里只有我和母亲,我还没顾得上吃一口饭,女儿就又哭闹起来,气得我用手掐了孩子脸蛋一下,孩子痛得哭声更大,妈妈看到这样,气得也顾不上自己,一把将我推开,抱过孩子哄了很长时间才睡着。后来,女儿长大了,我跟她学这些事情,女儿竟眼里有泪:妈妈,你怎么这样啊,那时我多小,该多疼啊,你不是个好妈妈!是啊,当个好妈妈有多难,女儿是不知道的。
日期:2010-02-08 19:27:37
宏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每周五晚上必会坐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来看我和孩子,顺便买一大堆吃的用的,那种真心的牵挂和细致入微的体贴,让我的家人感动。要知道,下了公共汽车,宏要走四五十分钟的山路才能到我家,非常辛苦。真正的东北农村大家可能没有去过,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寒风似刀,一点儿也不夸张。而那种漆黑的夜晚走山路,不仅要胆大,还要有体力。往往到家的时候,宏的眉毛发梢上都挂满了白花花的霜,手冻得通红,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但脱下棉大衣,因为背负的东西多,身上竟累得出汗。。。晚上,热热的土炕上,温暖的被窝里,我抱着他冰凉的腰,很是心疼:两周来一次吧,这样太辛苦啦。宏亲亲我说:唉,看不到你才辛苦呢,与带孩子的辛苦相比,我不算什么的。是啊,在妈妈家的日子虽然是辛苦,但总算是心里有底的。只是这样的日子随着孩子的第一场感冒结束了。女儿三个月的时候,突然感冒发烧,我打电话给宏报情况,没想到竟把公公婆婆招来了。
日期:2010-02-08 19:40:41
原来是宏出差在外地,一时间赶不回来,又怕耽误孩子病情,只好给婆婆打电话,结果公公与婆婆就来接孩子,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公公这个人还算很讲究礼节的,跟我父母说辛苦,道了谢意,还带了礼物。婆婆就不那么和善的样子,嫌孩子用的东西质量不好,嫌被子、衣物有些脏,怨我没照顾好孩子,结果孩子的用品,大部分直接就甩了下来不让带回去,她气冲冲的直接用被子包了孩子就上车了,也不跟我的父母客气一声。唉,没办法,因为孩子还在发烧,我只好急急地跟公公婆婆返回市里,直接去了医院。公公找了院长和儿科主任给孩子看病,结果是肺炎,需要打针住院。可是女儿才三个月呀,打头皮针,护士因为手生第一次没扎准,第二次扎完滚针,孩子哭得小脸通红,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母子连心,我是第一次这样体验到的。
日期:2010-02-20 11:26:13
这时婆婆铁青着一张脸,一把把我推到旁边:“这么没用,还哭?”那种表情除了厌烦之外还有恨意,好像我是后妈,把孩子虐待成这个样子,就差点要破口大骂我了,弄得公公和院长在旁边都不好意思,连忙劝说婆婆不要在意,小孩子感冒发烧成肺炎是常事,只要治彻底就没有问题。等到办完孩子住院手续时,宏才赶回来,看到我哭红的双眼,再看孩子挂着吊瓶的小脑袋,心疼不已。婆婆这时好像找到了我的重大错误,大有想借机训诫我一番的意思,结果一看她儿子的脸色,吓得咽了回去。孩子在医院一住就是一周,虽然不发烧了,但是还是咳嗽,让我很忧心。儿科主任是医大儿科毕业的老大夫,又与公公婆婆较熟悉,私下里建议不要再打针,看看能不能用一些小中药调理一下,这样我们就出院了,但没有回到租房的小家。婆婆认为我们不会熬药也不会照顾尚未完全恢复过来的孩子,要求我们回家里住,起初宏不愿意,但看我自己照顾孩子实在是有些不放心,只好同意回婆婆家。
日期:2010-02-20 11:28:56
我当时只考虑孩子的病情,也不想计较什么,就回去了。孩子在这个温暖舒适的环境里恢复得很好。良心上说,公公和婆婆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女,每天熬药喂药都是他们亲自把关,晚上要抱孩子在他们的房间逗一会儿,直到孩子睡觉才抱回来。但对于我,就不那么客气了。本来婆婆平时不怎么按时上班,因为是所长,还要病退,上班只是简单处理一些事情,不那么用心。但是自从我住进来,那婆婆是必然早九晚五地正点上下班的。婆婆家是做早餐的,而且很复杂,全家人吃完,满桌子的碗筷,婆婆也不收拾,扔下就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