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尘往事》
第16节

作者: 海边的老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我改写了 钱尘往事。
  但是,我在和许多出版公司打交道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公司的弱点,因为我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人,因此我看到他们的错误行销方式。两个相熟的编辑不想要这本书,理由是风险大。结果其余的出版公司跟进。而我认为从生意角度来说,他们是不懂经营的。《钱尘往事》是一系列书稿,能够推广成功的话,仅仅从小概率事件来说,就是会有极大的收益。如果对方老板炒过期货的话,他就会明白,这样一套书稿,假如成功就会带来系列的销量,节约许多推广费用。正如好莱坞喜欢拍系列影片一样。付出的是很低的代价,带来的收益很高。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冒险进入商业的已经很少;然后,懂得商业经营如何找到捷径的也很少;能够坚持的更少;理解商业道德和商人本分只是推动企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的更是不多见。
  因此,我在自己商界的未来就心存希望,尽管我对整体环境消极。
  这才是商人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日期:2010-02-16 00:12:13

  探究商人立足的根本,在于信用二字。
  那么信用怎么解释,信用不仅代表你做事和在金钱上的承诺,还有实力。比如说,洛克菲尔说他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重新成为亿万富豪,凭借的就是信用。有信用就有资源和金钱自动靠拢。
  但是,比如说老王现在出来做一件事,有多少资源和资金靠拢,不会很多,因为老王信用不够。原因是我失败过,重新起来,不代表成功;为偿付过去的债务,只能代表我在金钱上的信用,不代表我在生意上的信用。
  所以,我重新起步就不会很迅速,只有在我有业务和成功的积累之后,赢得信用,才会迅速成梯级发展。
  许多人拿着个商业计划书就说去取得风险投资,这是种传说。只有你已经自己建立了系统,vc看你发展有前景,才会进入。至于,其他的事情,凡事不符合逻辑,要么是金钱上的豪侠出现,要么是相熟的人赌你这个人,不是你的生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女性商人容易成功,因为女人上来做事,不是考虑创天下,而是安家立业,稳扎稳打,看似缓慢,但是容易积累资金和信用。一个个小的成功容易带来大的成功。
  而男性的好高鹜远、好赌,容易带来失败;伤筋动骨的失败后,不但影响家庭和生意,还失去信用。
  这就是为什么东山再起很不容易,我再次爬起来,说实在的,也的确赢得了不少信用,但是没有那么大,需要更多的成功。
  商业就是这样,信用就是这样写的!
日期:2010-02-16 02:08:41

  新年的思考
  这里包括上面两篇都是新年的思考。
  我在过去两年犯了些错误,比如说一直在纠结把移民和生意结合起来,结果就错过了去澳洲的机会。而去年又在纠结说把生意和移民夏威夷的事结合起来,又犯同样的错。
  所以,我反思之下,生意归生意,移民归移民。移民走另外的通道,还是要把生意建立在基业常青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远的不受地域约束的体系。
  这样心中就放下一块石头。

  另外就是许多网友误解我说过房地产凝固的事,我说的是凝固,不是下跌。经济形势很差,危机重重,但是如果不是大崩溃,估计年中房价还会暴涨。只是现在操盘的风险加大而已,因为我们面临极其危险的局面,即使是我也不敢入市。
日期:2010-02-16 21:14:34

  外一篇 幸存者
  那年夏天,上海温度达到了39度。
  我从嘉定的加工厂出来,走去郊区汽车站,遇见熟人,他是福建人。我们的工厂在同一个冬天结束,他曾经是我的上游供货商。

  我们在没有空调的车子上,吊着手臂晃来晃去,很热烈的讨论生意上的事情。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去他的新工厂看看?我说好啊。
  靠近宝山区的地方,我们下车,沿着宝安公路走去一片农田,那里有一个村落。转过一些小路,小卡车和金杯车应该都开的进去,那是这个行业常用的运输工具。他的工厂在一间农民房里,月租金300元,打开门,里面有一个工人兼守夜。
  一台机器在屋子里,这里也是仓库。
  我们相视而笑。

  他每天去各个工厂跑客户,坐公交车,吃馒头,喝自己带的茶叶水。以市场价7成的价格接单,回来自己和工人一起生产,晚上睡在工厂间里。
  年底的时候,他已经赚了20万。
  同期,我也在装修业爬起,不同的是,我和家人租住在近郊的毛坯工房,也混住过市中心的群租房,两个价格差不多。
  .....待续
日期:2010-02-16 21:49:02

  当年遇见温州那位行业内最大企业的老板,我们聊起创业时的滚滚流水,和日后的惨烈竞争。
  地板业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工厂主开始把榫头减少,增加幅面的宽度,这一点点面积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另一个企业主,专门收购B级板,以技师高超的技术修色白边,补虫眼。我常在车间里看见这些烂木头,背板已经被虫蛀穿。他依靠这类产品获得高额利润,冲过后来的萧条年。
  萧条年倒闭很多工厂,一个同行几年积累的七八百万利润,在一年里垫了回去。
  台湾人垄断了海外几个木材供货的源头,他们就地分赃,已经钉死了价格,到了木材口岸,价格已经是透明的,大家赚一点口水钱。不认命的人,比如说温州那位老兄去巴西大规模采购,其余的小户头,在加工环节用尽头脑。各国的木材走私都有国外军方参与,只有巴西木材供货还算规范。所以,大陆人人脉不足,根本无法参与竞争。
  木材行业的竞争深入到骨子里,强化地板开始在基材、木纹纸、三氧化二铝面层全面降低成本和品质;实木复合地板的面皮在不断削薄,从60丝到45丝到30丝。供货数量往往不够,大家默认如果你要真实数量,就要加钱。多层板、细木工板等等厚度从18降到17降到16,如果你说要18的板子,就会听到不同的价格。防腐木也是如此,业内在你问价的时候,已经知道你是不是专业人士。
  我采购某些建材,比如说胶水,从来不还价,还价就会拿到假货。这个行业的恶性竞争,使得整个建材业和装修业展开地狱般的行销模式。
  没有多少人活了下来。

  ....待续
日期:2010-02-16 22:02:38

  我在那边还价,到了供货商的肉里,他答应了,我盯着他把我看中的货在眼皮底下装上车。要一点时间,他劝我去转转买其他材料,我拒绝了,因为我一转脸,他就会换调我的货。
  在这个行业,赊帐就意味着多10-15%的成本,如果资金充沛,近可能的就地杀价,马上提货。每个装修单子,这样可以多一成的利润。
  有很多材料不能给房东差货,因为那样后遗症很多,为了数百元的差价,导致数万元的损失,毫无意义。这样就避免收不到尾款。
  上一年度,我准备结束装修业的业务,进入国际贸易,开始试水另一个陌生行业,准备迎接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我知道每一个行业里都暗流汹涌,水性差的人都已经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奥运选手。
  我准备成为其中的一个。
  有个朋友说,这是大资本的时代,每一个缝隙,资本都如水银泻地;但我明白由于中国商人的聪明和彪悍,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不是资本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幸存者的生存哲学,我一定会活下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