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十年》
第54节

作者: 爸爸怪兽
收藏本书TXT下载
  范欣怡也没再挽留陈扬,毕竟他是出差,而且归心似箭。
  第二天凌晨,范欣怡要送陈扬,被陈扬拦住。
  这个时候,让一个女的去送,陈扬可不放心。
  在车站,陈扬买了四个面包,就着候车室的热水吃了两个,另两个放进挎包,中午路上吃。
  今天乘坐的是一辆新客车,司机讲省城话。
  陈扬知道,这是省城运输公司的车,而来省城时的那班车,属于温林县运输公司。
  旧车新车,囿于规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却基本上一样,也是下午四点左右。
  昨天有过电话联系,季同生带着肖伟力和顾卫军,带着手拉车已在汽车站等着。
  满载而归,让大家对陈扬更加刮目相看。
  教育局的领导们很满意,县一中等几所中学也很高兴。

  陈扬不保守,他搞到的模拟试卷,对全县所有考生开放。
  不过,陈扬更关心这些模拟试卷的作用。千辛万苦的弄来,要是一堆废纸,岂不成了笑话。
  陈扬和季同生一起,召集教研组的黄老师、高老师和乔老师开会。
  “三位老师,我很想知道,咱们弄回来的模拟试卷,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换句话说,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黄老师说,“小陈,你没回来之前,我们拿出浙大附中的一套模拟试卷,在全校测了一遍。结果平均总分是两百二十七,超过去年录取线三百分的,全校只有十九人。而低于两百分的人数,却有整整三百人。”
  “我不太明白。”陈扬挠着脑袋说。
  黄老师进一步解释,“但在咱们自己出题的时候,全校平均总分是两百七十五分。在这其中,超过去年三百分录取线的有近两百人,还有三十几个超过了四百分。”

  陈扬点点头,“我有点明白了。人家的平均总分两百二十七,咱们的平均总分两百七十五,整整相差四十八分。”
  高老师说,“就这四十八分的差距,人家大部分考生能上大学,咱们的大部分考生,只能被挡在大学门外。”
  听完三个老师的汇报,季同生说,“三位,咱们直接说具体措施吧。”
  乔老师问陈扬,“小陈,你是当年县一中的学霸,你先说说。”
  “呵呵,那我就来个抛砖引玉。我认为吧,读书与赚钱,其实是一个道理,三分天赋,七分努力。”

  黄老师问,“那这个七分努力又是什么?”
  “我当年的班主任说,努力读书,勤奋为上。理科靠练,文科靠背。”
  高老师笑着说,“还真说着了。文科的历史和地理,就得死记硬背。理科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就得多多练习,拼命的做题。”
  陈扬做了总结,“好吧,其他模拟试卷拿下,全部上省城的模拟试卷,狂轰滥炸,天天不断……”
  教学方面的工作,陈扬不懂,插不上手。
  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管理方面加强措施。
  一方面,继续实行每周一考,每周公布成绩,每周末重新编班。

  成绩好的学生,不断升级,升到第一班去。
  成绩差的学生,不断降级,编到末班。
  另一方面,陈扬采取了一个新措施,就是物质刺激。
  根据每周模拟考试的成绩,文科和理科各前二十名,每人奖励两块钱。

  这下轮到季同生心疼钱了。
  “小陈,你这个措施,是不是不太妥当啊?”
  陈扬笑了,“老季,你总说我抠,怎么你也抠起来了?”
  “我这不仅是抠。”季同生说,“人家企业发奖金,那是有经济效益,是有明文规定的。而咱们是学校,对学生发奖金,政策上没有规定。”

  “老季,是不是局里有人议论了?”
  “有,但好在只是少数人,不会影响到咱们。”
  “那就别管他们。老季,有人议论了,咱们就不工作了?”
  “小陈,影响还是要考虑的。”
  陈扬笑着问道:“老季,你可别忘了,咱们《复读学校》是自负盈亏的。在经济方面,局里管不了咱们。”
  “是的,是的。”季同生也笑了笑,低声的说,“小陈,你还别说,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花钱,而是如何尽量多的把钱花出去。”
  陈扬咦了一声,“老季,这是什么情况啊?”
  “情况是这样的。原来,咱们要给局里上交管理费一万块,现在局里同意了,只要咱们交五千块钱。”
  陈扬大喜过望,“这是好事啊,老季。”
  季同生伸手拍了拍陈扬的肩膀,“现在,你要重点考虑怎样花钱了。”
  陈扬点点头,“我正考虑着呢。”
  “有一点我要提醒你,小陈。一定要把钱花光,存折上不能有余额,否则会让人盯上的。”
  花钱也是一门学问,比赚钱更深奥复杂。

  两万多块,怎么花啊。
  “老季,你与田阿姨和杨阿姨三个,每月补贴五十块。我与肖伟力和顾卫军,我们每人每月工资一百块。”
  “这个可以有。”
  “加班费,咱们六个每人每月五十块。”

  “这个也可以有。”
  “福利费,咱们六个每人每月五十块。”
  季同生频频点头,笑道:“你还真会花钱。我们三个,与你们三个身份不同。所以我建议,加班费和福利费,你们三个再增加一倍。”
  “好,就这么定了。”
  这只是花钱的一个方面。
  陈扬自私自利,爷爷和二弟还在干木匠活,陈扬也趁机为他们谋福利。

  吃晚饭时,陈扬问爷爷,“爷爷,你的活什么时候能干完?”
  爷爷想了想,“还要十来天吧。我正琢磨着,学校的活干完了,我就去接私活,帮人家打点家俱。”
  陈扬笑了笑,“能不能不接私活,留在学校,一直干到高考结束?”
  爷爷愣了一下,“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只有把那些修理过的书桌和凳子,再拿出来维修一遍。”
  “我正是这个意思。”
  “扬,你这是什么意思?”

  “爷爷,你别问,你就照我的意思做就行了。”
  爷爷是个实诚人,陈扬当然不能把私心告诉他老人家。
  爷爷还是不明白,还想再问。
  二弟陈兵倒是听明白了,抢着说,“我知道,大哥是让咱们偷懒,磨磨洋工,把一天的活拉成三天的活。”
  爷爷瞪了二孙子一眼,“胡说。”
  陈兵看向大哥,“大哥,我说得对吧?”
  陈扬笑笑,“反正以后就这么办。跟他们工人一样,每天上班八小时。不用加班,也不许加班。每个星期工作五天半,周六下午和周日整天放假。”
  陈兵兴高采烈,“好啊,每个星期都能回家一趟了。”
  爷爷大概知道大孙子为什么这么做,笑着不再吭声。

  陈扬这时看向大妹陈平。
  “大妹,你去老范家帮忙,帮得怎么样?累不累啊?”
  陈平说,“不累。星期六星期天,反正这边也没事么。再说了,其实也没多少活。”
  陈兵说,“大哥,我去过老范家。大姐在老范家,干得最多的活,是陪田阿姨聊天,一点都不累。”

  陈扬笑着说,“你懂个屁,聊天也是一门学问,也很累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