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张作霖与其所处的风云时代》
第50节

作者: 待到花儿开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3-22 19:26:00

   张作霖在东北暗中积蓄力量,发展个人党羽的时候,他一生都认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物——袁世凯,还在忙于与南方的革命党人周旋,办一个他并不明白所以然的的共和的政体。袁世凯前半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就是君主立宪,中国有一个百姓认为是上天派下来的精神领袖——皇帝,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下边由有能力的首相和选举出的内阁、国会管理国家。为此他一直近乎孤军奋战在晚清的政局中,客观的说,袁世凯能力也确实了得!其办事能力、权谋和三国的曹操不相上下。而且他的这个理想也接近于实现,这时候辛亥革命的发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老百姓明白什么共和、立宪的!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充当墙头草的角色。怎么搞着搞着,咱们大清国的皇帝还给搞没了?!袁世凯也怅然若失,就如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在马上实现的时候,一切突然如肥皂泡一样破灭。革命党人作为让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条件,就是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实现共和政体。

  这民国的共和政体,别说老袁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是孙中山、黄兴、等人也是一知半解的,好在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孙中山等人都是留过洋的,早在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就这样照搬引用,这共和政体还搞得有模有样!
  这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浙江派的章太炎、宋教仁等人就提议实行责任内阁制,就是总统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俩人权利互相制约。但是孙中山认为这中国的老百姓刚刚没有了皇帝,还没有晃过来神,被人洗脑、独裁惯了。让他们一下子就来个翻身把歌唱,搞个当家作主,投票选举,总统干的不好,大伙游街骂娘,弹劾罢免。他们还真的不适应,这个时候民智未开,骤然全盘民主共和化,弄不好会人心离散,画虎不成反类猫。其实国父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就是到了今天,有的人还是不做奴才就浑身不自在。何况在100年前了呢!所以孙中山认为民国初期需要有个铁腕人物控制全局,对我这个临时大总统处处制约掣肘,我怎么工作!

  孙中山面对的是20万起义队伍,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出力打仗、养家娶媳妇全是需要钱啊,一次,地方督军需要军饷,孙中山一看这个是必须的!大笔一挥拨款20万,可是财政部到库中一提,——只有十块大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连孙中山那个富翁哥哥孙眉也被这个弟弟一次次募捐搞得没了钱。
  南北谈判成功以后,孙中山把权力交给了袁世凯,这就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试问谁愿意把到手的权力交给别人!就是今天你去对村长说:“下去别干了,让我来!”咱们的村长也要和你玩命,何况是国家元首。孙中山让出大总统的位置有他的考虑,可以说这和他写的字是一样的——天下为公!没有他的一点私念在里面。这里面有如下几个原因。
  1:当时的情况是北洋军强,革命党弱,如果再这样打下去会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首要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先把满人赶下台。
  2: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知道老袁对共和简直一窍不通,以他的性格,搞来搞去就会搞成个人独裁,为此南方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的能力就连革命党人也不否认,民国刚刚建立,需要有像袁世凯一样对内、对外政治经验丰富的铁腕人物。孙中山这个时候把袁世凯当做近似革命同志的朋友。
  3:袁世凯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几十年,颇有开明能干的名声,他作为民国总统能容易得到国际承认,等到国内政局稳定,共和、民主深入人心,孙中山认为,哪怕袁世凯搞出个总统终身制。时代潮流所趋,等去世后国民需要他出来为国服役时,他也能出来矫正共和的弯路,然后功成身退。这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就早已提起,孙中山在国外长大,一直把美国总统华盛顿作为自己的楷模,他的一生也是一直这样做的。一个人为了国家赋予自己的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生命,为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以让后来人敬仰。虽然他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十年前我到南京的中山陵参观的时候,看见紫金山上,中山陵巍巍依山而建。我在中山先生的雕像前驻足良久,尊敬、敬仰油然而生。祈祷我中华再降生此等伟人,就在我这个20几岁的年轻人站在中山先生雕像前思绪有如万马奔腾的时候,周围游人的吵闹声、磕瓜子、丢矿泉水瓶声交织在我的周围。表情麻木的人们无暇注意正襟危坐的孙中山的雕像和在他面前那个发傻的年轻人…

  孙中山要做中国的华盛顿!拯救中华,做中国的华盛顿,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