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也只有改革,才能化解企业危机,拯救企业于水火。诸葛亮也正是想到如此,立即行动,撤掉一些办事不力的大区域经理,更换一些代理经销商,对大批基层业务一线人员进行清洗后另行再聘等等,将诸葛集团搅的是风生水起,人人自保。
在改革的两个月时间里,原来开辟的市场逐渐萎缩,市场回款额每况愈下,随着资金链的断裂,诸葛集团起家时的一些信用债务也陆续出现危机,公司被动局面加大。
最让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财务吃紧,开始拖欠员工工资,经销商交了款提不到货,人心涣散,诸葛医药公司陷入举步不能的地步。
无奈,诸葛医药公司于2008年10月底解散破产,其实不解散,也没有办法运营了,从高峰时的600多人,最后只剩下10多人,公司从注册成立到关张经历了15个月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诸葛亮总结了很多,但主要认为是资金不足和铺摊太大和太快,管理跟不上。
回头提一下蜀汉集团,自从2007年3月份诸葛亮正式辞职走人后,企业便开始了动荡,骨干经理人跟随诸葛亮一大批,辞职了一大批,业务规模迅速萎缩,到2007年9、10月份已经萎缩至2006年销售规模60%,企业出现亏损,好在此时刘备提拔了稳健而又智慧的赵云做执行副总经理,主管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才止住了企业下滑,随后逐渐回升,到2008年五。一节前后,业绩回升到2006年度峰值的80%左右,此后稳在这个水平上,而同东吴集团和大魏集团相比,则业绩稍逊一筹,排名第三。
(待续)
日期:2009-10-09 08:56:02
续(六)——诸葛亮创业惨败之总结(转载)
总结发言
这个案例写的比较长,比较复杂,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诸葛亮功高震主后,之所以身陷被动制肘的现象局面,最终离开,是由于蜀汉集团内部原因和外部竞争对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蜀汉集团从后面跃上来,领先的时候,东吴集团和大魏集团使用了反间计,在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制造矛盾。当然,刘备有一些做法,这也符合刘备的性格。
经理人创业和老板做法的区别是什么?
诸葛亮创业为什么失败?主要是经理人创业时和老板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理人和老板从概念上的区别
什么叫经理人?经理人就是经营和管理的人,他的专业工具是经营和管理,这是经理人。什么叫经理?经营与管理就叫经理。经理人在创业初期,也是只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而老板的其他能力还暂时不具备,需要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锻炼积累。
什么叫老板?老板的板共有三层意思,一、老板就是企业最后一块挡风的板,这个风,就是风险。二、老板是企业组织里承受压力最大的一块板,处在所有板之下,老板这块板承受不了压力了,企业就彻底被压垮了,这个压力来自企业内外,来自老板本人的内心和外部双重挤兑。三、老板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块板,我说过,创业老板的生活质量状态只比两种人生活质量高,一是残疾人,另一是囚犯,因为这两类人行动不方便,前者是自身健康得约束,后者是社会管理工具的约束,所以,老板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块板,老板是世界上最不能要面子的一类人,因为要面子就没有票子,不是老板本人需要钱,而是所在的组织需要钱,从这个角度来讲,创业老板的生活层面还不如乞丐和残疾人。
日期:2009-10-09 10:00:12
续(七)——诸葛亮创业惨败之总结(转载)
第二,角色风险。经理人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角色,而老板是干什么的?老板是四个角色,第一是企业组织里的工兵,他是最大的工兵,跑在前面,他干不了的活,别人都干不了,所以他是从工兵开始练起的。第二,他是管理者,他要对企业进行管理。第三,他是领导者,他要完成决策。第四,他是资本者,他要完成投资。经营管理和最后这四种角色的区别是什么?就好比是一棵树,经理人和员工干的活就是树叶和鲜花,而树叶和鲜花要长在树枝上,树枝要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树跟上,树根长在土壤里,整个一棵树生活在空气中,经理人所干的事就是树叶和鲜花的事,而老板则要干所有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要复杂得多。如果比喻成一列火车的话,经理人干的事就是司机的活,从甲地运到乙地,无非是拉钢材和木材的区别。老板干的是什么?老板要先规划图纸,从甲地到乙地怎么修这个铁路,先勘查、再画图,再施工,施工完了铺轨,铺完了再造火车,然后还得培训司机,这是老板和经理人最大的区别,这是角色的不同。
第三,风险的量级及性质不同。经理人遇到的风险在经营管理层面,老板遇到的风险是企业层面的风险。经理人平常工作中遇到的都是经营管理的风险,而其他众多的更复杂的风险都是要老板应对的。我最近一篇文章写到企业里家族成员的作用,为什么经理人开不走他,就是因为他和老板一样要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以外的风险,经营管理以外的风险,要比经营管理风险大得多,复杂得多,而这些重要的风险就得靠“皇亲国戚”处理,经理人是不愿意处理和也没能力处理这样的风险。所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说,经理人看到的和经历的风险是很有限的,初进入创业状态,不知道应对经营管理以外的风险。
第四,资源泡沫风险。经理人在执业的过程中积累的资源转到创业的过程中是有泡沫的。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案例,诸葛亮前几个月为什么业绩好,他把原来蜀汉团队的经理人资源拿过来了,把蜀国的销售渠道转过来卖产品。卖完之后,老朋友给了他们一次人情,再也没有第二次人情。资源变现后没法再变,你的第一笔钱挣完了,能不能让企业继续生存下去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以经理人在创业初期最重要是经营能力,只有用经营能力才能扛过创业期,仅有资源是不够的。
第五、资金准备不足风险。经理人所做的创业计划书,一般计划半年、最多一年就要有正常经营,走入健康发展轨道。其实企业发展过程都是有周期的,创业过程中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婴儿期,头三年;第二个儿童期,四岁到七八岁,这一阶段过不去的话,企业是很难生存下去的;第三阶段,少年期,八岁到十三四岁;第四阶段,青年期,十五岁到而十岁;企业到20岁才能相对成熟。但是经理人创业,应该说高于99%都死在怀孕期,大家商量怎么干,还没有到婴儿期就死了,应该说经理人创业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进入婴儿期,大多创业计划都胎死腹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资金准备不足,现金准备不足的原因是客观的现金储备与心里想干的事情之间的巨大的差距,本来计划100万的就干成的事情,其实际可能需要1000万现金,而这些经理人创业是没有思想准备和概念的。
第六,老板缺位的风险。经理人创业过程,老板缺位,尽管自己是老板,但还是经理人思维和做事方式,如果比做一场球赛的话,只是半场赛,缺老板,球赛自然是无法进行的,失败是必然的,成功反而是偶然的。
(待续)
日期:2009-10-09 12:28:31
续(八)——诸葛亮创业惨败之总结(转载)
第七,做事方式的风险。经理人和老板创业干事有不一样的地方。老板做事靠谋划,经理人做事靠规划。老板是大概有个谋划,然后开始试着来,试一把,试两把、三把,试得多了,经营模式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在做的过程中靠随机应变化解风险,从来不会规划这个事,要靠规划这个事能做成才怪呢。经理人创业做事都是先做规划书,做商业计划书,都计划得完美无缺了,才去干,这是干事方式带来的风险。其实创业的商业计划书,无论多么想尽,比实际创业中遇到的问题,20%都不到,创业计划书要都把事情都计划到了,也就不叫创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