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
第55节

作者: poseidonne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08 18:02:59

  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彻底的赌场,投机市场。分析按揭贷款增长量和房地产销售额,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住房已经成为投资品。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市场中,投资人数和涌入的资金总数会不断上升,但是泡沫无论如何都会到头的。投机是不能让一个国家致富的。建议现在手头有房地产的朋友,尽快卖出套现吧,不要想着去榨取最后一滴血,见好就收。
  获得的现金做一些分散化投资,规避货币风险和投资品本身的风险。
日期:2010-04-18 14:48:56

  靠提高首付层数和按揭利率的办法的控制房地产泡沫膨胀的办法属于扬汤止沸,房地产泡沫膨胀到现在已经病入膏肓。现在如果我们壮士断腕,或许还有些许机会。如果再迁延时日,后果就不好预料了。
  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的真正原因是人民币低估和货币规模的过度扩张,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数据连参考的意义都没有,居然成为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基准。

日期:2010-04-28 16:37:33

  贷款炒房企业恐将面临灭顶之灾
  分析结论:
  当下,高房价已经影响到国计民生,成了过街老鼠,并不断遭到政策的打压。不过,虚高房价并非单纯市场游资所为,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企业甚至放弃主业,贷款炒楼。为了骗过银行,这些企业穷尽了各种招数,比较司空见惯的俗套有如,设备亏本运转,假装满负荷开工,制造景气假象;利用银行征信系统无法实时更新的特性,多套房产同时下单,掩盖炒房事实;制造“阴阳合同”从银行手中套取更多贷款等等。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一,金融危机与国内楼市火爆几乎同时出现,很多企业承受不住压力,为了生存只能放弃主业,将资金投入楼市与股市,为了稳定现金流,这些企业又以贷款生产为名行投资炒房之实。其二,国内投资市场的不健全,使得房产这一生活必须品成了为数不多的低风险,高利润的投资品之一,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资金疯狂涌入房地产市场。这些因素只能造就一个结果,即房价的畸高,从而使本来就已经十分严重的贫富差距更加具象化,为社会矛盾再加一把火,从而不可避免地政治化。现在,在调控重拳的不断轰击下,房价已经出现了松动,很多一线城市的成交量在急剧减少,而政策调控才刚刚开始,更严厉的政策还在后面。一旦房价下跌,一些贷款炒楼的企业恐怕将要面临灭顶之灾。(ASR)

  分析过程:
  今年40岁的赖伟民教授,是北京一所高校的经济管理研究学者。从2009年开始,他实地走访了全国60多个城市的150多个楼盘,试图解开楼市“火爆”背后的谜团。2009年初,赖伟民发现,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都对楼市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而对企业经营反应冷淡。有企业主称“别看我厂里的机器在转、工人在忙,可那是亏本的,但我得做给银行看,这样才能拿到贷款,才能去炒楼。”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一些企业经营不善,面临生存危机。但企业主不是选择积极正视危机,反而疯狂地将发展生产的贷款资金拿去炒房。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接到“最后一棒”,这种企业贷款炒房显然比一般的资本炒房更恶劣。赖伟民教授调查发现,不少城市的租售比低得惊人,快进快出的炒房者实际上已成为上一轮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在楼市间的调查,也发现了更多的炒房秘密:当炒房者要购买多套房产时,他便会面临较高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因此,炒房者一旦决定买下多套房产就要同一天下单,由于银行的征信系统无法实时更新,炒房者所购的每一套房产都被当作“第一套房产”。还有一些开发商发动员工和朋友以按揭方式买房,一旦银行把房贷发放给开发商,由开发商控制的买家便把房产以二手房的形式出售。这不仅可以帮助开发商回笼资金,还有助于把房价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此外在二手房交易中,存在大量“阴阳合同”,如购房合同的真正价款为100万元,假合同做成150万元,三成首付,原本可从银行贷70万元,现在则变成105万元。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已有一周,在广州,个别楼盘打出一成、二成的低首付吸引顾客,不过,大多数楼盘价格并无变化,投资型楼盘的看盘客则大幅减少。富力国际公馆、富力公园28、嘉誉·丹顿阳光、朱美拉公寓以及名悦五个楼盘的推盘量明显大于以往,但售楼部门可罗雀。由于看楼客稀少,珠江新城各大中介分行的销售人员都展开了浑身解数招揽顾客。在保利心语旁边一条不足150米的马路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站着不同中介公司的房地产经纪,手中都举着大牌,写着房源及价格以吸引顾客。甚至连一贯总在说“实话”的任志强也承认房价有可能下跌。任志强认为,房价已经不是市场规律中的价格信号了,波动是必然的,下跌也是可能的,但是此次政策的出台不会让房地产市场崩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