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X是个非常懂事且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在我来之前她对工作前途也是很迷茫和无奈。她的工资也随着工作内容的调整,由原来的1200元涨到2500元,她与部长、统计主任一同帮我支撑着生产部的日常工作。尽管她的学历不高,她的工作却很少出差错,是个难得的好员工。
对于小X的安排是到行政部工作,具体工作不定——就是打杂。也许是行政部负责人处心积虑,也许是小X经常与我联系被发现,没几天,竟然被通知到一楼接待大厅的沙发上办公,这一晾就是一周,在仍然没得到明确工作安排答复的情况下,小X提出了辞职,公司对于小X的辞职手续如同开除。
小L的命运与小X大同小异,先是被调到技术部,没有办公桌,连技术部长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他的工作,只是接到老Z的口头安排:放在技术部晾着他,不允许外出和上网。最终,小L与老Z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老Z此后都躲着小L走。小L的合同期还有一个月到期的时候,被告知提前解除合同,可以结算当月工资走人了。
(待续)
日期:2009-09-09 09:01:36
再说生产部的统计主任小J,30出头,本科毕业,非常有正义感,多年从事会计工作,在我招聘时脱颖而出,到任后两个月就完全担负起了整个工厂的统计分析工作。
一个企业的统计分析和财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连钱是怎么赚进来、怎亏出去的都稀里糊涂的企业是很原始、很悲哀的。小J不负我望,每个月都是逻辑条理清晰的提交真实客观的生产部分析报告,对生产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就因为她是我在任期间招聘的员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也无辜被连累,最为明显的一次事情是,老Z莫名其妙的搞了个大聚餐,班组长以上人员全部参加,唯独让小J一个人留守。因后来为小X和小L提供考勤记录,次日早上就被老Z安排的信息技术部人员更换了她的电脑密码,并且通知因为泄露公司机密被开除,且下发了书面通知。
此时,老Z已是没有不管的事情了,据说,外加工厂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都已经换成老Z熟识的了,吃拿回扣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老Z的吃拿回扣大概是借鉴了以往的教训,这会采取了迂回战术。他安排一个C姓经理(此人曾前来面试,未被录用,后其介绍老Z直接找Y却谈成了工作意向)成立了一个皮包公司,专门负责从Y公司接单,剥皮后再发给加工厂,C的工作主要是走账,就连最基本的技术跟单都要Y公司出人。不难看出,这种操作手法其实不怎么高明,却无人识破、点破,抑或与其他业务担当已达成某种共识。
许多的原材物料都是通过监管仓库的小J经手的,对于频频出现的质量、交期问题,却迟迟没有按照公司相关外加工规定予以处罚。小J在分析报告中如是做出反映,问题很严重,老Z很生气。
当小J拿着开除通知单找到我时,我给她和小X、小L一同引荐了律师,他们的仲裁提起比我的晚了仅一个月。
(待续)
日期:2009-9-9 12:06:00
我的劳动仲裁失利。
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律师没有主动去做好事先的铺垫工作,轻视仲裁对以后司法程序的作用(主要是律师不想花钱送礼);二是过分相信司法公正;三是对方卑鄙的出乎我的预料。
说到这,觉得自己对这种社会普遍现象理解的无知程度属于相当幼稚可笑。
一审
我的律师及时的向单位所在地的民事法庭提起诉状。从仲裁结案到卷宗转到一审法官手里,又过了近2个月。仲裁和一审我都没到场,这是律师的主意,我也觉得没这必要,乐得在家清闲品茶、修身养性。
从一审开始到结案,用了整整5个月,同样也是拖足了法律规定的期限时间。律师来电:一审败诉。败诉的主要理由是:不支持企业高管加班费。
何谓高管?有这么随便被解聘的高管吗?这么个小企业谈何高管?国家哪条法律规定高管就加班按自愿处理的?哪还有违约补偿金呢?如此的事实清楚竟然给判了这么个糊涂结果,令人发指!
这时,我对律师的作用产生了质疑,我联系上一个10多年的朋友O哥,他是大学的教授、法学博士、最年轻的系主任,曾经做律师好多年,最后实在是淌腻了这浑水,离案专心做学问、著书。对于我的阐述,他一针见血的提出,律师操作失误,一审如果败诉二审很难翻案。由此,带来的提示是:在专业上相信律师,在决断上自己拿主意,选对一个好律师,官司就胜诉一半了。
我找到我的律师,含蓄的表示我的想法,他却信心满满的对我说:我和你签订的是风险代理,我就是事先和二审法官研究好的,认为你这个案子有胜诉的把握才接手的,我准备把主要精力放在二审的庭审上,我已经联系好他们,过几天带着他们连同家眷郊游,你放心好了。是以至此,我也将信将疑,实在开不了口斩钉截铁的终结他。
何去何从,顺其自然吧,本来我也没指望靠打官司发财,只是为了咽不下超出我心理底线的这口恶气而为之。对二审,拭目以待吧,不报太大期望就是了。
(待续)
日期:2009-09-09 16:25:45
就在我在家闲赋着,准备安心给自己的管理理论充充电的时候,一个多年未曾联系的亲密战友找到了我。
这位战友是我新兵集训时的7个QD人之一,按年龄排序我第六,他第七,外号老拐(我们集训时把数字七念“拐”),我们意气风发的举杯为盟就当结拜了。在部队时,我俩私交关系比较密切,分兵后一直没断下联系。在我创业初期的一次搬家时,还是他帮忙找的卡车。每次去他家,他父亲都会对我非常亲切,每次都说:当兵的人中,你是第一个来我家的。我至今铭记在心他父亲对我创业初期的鼓励:有能力不挣有数的钱!
老拐退伍后一直在原来的工厂当工人,他是色盲,可偏偏让司机这个职业想的偏头痛,90年那时候司机是个赚钱较多的职业。得知我父亲与其集团公司熟识,便来我家询问。我父亲是个谨小慎微、不善交际的人,连我的工作安排他都不去求人送礼,面对老拐比较紧张的家庭境况,父亲还是以干儿子的名义带他到他们集体储运公司总经理家里走了一趟。一年后,他如愿以偿,但是从他嘴里说出来好像这次工作调动跟我父亲的帮助没什么关系,我也没去深究,他有好转不就行了。
此次老拐和我见面距离上次见面大约过了有12年了。之所以这么久互不联系原因有二。其一,在我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因为我们私交甚好。(好到什么程度?他二哥结婚,我今生唯一的一次专门负责烧水、倒水,一天下来,手都抽筋了,眼看着倒水都溢出来了,可手就是不听使唤了。)可是,他却说:我手里的两万块钱是准备结婚的,不能借给你。我当时确实抹不开这个面子,他拒绝的直接程度让我好些时候缓不过劲来;其二,每年春节,我都会如期去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他家拜年,可是他却一次都没来给我父母拜过年,我也很是不能平衡。
他也喜欢喝茶,单单我们的叙旧着实耗费了彼此不少的乌龙和铁观音。毕竟他是在我初识社会的旧交,感情基础还是难以割舍的,我们摒弃前嫌。
(待续)
日期:2009-09-09 21:02:29
话说到他的近况,由于他的身体状况,办理了休病假,家庭收入不允许他坐吃山空。他开始频繁的广交朋友,这也是他的强项。和我正好相反,我是不是迫不得已不会参加应酬,也由此战友们对我的印象一直是——清高,甭管是真清高还是假清高,我的交往原则就是:志不投不相为谋。
老拐提到一位正在改变他境遇的人T,此人也是我们的战友,我与之不熟。T是军人家庭出身,在我们都退伍后,他考取军校成了一名军官,目前已至副团级。现在海军基地担任后勤科长,实权很大。他俩私交程度应该超过我与老拐,但是在老拐的言谈举止中,我听的出对T颇有微词,我在想,毕竟身份不同了,有变化才有发展嘛。
依靠T的帮助,老拐一年下来也能落个十万八万的,可是,老拐的胃口似乎远不及此。于是乎,茶来茶往,找我合计着能有点大钱进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