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14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魏斯担任正卿后,更是大展身手。
  日期:2022-10-28 15:28:28

  笔者把魏氏分晋的关键词定义为力争上游。
  前文说过,不同于赵氏先辈的开拓思维,韩魏两家先辈更看重脚下的土地,韩氏钟情于临汾盆地,魏氏则把运城盆地确立为家族的战略基础。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注意,虽然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是两个地理单元,但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又经过晋人的多年经营,两个盆地渐渐融为一体,因为位于黄河以东,我们统称之为河东之地。晋国新老国都绛和新绛及宗庙所在地曲沃都在河东地界,毫无疑问,这里已经成为晋国的核心区域。
  分晋在即,韩魏两家该如何分配这块超级蛋糕呢?

  各取一半?
  如果韩魏两家将自己定位为晋国臣子的身份,可以这么做,但现在它们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国家。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它们肩并肩共存于河东之地,结局必然是两虎相争,两败俱伤。
  所以,必须有一家退出。
  毫无疑问,魏斯领导下的魏氏实力更强,所以弱势的韩氏宣布退出,河东之地归魏氏所有。
  韩氏的选择很无奈,也很明智。

  再说夹在黄河与洛水之间的河西之地,看过《春秋篇》的朋友都知道,围绕着河西之地,秦晋两国多次交战,最终两国各占据了河西的一半领土。如今魏氏得到了河东之地,与之相连的河西之地自然也归了魏氏。
  同理的还有南方的上洛之地,因为与河东之地相连,也归属魏氏所有。上洛之地位于洛水上游,著名的崤函故道通过其中,是典型的战略要地。
  得到河东之地和上洛之地,就等于继承了晋国的衣钵。
  但这还不够,魏斯也要进军中原。赵氏不是拥有了邯郸之地吗,我魏氏就占据朝歌之地吧!
  朝歌曾是商王朝的首都,周朝时又成为卫国的国都,富饶繁荣,但遭狄人入侵后,卫国迁都,朝歌破败,后来被晋国吞并,一度兴旺起来。晋国内乱时,范吉射中行寅曾盘踞朝歌,致使此处又遭战乱冲击,再度衰败。朝歌东北的邺地(在今天河北临漳西、河南安阳北一带)更是巫风盛行,民众流离失所。但魏斯不介意这个烂摊子,他已经为邺地选定了一位官守,他相信在这位官守的治理下,邺地将风气一新,朝歌将重新焕发往日的光彩,魏氏将在东方战场铸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日期:2022-10-28 17:18:01

  问题来了,分晋的上半场由赵无恤坐镇,下半场由魏斯主导,你们两家分得那叫一个开心,可曾考虑过韩氏的感受吗?韩氏退出河东之地,不愤怒吗?
  事实上,韩氏也有其独到之处,笔者给它的关键词是左右逢源。
  韩氏退出河东后,控制了三川之地和大部分上党之地。
  三川者,黄河、洛水、伊水也,三川之地包含黄河以南的洛阳盆地和黄河以北的河内之地,这本是大周王朝的直属领地,但随着周天子式微,到春秋末期,除了洛邑还是王室的,其余地盘都被霸主晋国占领了。韩氏占据三川之地,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而且在三川之地的旁侧,还有一个韩氏垂涎已久的目标:郑国。

  上党之地是一片极为特殊的地域。
  《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均破万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原与盆地镶嵌,草原与平原相连,地形之复杂堪称世界之最。从整体地势看,自西到东像下楼梯一样渐次走低,这种变化被地理学家称为“三级阶梯”。而太行山脉正处在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区,它南北纵横,从幽燕之地直抵黄河之滨,连接今天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省市,纵贯于中华大地的腹心,号称“八百里太行”,实际绵延一千四百余里。其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犹如一道屏障,横亘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阻隔着文化往来和物质交流。古往今来,人们都为穿越太行山脉而头疼不已。

  不过呢,上天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留下一道门缝儿。太行山虽然跨域广,范围大,纵横长,但山脉两侧的居民还是在地壳运动的裂痕与河流穿切的深谷中找到了进出的孔道,学名叫做“陉”,比较著名的有八个,自南向北分别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和军都陉,统称“太行八陉”。
  八个,听起来不算少,可相比太行山一千四百里的长度,平均近二百里一个通道,绝对的稀缺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太行山附近多少战争,目的就是争夺这些战略通道。

  而上党之地基本包含了整个南太行山,坐拥天下之脊,地势险要,属有太行八陉中的四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则谓晋国咽喉也”!
  如此战略要地,赵韩魏三家都难耐激动的心,伸长颤抖的手,争取利益。最终上党之地被一分为三,但韩氏占据的份额最大,远远超出赵魏两家之和。凭借着上党之地,韩氏基本掌控了南太行山的命脉,不仅将河东之地与朝歌之地隔绝开来,给魏氏的大战略打上了一个死结,也打破了赵氏将太原之地和邯郸之地连成一片的美梦。因此,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赵魏两家特别是魏氏十分看重维护与韩氏的友好关系,以免双线吃紧,东西不能兼顾。  

  虽然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无从知晓三家分晋时的具体细节,以至于赵魏两家看着韩氏将它们的领土隔绝开来,但我们基本可以推测,韩氏是利用了赵魏之间的竞争关系左右逢源,而赵魏两家为了笼络韩氏,巩固即得利益,不得不在上党问题上妥协让步。有一事可以作为佐证:韩氏都城平阳在河东之地,三家分晋后,韩氏将都城迁到了洛阳盆地的宜阳(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但又不想舍弃平阳这个旧都,最后魏氏作出了让步,占据河东之地时,特地将平阳圈出来,仍归韩氏所有。想想也是,人家韩氏大手一挥退出河东之地了,你魏氏还好意思再强要一个平阳?

  做个总结吧。
  九大板块中,赵氏得了三块,但面积是最大的,几乎涵盖了晋国北部的全部领土,且将触手伸向了东方。不过,其核心地区偏离中原,而靠近北方的戎狄,这成为它挥之不去的阴霾。
  魏氏得了四块,其中包括晋国的核心地带,还控制了崤函通道,同时又在东方建立了进军中原的基地。但是,其疆域是完全被割裂的,这个先天硬伤将给它造成深深的困扰。
  韩氏得了两块,并以战略要冲分割了赵魏的疆土。三家之中,韩氏疆域最像一个正常国家该有的形态。不过,其领土面积太小,且大部分是山地,极大地限制了发展潜力。

  总之,三家分晋各有所得,亦各有遗憾。不过,福祸相依,安危相易,利弊在不同境遇中亦会转化,三家地缘对它们未来命运的影响,笔者只能在后文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解读了。
  日期:2022-10-29 11:01:2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