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19 23:58:34
55
孟尝君占据函谷关,派人打探到秦军已在白马川一带构筑了坚固的防守线,各路秦军也正陆续云集咸阳,于是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召开了一个扩大军事会议。
各国军队的主要头头脑脑都应邀参加了。会上,魏,韩报仇心切,力主趁热打铁,全速向咸阳推进。赵国则认为攻打咸阳殊为不易,主张先驻守函谷关,再步步为营,缓兵推进。
赵国其时国内正趁六国和秦打得不可开交之机,发动了攻打中山国的战争,因担心有其它国家介入,因此巴不得这边打成胶着状态,拖得旷日持久。
楚国态度摇摆不定,愿唯马首是瞻。燕国军队数量甚微,自知发言力度太小,保持沉默。
齐将匡章力主驻守函谷关,采用反客为主之策。匡章分析说:“秦人函谷关虽破,但主力损失不大。秦人素来习战,且百姓皆兵,今若急攻咸阳,国都存亡之际,必势死反抗,胜负难料。况我们劳师远征,若入秦太深,战事一朝失利,恐难全身而退。因此与其我主动攻秦,不若让秦来攻我。我先于函谷关修整备战,可以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亦进退自如。”
孟尝君于是用匡章之计,不肯急进,将主力部队驻扎函谷关上,只派小股先头部队推进至函谷关前二十里外,立寨安营。
这一日,孟尝君正于帐中与匡章等分析当前战况,忽报有秦使求见。孟尝君急命召入,秦使礼毕,奉上将军魏冉亲书。其辞略云:
秦穰侯魏冉致言齐孟尝君阁下:贤公亲率六国之兵,击秦已一年有余。先败魏冉于襄阳,再破秦兵于函谷。魏冉已深知公子之能,深悔昔日进言于昭王,致贤公蒙尘于驿馆。亦实冉之门人公孙浩所指使。今特献浩于军旅之前,任由贤公处置,以尽释前嫌。交兵日久,生灵涂炭。秦王顾念百姓维难,着冉与贤公早日和谈。贤公若肯退兵函谷,天下清宁,秦王愿献地于六国之前以表诚意。贤公若肯垂怜我王之苦心,即此罢战,冉即遣使商谈割地诸等事宜。贤公若坚持破秦,则冉必率秦兵与公决一死战。尚不知鹿死谁手也。公即或幸而破秦,则必肥韩魏,夫韩魏肥则齐轻矣,盼贤公思之。秦穰侯魏冉百拜顿首。
孟尝君看完书信。即命秦使出帐等候。转头问座下匡章:
“秦王欲与我割地和谈,匡将军怎么看待这事?”
匡章说:“和谈?这事可以考虑。”
孟尝君:“将军有什么说法?”
匡章:“秦愿割地,实不得已而为之。主帅今已破函谷,威名远播,若再坚持进兵,似未有必胜之机,不若趁秦服软,得秦之实以慰各国,则贤公既有战胜之名,又施恩惠于秦,此一举两得见好即收之策。”
孟尝君点点头:“文亦正有此意,那我们就跟魏冉坐下来谈谈吧。”
...
日期:2012-03-20 23:41:37
56
孟尝君经过深思,决定接受穰侯魏冉的割地求和的提议。
孟尝君是这样考虑的:既然灭秦几无可能,那么顺水推舟,以胜利者的姿态来接纳秦国的和谈,自己已经是名利双收了。秦国服软,当年遭拘禁的羞辱业已雪耻,恶气既出,再打下去,一旦败了,将前功尽弃;胜了,也的确仅仅是替韩魏诸国解除了西忧。韩魏无西忧,则齐难免不徒添西患。自小从恩师废名先生修学鬼谷子纵横学的孟尝君,不可能连这样简单的平衡术也会不明白。
孟尝君从看完魏冉书信那一刻,心中就有了主意,但为了充分表示他善纳人言,孟尝君还是故意问起了匡章,见匡章亦同意议和,这件事情就基本决定下来了。
孟尝君当日脱险,秦国的泾阳君是立过汗马功劳的。为了归还这一个人情,孟尝君特别动起了一个心思。他决定利用这次和谈的机会,来暗中抬高一下泾阳君在秦国的地位。
毕竟知恩不报,亦非君子。
但对于长舌妇公孙浩,孟尝君确是有些恼恨。因此秦使一走,孟尝君便命人立即将公孙浩带了进来。
公孙浩泰然而入,见孟尝君端坐帐上,面露怒容,忙上前深深一揖:“下人公孙浩叩见贤公。”
孟尝君厉声道:“公孙浩,你可知罪?”
公孙浩摇摇头:“小人何罪,还望贤公明示。”
孟尝君一声冷笑:“你徒摇妇人之舌,挑唆穰侯在秦王面前说本公的坏话,差点让秦王杀了本公,这不是你的罪状吗?”
公孙浩淡然一笑:“贤公差矣!当此之时,下人为主人穰侯着想,是替主分忧也!虽因此开罪贤公,却实非下人之罪。贤公手下养那么多门客,不也是为着替贤公分忧吗?假若当日无人竭诚替贤公分忧,贤公又怎能安然逃出秦国呢?”
孟尝君顿时噎住了,稍过片刻,话锋一转:“公孙浩,你怕不怕我杀了你?”
公孙浩再次拜了拜:“下人虽也惧怕死亡,但下人认为贤公不会杀我。”
孟尝君面色稍和:“怎见得我不会杀你?”
公孙浩:“因为下人的命太不值钱了,贤公杀了我,除了出口怨气,又能得到什么呢?贤公杀了我,只会有污贤公的名声。而贤公不杀我,却会让贤公仁厚的声名更加昭著。”
孟尝君猛站起身,过来牵住公孙浩的手:“公孙先生真是难得的人才!穰侯不爱惜先生这样的人才,轻易出卖先生,这是他大大的失策啊!”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