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牛逼大佬们》
第50节

作者: 个性飞扬130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09-05 14:43:39
  北汉和契丹勾结已久,契丹并无入主中原之意图,对北汉的支持更多的也仅限于让中原大乱,他好乘机打劫财物,契丹与北汉联盟后也并未能在与后周的战争中讨得便宜,败多胜少,所得仅有北汉对契丹的纳贡,柴荣虽过世,但是后周实力不容小觑,毕竟郭威过世时北汉举倾国之力联系契丹却以大败告终。而且刘承钧继位后对契丹也并不如其父刘崇一般恭敬,所以契丹对北汉的兵力支援也大不如前。如后周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质疑北汉与契丹出兵攻周的消息虚实,实在是不合常理。

  而实际上契丹与北汉完全没有进攻后周之意,刘承钧即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全力保境内安定,怎会冒险忽然与契丹合攻后周呢。这个消息仅是赵匡胤可以带兵出京的计策而已,而且还是抄袭郭威的方式,丝毫没有加以改变。反正我是不信没有一个人看破,我只能说彼此赵匡胤手握重兵,权倾朝野,所以倒朝臣也都本着“看破不说破”日后好相见的想法任由赵匡胤自导自演带兵离京。

  公元960年,赵匡胤带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再次抄袭了郭威的“作业”。赵匡胤的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然后手下部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听说赵匡胤兵变成功二话不说直接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赵匡胤是不血刃就完全控制了都城开封,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胁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即帝位,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故事并没有因为赵匡胤的登基而结束,因为赵匡胤实在是个太传奇的人物,登基后的他还有一堆的传奇故事,我这么八卦怎么可能让我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呢。咋也得聊会欺负“孤儿寡母”的老赵的坐上皇帝后的那些骚操作啊。
  登基后赵匡胤先是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巩固了政权(没人再敢质疑老赵的得位不光彩了)。961年7月居安思危的赵匡胤经过三思后的权衡利弊,为防止自己抄郭威“作业”的情况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设了个“鸿门宴”,将石守信等手握重兵的将领宴请至宫中,一番推杯换盏之后威逼利诱软软硬兼施,许下良田豪宅,钱财美女,为让这些将领安心还让皇室与之缔结姻亲,使将领们相信自身安全有保障后再迫使将领们其交出兵权,回家养老。

  一方面赵匡胤将这些重要职位换上新人,因手下部众对新人不会完全信服,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重兵“逼宫”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赵匡胤设立三司,实施三权分立,有效的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以文员抑制武将手中权利,解决了乱世中藩镇做大逐步割据的情况,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权力的相互制约使得宋朝从未曾发生过较大的内部动荡。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安内方略。但是赵匡胤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难免矫枉过正,违背军事规律,导致兵权分散,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做了两年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当朝局基本稳定后,赵匡胤决定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顺序把周边的小国一个一个的收拾掉。
  公元962年9月,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契丹)、北汉南掠;一面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准备开始统一战争。公元963年2月,宋军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3月,宋军占领朗州,湖南划入宋领土范围。公元964年11月,赵匡胤命分兵两路进兵后蜀,有着剑阁天险的四川仅仅阻挡了宋军两个月965年1月,北路宋军突破剑门关,大败蜀军,随后宋军势如破竹,连克后蜀州县, 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赵匡胤灭蜀地可以说是一箭双雕。首先后蜀是天府之国,可以给军队提供粮草辎重,其次蜀地可以驻兵防备西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