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
第9节作者:
山海雄风 路上有个小插曲,值得一说。那天夜里,天气忽雨忽晴,努尔哈赤心里开始犹豫了,他想打退堂鼓,他对贝勒大臣说:“阴雨天气,不方便进攻,咱们撤吧。”其实下雨只是导火索,关键是努尔哈赤面对明军心里没底。
但他不知道,如果他的命令得到执行,恐怕他连后金大汗都做不成。
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陈述利害,最终使努尔哈赤改变了注意。
他的话主要意思是:我们已经暴露,现在只能与明朝一战,况且下雨敌人会松懈,对我们反而是好事。
这个人的人生很丰富多彩,他能征善战,却与自己继母闹过绯闻,迷恋过当太子,却在关键时刻把皇位让给了别人,身居高位,却虐待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这个人叫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四大贝勒之首。
我们跑下题,顺便说下四大贝勒。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时,只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大贝勒在后金政治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甚至可以和大汗一起治理国家。如果说后金大汗是董事长,那么四大贝勒就是执行董事。
碰巧的是这四个贝勒都比较能打仗,后面的战斗中他们还会不断露面。
皇太极大家都熟悉,我们简单介绍下阿敏和莽古尔泰。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的老爸舒尔哈齐曾是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后来想另立山头没成功,被努尔哈赤给予了任我行的待遇(关小黑屋,链子锁住),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去(传言是被努尔哈赤做了)。阿敏侥幸没被做,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最终被封为贝勒。不过他和他老爸命运上有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对他来说不是好事。
莽古尔泰也是靠打仗不要命被封的贝勒,他以后还有个壮举——向皇太极亮剑。
日期:2012-03-02 22:44:14
【抚顺四壮士】
抚顺是明朝在辽东的前哨,也是进入辽东的必经之地,后金想挺进辽东,必须先攻下抚顺。
4月8日至25日,抚顺马市开市。努尔哈赤朗诵七大恨前,赶上他过生日,皇太极在生日聚会上建议等到马市开市后派50名士兵扮作马商,进入抚顺,然后里应外合,攻取抚顺。努尔哈赤采纳了他的建议。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后金选在4月13日朗诵七大恨了了。
努尔哈赤到达抚顺后,先给守卫抚顺的游击(武官名,不是打游击)李永芳写了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
一、你肯定打不过我。
二、如果你投降,可以给你个格格当老婆,也让你当大官。
三、你如果不投降,肯定会被射成刺猬。
一般人只有两个选择,投降或者死守,可偏偏这个李永芳是个老狐狸,他做出了第三种选择:穿着官服,站在城的南门上,一面说可以投降,一面命令军士准备防守工具。努尔哈赤见此情形,就命令竖云梯开始攻城。不到2个小时,后金兵已经出现在城墙上,守备王命印战死。
此时的李永芳觉得骑墙术不能再玩了,他穿着官服,骑着马从城里出来,向后金投降。努尔哈赤运气好,和明朝第一战就碰上了软蛋。不过明朝在辽东战场上像这样的官员还是占少数的,很快努尔哈赤就会明白到这一点。
李永芳自己独占了两个第一:
第一个和后金交战的明朝将领。
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
一代名将李成梁是铁岭人,这个李永芳也是铁岭人,同是铁岭人,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差距并没有到此结束,李永芳后来又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当上了后金的总兵。
日期:2012-03-03 17:06:01
攻下抚顺后,努尔哈赤做了两件事:
其一,把俘虏来的三十万人畜,都就地分给了部众。这三十万人中有一个21岁的秀才,他的先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他的曾祖范鏓在明朝嘉靖年间当过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后被严嵩排挤出局,他的祖父当过沈阳卫副指挥。
11年后,这个秀才开始了他的辅国之路,最终得到的评价是:对清朝的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
但我认为他是最不应当降清的一个人,没有兵临城下,没有走投无路,有的只是获得名与利的欲望。
他的名字叫范文程。
其二,努尔哈赤还找来16个从关内到抚顺做生意的人,发给他们两样东西:路费和七大恨汉语版,让他们回家乡做宣传。其实还是心理战的套路。
收拾一番后,努尔哈赤开始了返乡之旅,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将遇到一场恶战,对手是一群和李永芳风格完全相反的明军。
一天前,辽东巡抚府。
明辽东巡抚李维翰气急败坏的对刚刚赶来的辽东总兵张承胤说:
“抚顺失守了,你马上带人去把抚顺给我夺回来!”
不用怀疑,当时文官就敢对武将这样吼。因为在明朝,向来是文官节制武将。
张承胤说:“后金已占据抚顺,现在仓促发兵对我们很不利”。
李维翰坚持自己的意见。
张承胤没有再说什么,他转身走出府门,这一刻他已决定血染沙场。
此时此刻,明朝与后金交界处。
探子报告:一万明军正在追来。
努尔哈赤轻蔑的对部下说:
“他们不是来打架的,他们只想等我们离开边界后,回去骗他们的皇帝说是他们把我们赶出去的。你们带领两万兵马,兵分三路,去攻击他们,我谅他们也不敢等你们到来。“
可他这一次猜错了。
他遇到的是“真正“的明军。
明军没有撤,反而据山险,掘壕堑,列火器,准备与后金军决一死战。
日期:2012-03-03 23:05:19
值得一提的是,明军很重视火器的运用。当时营一级(5000人)编制里除了1000人为骑射外,其余都是火器手。每一营装备鸟铳(步枪)3600杆,佛郎机炮(野炮)160台。火力不可谓不强大。
但火器是对付骑兵仍是一个危险的手段,当时的火器不像现在的自动步枪,按住扳机就不用管了,当时使用火器是一个很累人的差事,以当时常用的鸟铳为例,我们来看来发射一颗“子丨弹丨”所要做的工作:
下面五个步骤是必须的。
倒药——装药——压火——装弹——装门药——装火绳
中间有一步出了差错,轻则打不出,重则炸膛,反伤射手。好吧,你认真的做完了这五部,这是算成功了吗?
还没有,上面那些只是准备活动。做好这些后,你需要等待,等对方骑兵冲锋时,你要迅速打开火门盖,无视对面骑兵冲自己杀来,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的点燃火绳。如果你此时发现火种灭了或者火绳受潮了,那恭喜你,你的鸟铳变成了打鸟棍,此时你可以抡着它拼命;
需要说明的时,当时骑兵冲锋的速度一般为每小时六十公里,冲锋前骑兵位于对方火器最远射程之外,一般为一公里。也就是说,你只有几十秒时间去点燃火绳。如果你因为紧张一直没点着火绳,那么跳跃的火苗将是你看到的最后一样东西。
所以火器做为一种对使用者技术、运气、心理素质要求均高的武器,发挥的好,可能会击溃对方骑兵,发挥的不好,自身就成了没了刺的刺猬,任人宰割。
统计学结果表示,发挥好的时候是少数的。不过也有例外,在一支队伍身上,发挥不好是极少数,这支队伍的名字叫戚家军。后金很快就会体验到这支队伍的发挥。
我们再回到明金战场,当时的场面是这样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