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花影:七个故事连缀起一部日本版女人宫斗大戏》
第26节

作者: 无翼的天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16 10:59:34

  第三篇 平安双璧 之 枕草絮语
  4.峰雪(1)
  雪在落下,积得很高,这时与平常不同,仍旧将格子放下了,火炉里生了火,女官们都说着闲话。在中宫的御前侍候着。中宫说道:“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呵?”我就叫人把格子架上,站了起来将御帘高高卷起,中宫看见笑了。
  大家都说道:“这事谁都知道,也都记得歌里吟咏着的事,但是一时总想不起来。充当这中宫的女官,也要算你是最适宜了。”
  ——《枕草子》 第二六一段 香炉峰的雪

  入宫几日后,有女房引着她去见中宫。
  登华殿内藤黄色的叠席上,几位盛装华服的女房交错而坐,密而长黑发从她们的肩头垂下,如浓稠的墨汁顺着衣衫铺展到地面。每位女房的面前置一拘〖福赴傅乃慕怯杏寐蓊淦醋槌擅坊ǖ耐及福厦姘诹艘恍┱箍氖榫怼Q泻玫哪⒎⒆哦捞氐南闫氲钅诘慕鹉鹃叵慊旌显谝黄穑诘罡竽谏谄鹨徽笈獭5匣褂幸豢榻醪既斓婵兆牛渴疽馇逶В耗鞘橇舾奈恢谩�
  讲习已经开始了,一位女房正在讲述《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说到动情处,不觉眼眶都润泽了。清原姬不敢打断,忙施了礼,低头蹑步躬身进入殿内,整理好衣衫在褥垫上坐下。
  “你们都说读熟了《白氏文集》,我便考一考你们,怎么样?”一阵莺啭似的嗓音响起。
  别的女房都俯首叩拜,独独她,因为还不习惯宫中的礼数,竟然抬起头来找寻那声音的来处。只见殿内面南处设着一架富丽的红底漆金屏风,一共六扇,相邻的两扇为一幅,分别绘着“雪、月、花”三幅场景,白乐天诗中也有“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这样的句子。

  屏风前坐着一位佳人,若不是一袭泄墨般光泽的黑发,那年轻中宫的面容几乎要隐匿在堆叠铺展的鲜艳衣料中了。这样的讲习并非正式仪式,年轻的中宫没有着十二单衣正装,而是一身袿姿装束,外罩一件赤色二重织浸染菱地纹袿衣,衣上用金丝线绣着八叶菊纹,宽大的袖口处,露出衬在袿衣内的青绢花菱纹路单衣与紫色五衣——所谓“五衣”,是以五层不同颜色的薄衫层叠组成的衣物,五种颜色相互叠加晕染,显现出普通织染技术无法呈现的色彩。赤、青、紫皆是禁色,只有三位以上、得到敕许的人方能穿着。如此富丽矜贵的衣着,如此繁复别致的色彩,清原姬也不由得看得呆了。

  年轻中宫满月般的面庞洁白光丽,眼眸中流盼动人,天生一股温柔气性。见她抬头呆看着,不由得说:“咦,今天有新的人来呢!”
  带领她来的女房侍立一旁,听中宫询问,忙躬身答道:“是清原家的人。”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示意她赶紧低首,这样看着中宫是很失礼的事情。
  清原姬会意,忙不迭地把头埋下。但听那中宫的语气并非嗔怪,反而有种欢心好奇的口气,这让她紧张的心稍稍松了松,不觉还对这位年轻中宫生出一阵好感。
  那中宫思忖了一下,继而又说道:“今日正值雪后,那就请问诸位,香炉峰之雪如何呢?”
  三位女房皆是一愣,一人低头不语,一人闭了眼睛默想,另一人展开了《白氏文集》的卷轴,似是想要在其中寻出描写雪景的诗句。殿阁内一时极静,屋檐上覆的雪开始消融,一整块地掉落在廊檐下,发出很大的动响。

  独独她,唇边露出轻笑。
  (待续)
日期:2012-03-19 11:11:05

  @odafred 2012-03-18 18:09:32
  大君看的太刺眼了。。。。。
  江湖时代才用的“大君”
  而且日本国内还争议不断的

  历史小说还是要尊重历史的说
  -----------------------------
  感谢楼上指正,“大君”和“天皇”的用法,希望能请阁下进一步赐教~~~
  楼主浅薄,根据目前所了解的资料来看,“天皇”这个名称,是在圣德太子推古朝改革之后出现的,在那之前,君主的称呼有大王、大君等,楼主就选择了“大君”这个名称。

  以下文字来自百度:
  大和国(倭)君主的正式称呼原本是“大王”(治天下大王)。故中国南朝的正史中称五位遣使朝贡的倭国君主为倭王,史称倭五王(赞、珍、济、兴、武)。隋炀帝时,大和的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在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在外交场合使用“天皇”一词。不过,隋书对此类国书的纪录为「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实际上,隋书所记录的国书为小野妹子所带去的那份。『日本书纪』中所记下的国书则为第二份。在寒暄辞的大意重复。又,小野妹子虽弄丢了中国所回信的国书,却没有受罚。有学者认为依当时外交情况,两方大使皆有对国书与纪录进行窜改以达到两国之妥协点。否则日本用天皇一辞,中国不可能接受其国书。反之,如中国对日本采用对下关系的写法,日本也不会接受。按『日本书纪』,来日大使裴世清重拟的国书写作「皇帝问倭皇。」是即大使改窜国书以符合两国底限。『圣德太子传历』称「天子赐诸侯王书式也。然皇帝之字,天下一耳。而用倭皇字,彼有其礼。」可为佐证。)应当是其后的日本书纪依大宝令规定,将「大王」、「大君」、「皇尊」等名词一律更正为「天皇」所致。在天智天皇时代遗臣的墓志中,曾发现写有「天皇」字样的木简,不过也有後世立墓的可能。可以肯定的在日本国内广泛使用天皇一词的时间,是天武天皇时期。

  所以文章中,第一篇中的君王都以“大君”称呼,后面就改成了“天皇”。
  阁下所说的“大君”,的确在江户时代出现。
  以下文字来自百度:
  日本国大君,简称大君,是日本江户时代幕府将军在外交文书(国书)上使用的一个称号。最初在对朝鲜王朝的外交上使用,后来对琉球和欧洲列国的外交上亦使用日本国大君的称号。
  不过此“大君”和飞鸟时代的“大君”又有很多不同了。那么,是否文中(主要是第一篇)改为“大王”的称呼更合适?还请阁下及各位行家不吝赐教!!

  感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