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08 08:04:24
另一件事
在绵阳摆完婚宴,全家族人员受三舅之邀去到新都吃团年饭。这么多年六姐弟们终于聚齐,4个舅舅都是45-58岁的人在我们看来正是彪悍之际,不光外型壮实气质稳当,尤其大舅和幺舅被我们冠上“酒神”“酒仙”那可不是吹的,这次到堆自然要显显酒威。
新婚丈夫和大表弟(二舅的孩子)这两个不明究里的人受两个酒神酒仙的格外重视邀到一桌,两人感觉分外荣耀。
而后两人仗着年轻力壮与老一辈光荣的有产阶级干上了,他们的喝法是那种一两一杯,一干一杯的喝法,最终也不知到底喝了多少,下桌子时似乎一切正常。
团圆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吃完,对于我们来说玩耍的节目也才开始。
三舅带我们一大堆人去参观宝光寺,换在沿海一代那叫参拜,当年刚到深圳时看到本地人每天大清早烧香烧纸敬神,不禁与同事笑话起来,有同事正经说道“不觉得沿海有拜神习惯的地区,人家发达还最快?”这话不禁让人深思,这不就是没信仰和有信仰的区别吗?
文丨革丨时期随着“破四旧”风潮也端掉人们的信仰,越是有文化的地区“革”得越彻底,因为人们都不想被认为是“没文化”而“愚昧”的,而沿海一带似乎是缺少文化而不及内陆城市有那么高的“觉悟”,他们的信仰也自然得以保持。
日期:2010-04-08 08:39:55
说起信仰,结婚后因为丈夫世代都是信仰天主教,他希望我也能接受洗礼而成为天主教徒,我自己觉得人应该是要有信仰的,但是,我要入教还是得了解清楚它的教义,不想做个盲目的入教者。
而后我也开始留意各种宗教并产生兴趣,其结果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多的却是佛教。
一个智慧的佛教大师一句话令我映象深刻也令人玩味,他说“所有的佛教用品都只是道具而已”,我的释义是不管是观音佛主、耶稣、圣母等都只是不同的教派所使用的道具不同,我们的烧香拜佛、祈祷也只是我们所追寻信奉人生价值观的一个仪式而已,选择怎样的宗教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观。
而这些千年不衰令人追捧的宗教也是一种令人类社会在宗教文化所影响下有次序有节制更好的繁衍和生存下去。
就在昨晚与一桌港人说起妈祖和在香港餐馆随从可见的神像,我的一句“这些东西还是你们保存得最好”,港人一句“切,你们早就革掉啦。。”
会听这话的人会觉得里面尽是遗憾(遗憾的不仅是失去懂得使用这些工具,更遗憾随之而失去的信仰),不会听这话的人感觉上自然又被人家蔑视了。
在我看来两岸三地以及包括新加坡那样凡是华人聚集的地区,中国大陆的人们是非常特别的,上下蹦跶基本没有尺度,少了信仰这丈量道德尺度和底限的东西令腾飞的巨人身上长满疮芥。变异的我等成为这巨人身上的癌细胞还有多远?
日期:2010-04-08 09:34:04
思想飘远了。。。大伙走到宝光寺门口时我才注意到大表弟有些异样,他的脸色看上去刷白,三舅号召大伙集体照相以及吩咐活动内容时大表弟似乎已置身度外,并且自顾自的与人深情地煲起电话粥来而脱离了群众。
宝光寺进门处墙上有个大大的“福”字,传说在20米开外闭上眼睛如果能准确的摸到“福”字,你的人生就会是幸福的。
这时刻我脑袋发热,既然是我们新婚那一定是要去摸摸,也想用这种方式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婚姻将会是幸福的。
我拉上新婚丈夫一起站在“福”字的正前方,估量了一下应该没有问题,我牢牢的抓住丈夫的手虔诚的闭上眼睛坚定地走向“福”字,不觉间却象是要和我较劲似丈夫把我带向了另外的方向,结果我们摸到了墙壁没有摸到“福”,我觉得丢人也很气恼。
在这样的场所逢年过节人多自然不在话下,全家人随人群鱼贯而入进到宝光寺,正当东张西望之际,只听“噗通”一声闷响,有人扑倒在我的脚下,仔细一看原来是新姑爷我的丈夫,以为不小心绊倒赶紧想去拉他起来,结果象一麻袋石头一般非我所动。
在舅舅们的拉扯下终于把他给立了起来,好在舅舅们有经验让我赶快带他回酒店休息,说他应该醉了,叫上出租车我们去了酒店,在服务台开房之际丈夫仍在显示自己的清醒并和服务员玩上了绕口令的游戏,看他那样子也以为小事一桩。
只是没想到进房间后几乎一天一夜都进了醉梦之乡,这期间先是吐了,而后又滚下床继续睡了过去。那也是至今唯一一次醉得厉害的经历。
表弟那天也吐了,两个青壮年没有喝过老一辈,酒神酒仙应该很是得意。
后来去到法国也才真正了解到法国人的喝酒方式,他们每次喝的酒种类很多,但都很随意,基本是按自己兴致来喝,与中国人这种热情的劝酒文化是不一样的。
返回深圳后通知了一些好友几个同事,在海上世界高档酒楼花了比绵阳多两倍的价钱再次办了4桌酒席。这是在外打工者的结婚特色,我深圳的朋友同事大多都会按这种一婚二摆(或三摆)的方式来办完此事,无形中体现到在外闯荡我们这类人结婚特色。
日期:2010-04-08 13:59:59
我们的婚宴是一婚两摆,没有去到法国第三摆。这应该令所有人都是好奇的,我当时虽然也是渴望有这三摆,只是深爱我的新婚丈夫没有提出这件事,而从他的人品以及诚实我觉得应该自有他的想法,我没有问及这事。
况且,我认为嫁给他就是嫁给他这人了,我们中国人不是有那句闪光的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他要想在何处我也就跟随至何处,至于在什么地方似乎已不再重要了。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虽然在中国注册结婚,却是同时期也拿去了法国领事馆做了登记,在中国人看重的结婚证我们的婚姻确实是得到了两国法律保护的了,已没什么不妥当了。
婚礼也就到此为止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