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星霜》
第43节

作者: 陆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许子鹤第三杯酒提到的师友中,只有朱德在场。许子鹤把酒杯递给了朱德,朱德爽快地接过酒杯,代表所有人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三桌人掌声骤起,长久不息。
  许子鹤的第四杯酒,感谢的是所有支持关心他的在场的和不在场的朋友们。在这些朋友当中,许子鹤特别提及近两个多月来,花费很多时间和费用给他送吃送喝的亚洲商会、李当阳和达曼先生。
  每提到一个名字,许子鹤都一一走到这个人面前鞠躬致谢。

  奇怪的情景出现了。
  哥廷根亚洲商会的一位先生一头雾水,忙说很抱歉,商会没有做赠送慰问礼物之事。他进一步解释道,在哥廷根,有望获得世界含金量最高博士头衔的亚洲学生寥寥无几,商会确实一直关注许子鹤攻读博士之事,但这段时间商会正忙,答辩前送点慰问礼物这样的好事该做而没有精力做,还请许子鹤谅解。
  李当阳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诧异十分。说自己与许子鹤亲如兄弟,如来哥廷根,一定会见见老朋友,哪怕三五分钟也行,不可能偷偷来悄悄走。别人之功不能贪,没有做的好事不能虚报,希望许子鹤找到“李鬼”,为自己这个“李逵”“鸣冤昭雪,伸张正义”。几句幽默诙谐的话,逗得满堂大笑。
  达曼先生说,自己家的面包店确实有过这种想法,夫人也给他暗示过好几次,但他始终没有给许子鹤送过任何东西,不是时间和费用问题,主要是不知道中国人的习俗,生怕弄巧成拙,不但没有节省许子鹤的时间,反而给对方增加烦恼和误解。所以,纸袋里的名字是善良者“嫁祸于人”。又是一阵哄堂笑声。
  许子鹤从三人表情中知道,他们确实没有做过此事。不是他们,又是谁呢?这时,许子鹤想起了博士答辩之后,他向迪特瑞希教授道谢的场面。许子鹤诚恳地感谢完导师多年的悉心指导后,也表达了对教授所送鲜花的赞美。正在洋洋得意的迪特瑞希教授突然愣住了——

  “盛满鲜花的花篮?”
  “是的。花篮里插有一张卡片,上面有您经常教育我们学生的名言。”
  “有署名吗?”
  “有。‘牧鹅姑娘’。”

  “牧鹅姑娘?牧鹅姑娘?”迪特瑞希教授感到大惑不解。最后,他在胸前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道:“许子鹤博士,还记得吗,你看过我的真身,我可是个大男人,不是女孩‘牧鹅姑娘’。我经常说花篮里卡片上写的话,但没做写花篮卡片这件事,尽管是件好事。”
  亚洲商会没有做,李当阳没有做,达曼一家和迪特瑞希教授也都没有做。那么,两个月以来,那么多食品、水果和礼物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许子鹤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自己不知道答案,满屋子人也跟着一头雾水。
  “牧鹅姑娘”,到底是谁呢?
  许子鹤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三天,跟随朱德去了一趟法国北部城市诺苏米。
  他们是为响应**旅欧支部的号召,为几十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致残的中国劳工争取最基本的生存权而去的。
  事情源自半个月前朱德在《欧洲华人》上看到的一篇报道。
  报道说在诺苏米城生活着三十五位华工,他们受法国政府之邀参加“一战”,因战致残,战后本应享受政府最基本的抚恤金,但却遭到无理拒绝,不得不以捡破烂、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年龄渐渐增长,无法维持生计,处境十分凄惨,已有三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自杀身亡。他们曾向中国驻法机构多次呼吁请求,但始终没有官方代表愿意亲临诺苏米,关切这些劳工的悲凉处境。
  朱德向旅欧支部建议,法德留学生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到诺苏米去,为苦难同胞提供声援支持。
  旅欧支部决定,先在法德留学生中发起募捐,然后集体赴诺苏米举行抗议游行,为中国劳工争取生存权利。
  受朱德指派,许子鹤在中国留德学生订阅的油印刊物《旅德菁华》上发表了一篇檄文。

  他们来自山东、湖北、江苏、上海和安徽,来自你我的家乡,虽然素昧平生,但他们都是你我的亲人,你我的兄弟;八年之前,为了生计,为了天下太平,为了中法友谊,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应邀来法参战,而现在,四肢健全的他们断了双臂,折了腿脚,变成了聋子、瞎子、瘸子和瘫子,法国不管他们,中国外交使节不管他们,他们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
  怎么办?
  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些反对侵略的功臣,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兄弟亲人,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一个接一个,一天连一天,直至第三十五个自杀完毕吗?
  不!我们不能。
  法国人的命是命,中国人的命也是命!现在,我们的三十五位同胞正在遭受无尽的苦难,法国政府不管,我们的政府不管,但我们不能不管!
  中国穷,但中国人志不短;
  中国弱,但中国人命不贱!
  留学德国的炎黄子孙们,快快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仰天呐喊:

  国无魂,我们塑造!
  国无将,我们担当!
  国无胆,我们赴汤!
  国无力,我们肩扛!

  伸出你的手,为他们的生命而捐,迈开你的脚,为他们的生存而忙……
  许子鹤的文章发表后,两百六十多名中国学生和旅德华侨积极响应,捐款达五千多马克,还募集到崭新衣物及被褥二十来箱。在朱德带领下,三十多位留德的中国学生经过两天两夜的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抵达了诺苏米。
  一下火车,他们就看到一群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黄种人在诺苏米车站站台上,或站,或坐,或躺,犹如一群可怜的流浪汉,更似一帮无家可归的乞丐。
  看到拼命挥动双手迎接他们的无助劳工,许子鹤难忍心酸,热泪上涌。
  七十多名留学法德的中国学生及劳工在朱德和留法学生会代表赵维炎两人的指挥下,排起长队,秩序井然地来到诺苏米市政厅门口,请愿示威,要求与市长对话。市政厅门口广场四周坐满了当地的居民,他们或喝着咖啡,或端着葡萄酒杯,或手夹纸烟悠闲地聊着天,以漠不关心的表情注视着这群远道而来的东方人,不知道他们要在广场上上演一出什么荒诞闹剧。
  朱德、赵维炎他们默默期待了一个小时,市长或者市长代表迟迟没有出来。
  手持警棍的大批丨警丨察把中国人团团围住。

  气愤的朱德、赵维炎没有退却,也没有硬来,而是采取了激将法,逼迫市长出面。朱德朝人群中挥了一下手,一位留学生将一把早已准备好的折叠椅搬到了市政厅门前,因多次去法国开会早已自学了法语的许子鹤敏捷地站了上去,面朝广场,这位抗议示威的中国学生代表开始发表演讲。从哥廷根来诺苏米遥远的路途中,朱德一直在帮许子鹤撰写演讲和谈判的稿件。许子鹤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请愿谈判,对此毫无经验,朱德把自己十几年带兵打仗时与各色人等交锋的经验一股脑儿讲给许子鹤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