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第18节

作者: 北极豪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北朝就不太好记,还是“东、西、北”的一通命名,在这里介绍了也记不住,我们下面就说到哪儿算哪儿吧。
  南北朝,今人对它很陌生,其实也有169年左右,够长的,得几代人才能活过来。
  当时南朝的人比较幸运,战乱相对少,其中梁武帝萧衍坐皇位时间最长,几乎半个世纪。

  其余时间,虽然皇帝换的频,朝代也换的频,但是老百姓基本照样过日子。
  我们先讲讲南朝。
  南朝一稳定,经济一复苏,商业就兴旺,用钱的地区也比东晋时有所扩大。
  只是半壁江山的皇帝,总不像有作为的样子,货币制度上还是乱七八糟。
  南朝第一朝是宋朝。为区别它和后来那个出了岳飞的宋朝,史家习惯称它“刘宋”,因为这个宋的皇帝姓刘。
  南朝第一帝叫刘裕,原是东晋的北伐名将,因为能力强、功劳大而主持了朝政,众望所归。后来干脆废掉了东晋的末代皇帝,自己开辟了新天地。
  这个刘皇帝,有点像明朝的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坐上皇位后,仍然清心寡欲,车马不加装饰,后宫不奏音乐,内府不藏财宝,甚至连床脚上的金钉也令人取下,换上铁钉。

  他还把当年做工时用的农具,都一直保存在身边,至死不丢。
  刘裕的皇帝做到第十年,看看老百姓还是在用东吴流行的各式旧钱,不像个新朝代的样子,于是决定铸新钱。
  他铸的钱,是“四铢钱”,比五铢钱略小,但质量极高。
  钱一好,老百姓就不盗铸了。
  这是什么道理?
  过去的政府短视,铸劣钱敛财。可是钱一劣,民间盗铸的成本就很低,于是大家都来铸,造成伪币盛行,与政府的劣钱争抢地盘。
  现在钱的质量一好,盗铸成本高,无利可图,“故百姓不盗铸”(《宋书》)。

  你看,还是那个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老话!
  可惜好日子才过了10年,刘宋与北魏打了一场大战,国力大损,第四届皇帝上台时再铸钱,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新铸的钱,叫“孝建四铢”,孝建是年号。这钱在陆续铸造发行的过程中,铜料不够用,政府就采取非常措施,规定凡是犯罪者可“以铜赎刑”——拿铜来就放人。
  钱也越铸越小,又轻又薄,连轮廓边都鼓不起来。
  这下子盗版成本降低了,民间造假者蜂起,纷纷把古钱砸碎,获取铜料,用来铸小钱。

  钱一掺假就不值钱,物价随之飞涨。害得政府赶紧贴出告示,颁布了钱币质量标准。
  群臣对货币政策也有争论。有的提议,民间私铸就随他私铸,不如对铸钱者征30%的税,变非法为合法。有的说,国家完全可以铸二铢钱,这样可以省好些原料。
  当然也有人坚决反对,说这将“贻笑百代”。二铢钱,像什么话!
  反对归反对,一切还得从国力出发。终于,在永光元年(465年),二铢钱方案获通过,铸了“永光钱”,小小巧巧的。
  省料了这还不好?民间不法分子乐颠了,紧跟着就仿铸,铸出来大批没轮廓的钱,老百姓称之为“荇叶”。荇叶,就是浮萍了。《诗经》第一首“关关雎鸠”里,就曾写到过它:“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你想,钱薄到能在水上漂流,得有多轻!
  这可能有点夸张,可是后来刘宋政府还是感觉铸钱吃力,便又决定开放民间铸钱,那就更不得了啦。史载“由是钱货乱败”,民间盗铸的劣钱,一贯1000个钱,叠加起来高不过三寸,老百姓挖苦地叫它“鹅眼钱”。

  ——这还算积了点口德,当时在北方,还有叫作“鸡眼钱”的!
  鸡眼是啥?脚底板的皮肤角质层增生,叫做“鸡眼”,这叫法大概就来源这种劣钱吧,很像啊。
  还有比这更劣的,是一种“綖环钱”,入水不沉,一捏就碎。这钱可咋用?数钱都没法数。夸张的人说,十万钱还不够一捧呢。
  人为了牟利,激发出来的才智真是匪夷所思。我在这里给大家说说,什么叫“綖(yan)环钱”。
  这是指钱币的内圈被剪去,只剩下“钱肉”和外轮廓的残币,一个个像瞎眼睛似的。

  换言之,不法分子把五铢钱的中心剪掉,只剩下一个外圈,就叫作“綖环钱”。
  剪下来的那个中心呢,也有专门术语,叫“剪边钱”或“剪边五铢”——也是可以用的哦!
  有人要问了:那不是很费事,怎么剪啊?不费事,用一种空心圆凿,一凿一个,一凿一个,术语曰“錾(zan)切”。
  这就等于现在把纸币一撕两半来用,一元顶两元。
  看来货币的事,全靠利益驱动也真是不行。到后来,新接班的宋明帝见国家的面子丢大了,下了死令,严禁什么“鹅眼”、“鸡眼”的流通,后来又禁止了私铸,再后来,连官铸也不铸了。
  国家的造币衙门——钱署,摘牌撤销!

  我们还是只用古人的钱吧。

日期:2008-12-22 16:16

  几亿铜钱全都化作了菩萨
  宋之后,是齐,在钱币史上没什么可说的,基本没铸钱。
  齐完了是梁,有了一点戏。这时候南方用钱的地方多了起来,出现了一个术语,叫“女钱”。
  女钱,即“剪边五铢”,也就是上面说的,加工后中间剩下的那部分。一个方孔,外面有小小的一圈“肉”。
  这种小小钱,可以拿来做一种游戏玩,叫“射雉戏”,射雉,是射野鸡的意思,具体拿这残钱怎么来玩,想破脑袋我也不知道。

  后来在宋徽宗的那个宋朝,出了个年轻的钱币学家洪遵,写过一部《泉志》——那就是古代的《说钱》了。
  《泉志》里保留了不少上自南朝、下到北宋人的钱币学理论和见闻。里面只提到过一句:“雉钱,小者至径六分,重二铢半。
  世有射雉戏,用此钱也。”
  古人写文章,用字真是吝啬得很,就到此为止!
  所以女钱也叫“雉钱”。

  这钱还有一个名称,叫“五铢对文”,是指剪边剪得较多的一种,钱上的文字只剩下一半。
  梁朝的开国梁武帝萧衍,还下令让钱署专门铸了一种女钱。因为他这是官铸的,所以民间叫它“公式女钱”。
  钱没有边,怎么就叫女钱?这我也想不出来。
  也可能是古代的性别歧视吧,次一等的为雌?但愿没有什么黄色的意思。
  梁武帝这个人,不单在南朝皇帝里,就是在历代皇帝里,也是有特色的一个。他多才多艺,文武兼备,会作诗、懂音乐。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盛行,他晚年也成了虔诚的佛教徒。
  信佛之后,梁武帝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全国人民效仿。还要求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
  他吃素,要神灵也跟着吃素。
  他还几次“舍身”到庙里做和尚,就是不出来管理朝政,害得大臣先后凑了四万万钱来赎他。
  在货币领域里,他也有惊人之举。
  自宋明帝停止铸钱以后,民间都使用古钱,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到梁朝几乎又要回到实物交易了。梁武帝决心整顿,先是禁了古钱,又禁了私铸,最后索性连铜钱也全部都禁了,改铸铁钱。

  铸铁钱,是因为铜料实在不够用。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铁钱。
  他也不想想,铁钱固然不缺原料,但是更能刺激私铸。果然,铁钱通行十多年后,民间真的、假的铁钱堆积如山,物价狂涨。
  市场交易就更为壮观,拿钱袋子去做买卖是不行了,都用牛车一车一车地运钱。哪还有按多少文来数钱的了,都是按贯来计数。
  据记载,买米一斗,要铁钱80万;买狗一只,要铁钱20万(见《魏书》)。
  那年头,人人都能腰缠万贯。

  铁钱的信誉荡然无存,等到梁朝灭亡后,铁钱也就废止了。
  这个“黑铁时代”,也是南北朝政治史中比较荒唐的一幕。

日期:2008-12-23 08:21

  梁朝为什么铜料奇缺呢?原来是跟佛教兴盛有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