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国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得大败,秦仲又带领秦军接连追杀了一百多里,斩首一万多人这才带了战利品,收兵回国!这一战西戎知道了秦仲之名!此后,秦仲秦仲数败西戎,威名远扬。
日期:2012-03-04 20:57:33
第六回 猛秦仲得令伐西戎
秦仲带领的秦军如虎狼一般勇猛,且嗜血好杀,贪婪无度,每每战争往往不留活口,长带兵长驱直入,把西戎赶出数百里之遥,才收兵回国,途中所得,牛、羊战马,粮草凡所能带的无不统统收下,凡所不能带走的,统统烧毁,半点不留。秦仲的存在,给西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义渠、噩国、条戎等五个西戎国被逼无奈,只得齐聚条戎戎王王宫商议对策。条戎戎王默克尔道:“各位王兄,小弟今日把诸位王兄招来非为别事,实是这秦仲太过厉害,把小弟逼得走投无路,这才找到各位王兄商议对策,如何处置这厮?”
噩国国王耶律钦道:“是啊,我们也受不了了,这家伙太厉害了,来去如风,飘忽不定,既不排兵布阵,也不讲究战法,只如野狼一般残忍杀戮,我国之人,本来就少,现在被他杀死大半,看来不久就要国破家亡了!”说罢唏嘘不已。
义渠国王耶律明道:“秦国之战法其实正是跟我们学的,秦国地处西方,和我们的习惯相近,只是我们牧羊,他牧马而已,秦军之所以厉害,主要还在他的马匹和弓箭。这秦仲有勇无谋,屡屡取胜,全凭一股猛劲儿,以我之见,我们第一应该团结一致,合并一处,一致对敌;既然他勇猛超人,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以计取胜才是!”
噩国国王耶律钦心道:“我们这猃狁国王耶律明啥时候学会中原人的对敌之法了?”
接口说道:“那我们采取何计才能把他除去呢?”
义渠国王耶律明道:“王兄不要着急,以小弟之见,我们可如此如此,我保证能把这秦仲除去!”
众人大喜。
次日,五国合并一处,义渠国王耶律明作为纵约长,誓师已毕,义渠国王耶律明命令噩国国王耶律钦道:“你带领一彪人马去把秦仲引出,要引得他尽可能西去,到时我们会在首阳山接应与你!”
耶律钦得令,带领一万精兵去了。且不说义渠国王耶律明带领人马埋伏在首阳山周围等待瓮中捉鳖,且说这耶律钦带领人马来到秦地,先是大杀了一通,杀死秦国子民无数,秦仲听到噩国来犯,连忙带领人马迎敌,两军对垒,秦仲身先士卒,带兵冲进敌军一阵砍杀。
噩国军队败走。
秦仲带兵追赶一直追了一百多里,怕中埋伏,这才驻兵不追。没承想,这边刚一停止追击,那边噩国军队又冲杀了过来!秦仲大怒,大叫道:“耶律老贼!我定要把你的脑袋砍下来做我的夜壶!”
带兵又追,又跑了有一百多里,只见前面现出一座山来。
好山!只见这山,郁郁葱葱,丛林茫茫,白雾缭绕,两旁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只似一把大斧从山上直劈下来,把整个山劈做了两半,巍峨陡峭,十分凶险!秦仲心中犹豫,正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那耶律钦又回过头来,大叫道:“秦仲匹夫,你害怕了么?不敢追了么?你要害怕,就滚回你的老巢里去吧!”
秦仲大怒道:“他娘的,就算你有千军万马埋伏,又能奈我何?”
说罢拍马直追,直向那小径追去。刚追了有一公里的路程,那噩国国王耶律钦突然不见。这时只听的头顶之上一片笑声,秦仲抬头一看,只见山崖之上旌旗飘飘,有无数人出现在头顶,中间一人身材高大,头戴雉鸡翎,肩搭狐狸尾,长发披肩,身披红色战袍,胸前佩戴犀牛皮战甲,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正是义渠国王耶律明,旁边站立三人都是西戎各国的国王。
耶律明哈哈大笑道:“秦仲啊秦仲,你数度欺凌我西戎,今天就是你的死期到了!”
秦仲大惊,慌忙让人撤军,但已经来不及了,只见山上巨石奔腾,尘土飞扬,声如巨雷,滚滚而下!可怜秦国将士,一个个全被砸成肉饼!
秦仲连避数十巨石,最后从地上拾起一块巨石,逆势抛起,只见那石头如流星般飞上悬崖峭壁,砸死数十个西戎将士,他自己也被一块大石砸中,暴叫一声:“我好后悔,没有把你们全部杀了!”一命归天!
日期:2012-03-04 21:11:51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日期:2012-03-04 21:12:35
名称起源
在周人兴起时,西戎仍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游牧的鬼戎,其实也是许多部落的总名,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古公亶父在豳时,“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诗·大雅·绵》歌泳古公亶父在周原筑城,混夷远遁。但周原的戎患仍很严重。《诗·小雅·采薇·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见戒,猃狁孔棘”等句,《孟子·梁惠王》下甚至说:“太王事熏鬻,文王事昆夷。”文王经过征服与争取,戎狄“莫不宾服,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西戎
纣”。实际上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围各部落与方国的兼并,有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为灭商准备了条件。
日期:2012-03-04 21:13:31
鬼戎蔑称
鬼戎的“戎”是周人加的蔑称,其它如薰育、熏鬻、昆夷(夷也是诸夏所加)、绵夷、串夷、畎戎、大戎、猃狁,实际上是同一称呼不同时期不同的译写,王国维先生指出这些不同称谓:“余谓皆畏与鬼之阳声……故鬼方、昆夷、薰育、猃狁,自系一语之变,亦即一族之称。”此一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有相同族称的族群,他们已进入阶级社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在战争中各部落也许有一定的结盟统一号令。
日期:2012-03-04 21:15:17
殷墟卜辞
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要进一步研究。“羌”或“氐羌”则在商代已作为族称,而且羌还用作对西方各族的通称。 确定地以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灭商以后,为表示对商的敌忾,称之为“戎殷”或“戎衣”。至西周中叶,徐为西周东方劲敌,虽明属东夷,仍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延续到春秋战国。自春秋时起,“戎”还偶而与“华”并称为“华戎”。这些都是以戎作为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日期:2012-03-04 21:43:08
第七回 报父仇五虎西征
秦仲战死,消息传到秦国,秦国上下一片悲声!秦仲五个儿子更是哭得泣不成声,发誓要给父亲报仇雪恨!
秦仲五子(注:古时姓氏和今天不同,秦仲五子因造父封于赵城之故,皆姓赵氏为了适应现代人的思维,我称他们姓秦,而且秦仲五子只有长子赵其,次子赵康有史可查,其他均无史可查,其名为本人杜撰,诸位莫笑),长子秦其,次子秦康,三子秦隆,四子秦东,五子秦强。
五子皆武艺超群,力大无比。长子秦其性情稳重,惯使双股剑。次子秦康机智勇敢,善使青龙偃月刀。三子秦隆刚猛率直,擅长一百斤的青铜棍。四子秦东性情愚钝但力气超人,使两枚各一百二十斤的乌金锤。五子秦强英俊潇洒、温柔多情,专好一杆烂银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