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30节作者:
鬼谷幽林 日期:2012-03-15 08:32:42
第十六讲:《揣》第七—打开心门的钥匙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用天下。掌控天下并运用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自己造福百姓的使命。
解说:
古代那些善于掌控并运用天下(人和物,及,形势时机)的人,必定能够全面准确地衡量天下的形势而且能够全面精确地揣摩到各诸侯(王)的内心真情。对形势的衡量判断不准确全面,就不知道诸侯间强弱轻重的实力对比情况;对诸侯的内情揣摩不准确全面就不能知道那些暗藏于隐匿之处的变化动向。
补充:
本句点出了本篇的中心:量权+揣情;而,重点在于揣情。
《揣》和《摩》又是一体不可分割的。“揣摩”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反应”的过程,《揣》《摩》和《反应》三篇需要结合起来理解。
这三篇内容是告诉我们:
如何洞悉“隐微的细节”做到到“先知”(隐秘信息的捕获和确认)。以此为基础,才能“《权》《谋》于无形并《决》之”,把事情“《抵戏》”于“细微之处”,达到“谋事日成而人不知,谓之神明”。
日期:2012-03-15 09:04:20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解释本段之前,我们看看《抵戏》中的一段话: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是不是很相似?
对形势的准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形势都把握不了,做事就失去了方向和基础。话说的再漂亮,策划做的最完美,也不过是“海市蜃楼”而于事无补。
圣人要办成事情,除了自己的内在实力,还需要借助坚实的平台(硬实力,这是择主的重要考量之一),更需要借助时势(能借势而为,这是能出山并有所作为的前提;若时不逮,则默默一生矣)。
大小。“硬”实力的大小。包括:疆域关隘,物产财富,兵众武备,人口贸易等等;这些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容易量度的实力。
众寡。“软”实力的强弱。包括:君臣谋略,潜在同盟,民心所向,政治制度等等;这些是可以通过权谋的运用而得以增强和争取的,不能被准确量度但潜力巨大的实力。
“度于大小,谋于众寡”。这是指“量权”的两个方面;既有看的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既有客观存在的,也有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增强的;这些“实力”都需要度量。
反侧。天下形势变化及诸侯国之间的合分反复(结盟和反叛,和好与敌对)情况。
解说:
什么是“量权”呢?说的是:(对各个诸侯国),需要准确度量(各个诸侯国的“硬”实力)谁大谁小,全面谋虑(各个诸侯国的(包括潜在的)“软”实力)谁多谁少。
(具体地说):
对比衡量(诸侯国的)货物财富谁有谁无以及具体多少;估算人口数量的多少以及百姓贫富情况如何;(物产方面)什么是有盈余的什么是不足的,以及盈缺的程度。
分辨(诸侯国的)地形险易(关隘攻守情况),谁比较有利,谁容易受害。
判断(各个诸侯国)君臣的谋划思虑,谁是立足长远的,谁是目光短浅的。
分析(诸侯国)君臣之间的亲疏关系,谁亲近贤才,谁宠信不肖之辈(哪个君主贤明,那个君主不肖)。
考量(诸侯国)谋士的智慧谋略,谁是足智多谋的,谁是才疏学浅的。
观察(诸侯国)天时祸福(天灾和人祸),谁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谁是连年灾荒(民怨四起)的。
比较诸侯国的外交情况,谁是对她有用(结盟同心的)的,谁是对他无益(旁观不助或作对)的。
考察(诸侯国)百姓的民心归向,谁的百姓是安于统治(君民同心)的,谁的百姓是危险(君王不得民心)的。
判断(诸侯国的)君王,谁是(百姓和其他诸侯)喜爱的,谁是(百姓和其他诸侯)厌恶的。
分析(诸侯国的)君王,谁能分辨清楚诸侯国之间的利益变化和分合盟叛的情势(并应对得当)。
能准确知晓这些方面(从而掌握住天下形势),就称之为“量权”。
上段讲的是“量权”。然而,仅仅掌握形势,是远远不够的。世事是人做的,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洞察人心(揣情)。所谓,牵人(时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心之“一发”可动世事之“全局”,事之枢机也。接下来讲如何“揣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