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群星闪耀时——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奇史诗》
第34节作者:
宇_为 日期:2012-3-14 9:22:00
30一言兴邦(1)
虽然刘秀在河北暂时站稳了脚跟,摆脱了被人追杀的悲惨命运,不过在南下还是北上这个重大战略问题上,刘秀依旧没有拿定主意。而那个“北道之主”耿弇就像人间蒸发,至今消息全无。
开会讨论的结果,大多数人都觉得以目前的兵力讨伐王郎还是有点悬,保险的做法应该先率军回长安,再图良策。刘秀左看看,右瞅瞅,心想:难道真是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南回长安的,好不容易摆脱了刘玄的囚笼,难道又要回去继续当被“监视居住”的安乐公?
这时候一人站了起来,他站在大堂中间,环顾众人一番,厉声道:“诸君难道真要误主公大事,误你等自己的前程吗?”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定神一看,竟然是刚刚投奔来不久的邳彤。铫期首先就火了,他指着邳彤大喝道:“你说这话什么意思!”站在一旁的贾复更是上前一步,咣当一声拔出了宝剑。耿纯、刘植等人跟邳彤一向交好,见势不妙,情急之下也拔剑而起。大堂之上,一时刀光剑影,紧张异常。
“你们干什么!还不把刀剑都收起来!”双方一触即发之际,邓禹挺身而出,大喝道。众人知道邓禹和刘秀的关系,平时对他非常敬重,见邓禹发火,大家都收起刀剑,不作声了。
这时候,刘秀笑了。
他淡淡地笑着,就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
刘秀抬起双手往下做了做手势,示意大家都平静下来。然后,他站起来,走到邳彤面前,微笑着说:“邳将军有何高见,请讲。”
邳彤也不客气,昂声道:“主张南回的那些人都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当今天下,无人不思念汉室,所以刘氏宗族后人刘玄虽无才无德,却照样能一呼百应。主公看看,如今汉兵所到之处,全城官员百姓无不夹道相迎,即便一人荷戟大呼,也足以威震千里。依臣看,从上古以来,再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以恢复汉室之名能够让万民向往之,让天下追随之的盛况!”邳彤说到激动处,众人也纷纷点头。
“而那个王朗,其实不过只是一个算命先生。如今趁着人心思汉,假借汉室后裔的名号蛊惑天下,驱使着一帮不明真相的乌合之众,竟然也能震动燕、赵之地!”
邳彤目光炯炯地看着刘秀:“而您呢,您是真正流着汉皇族血脉的尊贵之躯;昆阳之战,您让天下震动,英雄仰望;您宽厚仁德,礼贤下士,天下豪杰争先来投;现在您又有数万精锐之士,占据着信都、和戎二郡之地。以这样的气势,攻则何城不克,战则何军不服!如今大事可成就在眼前,您却放弃这些回去,天下英雄都会对您失望。更何况,您现在麾下的数万之众,都是河北人,他们是不会抛弃父母家小,跟着您到千里迢迢退回到关中去寄人篱下的。那时候,您丢失的将不仅仅是河北,而是您的威名、您的军队和您现在拥有的一切!”
邳彤说完,拜倒在地,以头叩地道:“臣冒死进言,若冲撞主公,请主公治罪。”
这番话说完,大堂里似乎还回旋着邳彤那一番激情澎湃,掷地有声的话。朝堂之上,一时竟寂静无声。
“哈哈哈”,刘秀又笑了。这次是释怀的大笑。
他疾步向前,扶起邳彤,感慨道:“听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将军一言,胜过雄兵十万!”
刘秀看着身边诸将,正色道:“诸位都是忠义之士,皆有匡扶汉室之雄心。大家追随我而来,都是为了成就大业,救天下黎民于水火,重振我大汉雄风。今后,不管是来自南阳,还是来自河北,你们都是我的部下,亲如父子,你们更是同生共死的战友,情同手足!若再敢有相向拔剑者,等同于向我拔剑!”
众将听刘秀这样一说,全都拜倒在地,齐声道:“谨遵主公号令!”
刘秀看着满堂文武,看着邳彤,一个先定河北,再图中原的战略蓝图,已经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邳彤的这一席话,在刘秀北上还是南下的重大战略抉择之时,帮助刘秀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后代史学家在写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无不感叹,如刘秀在河北未遇邳彤,恐难有后汉。邳彤也因此成为“一言可以兴邦”的俊杰,光耀史册。
日期:2012-03-14 12:49:47
30 一言兴邦(2)
邳彤是信都郡人。父亲在汉朝时曾做辽西太守。因此,邳彤是将门后代,从小便喜好读书,深谙用兵之道。加之长期在河北生活,对河北在当时天下大乱时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深刻的认识。自身的积累和敏锐的洞察力,帮助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从此,刘秀开始大量起用河北籍将领,邳彤也在随后的征战中立下大功,先后受封武义侯、灵寿侯,位至太常,成为刘秀的重臣。公元30年邳彤病逝,死后葬在祁州(今安国)南关。当地官员百姓还修建了一座“邳王庙”来纪念他的功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