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生存概率》
第15节

作者: 江晚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哥特人在被罗马军官压榨和奴役的时候也有一个“特殊”的收获——他们发现这些罗马官员接受贿赂!原来所谓的天朝大罗马帝国也兴这个,好!于是,他们搜集身上的仅剩的钱财贿赂罗马军官,让那些防止难民暴动的政策大打折扣。也许,当时的哥特人是被动的,并没有那么多处心积虑的想法,但却客观上刺激的腐败官员的“胃口”。

  本来是救济难民的口粮,罗马军官却要高价卖给哥特人,穷苦潦倒的哥特人那里还有什么钱财,他们要想得到一块小面包就要用一个奴隶来换。
  当时,色雷斯省并不算贫穷,那里的屯粮完全可以应付灾民,可是哥特人眼巴巴的看着罗马丰硕的粮仓和从自己身上搜刮走的大量钱财,自己却忍饥挨饿,苟延残喘。
  哥特人终于认清了罗马人的本来面目,他们知道这样的日子根本没发过。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蹂躏别人往往会导致自己最终被蹂躏,而且被蹂躏的程度更惨!这是后话,先来说说,哥特人的反抗从哪里开始?
  武器!反抗的武器。
  他必须保留或者重新得到武器,等待时机揭竿而起!
  可是,他们钱没了,奴隶没了,儿子也被拉去当人质了,还有什么可以贿赂罗马人呢?!
  还有妻子和儿女……

  昔日无比高傲的日耳曼男人,此时却不得不忍着咬碎牙的痛苦,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供罗马军官去淫乐,以此,保住他们手中的武器。
  这些日耳曼男人经历里亡国、乞讨、儿子被夺、妻女被淫辱!经历了一个男人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和耻辱,这样的男人如果还活着,还有什么放不下?!当他们冲向战场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挡的住!

日期:2010-09-25 05:13:48

  十为什么造反(3)
  此时,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个勇士(Alathens和Spharax)也保护着他们的幼主带着跟随他们个东哥特人来到了莱茵河畔,他们和西哥特人一样,想罗马皇帝提出了要求。
  这里顺便说一下,(Alathens和Spharax)在哥特人中有专门的称号——士师。其中弗里提斯Spharax地位还要高一些,平时他在族人中就颇具威信,曾是就是整个族群的总指挥了。
  瓦伦斯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虽然显得太懦弱了,但他并不糊涂,他们看到了部下的种种腐败行为,开始感到后悔和害怕起来,所以,他坚决不同意东特人相同的请求。但是,当地的守军从西哥特人那里尝到了甜头,他们对东哥特人正眼闭一只眼,只是不停的接受哥特人贿赂,这下子,两股哥特人私下里自然就悄悄的结成了同盟,他们终于再一次被罗马人欺负后吹响了战斗的嚎叫,解开了对罗马人的战争。

  哥特人体内挤压的全是对罗马人仇恨,战争一旦开始,熊熊火焰一发不可收拾。
  哥特人一路杀过去,势不可挡!
  眼看西罗马帝国江山不保,坐镇东部的罗马皇帝瓦伦斯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他率领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不仅没打赢,反而搭上了自己的老命!
  他死的很惨,当时被困在一个小木屋里活活烧死了。可怜倒霉的瓦伦斯临死的时候还不想不通,他对着屋外大喊:“当初老子可怜你们这帮哥特人,在你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好心收留你们!你们现在怎能这般对我?!我是你们仁慈的皇帝!”
  但外面的哥特人却在大喊:“皇帝就在这里,放火烧死他!”

  这就是无情历史!
  历史的轨迹从不由无知的善良来决定!更不因愚昧的仁慈而改变!
  所以,历史不可不察,往事不可不鉴!

日期:2010-09-26 02:52:59

  十一 大混战
  瓦伦斯的罗马大军主要失败在哈德良堡战役(Battle of Adrianople),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的分界点。自此以后,在罗马帝国和日耳曼民族之间的战争中,日耳曼开始从主动转为被动,罗马帝国从强的一方变为弱的一方。
  瓦伦斯死后,狄奥多西一世于379 年被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任命为共治皇帝,统治帝国东部地区。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死亡,狄奥多西一世自视为整个帝国的统治者。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在米兰去世,临终前,把罗马帝国分给他的两个儿子,至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在哥特人攻打西罗马帝国的时候,其他日耳曼分支的兄弟们也没闲着。
  这时的罗马帝国虽然已经衰败不堪,但仍然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由于日耳曼这群恶狼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他们在哥特人跟罗马大军的较量中无比清晰的看到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实力”,于是想群狼争食一样,纷纷冲进罗马境内,瓜分这块美肉!
  期间,西罗马帝国也组织过几次有效抵抗,但终究因为政治体制的落后和腐败而无法改变分崩离析的命运。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当时军事上最强悍的匈奴人。
  注意:这里说的匈奴人跟我们中国历史上常说的不太一样。这里指的是欧洲的匈人(Huns),(2006年,法国和匈牙利遗传学者利用2300年前的古代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雅库特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常染色体DNA分析。结果表明, 古代匈奴和当代蒙古人群为延续世系,而现代土耳其人与蒙古人更多的是文化和语言学上的交流而非基因上的交流。匈奴人和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也没有血缘关系,前面提到了欧洲匈人的来历是基于这个事实作出的推论。)

  以当时的情况看,如果匈人在欧洲的横冲直闯得不到遏制的话,那么将带来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后果!
  但是,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人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 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匈族帝国最终由于汪达尔人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对于欧洲人来说,匈人的消失就像他们的到来一样突然和神秘。有人说现在的匈牙利就是匈人的后裔,但从长相上看,两者差的太远了,因为罗马文献中对当时的匈人长相的记载是非差清楚的:矮鼻子,小眼睛,没有胡子,身材矮小而敦实。这跟现在的匈牙利人怎也对不上号。

  这场大混战跟本书主题的关系不大,所以,再次就不多费笔墨了,但它说明了一个历史事实,也是前面很多书友提到的问题,日耳曼部落在推翻西罗马帝国之后是如何分布的,也就是说,像今天的德、英、法、西、意……在这些欧洲诸国的版图上,当年日耳曼人是怎么划分的。这个问题我的说清楚:
  (1)419年西哥特王国建立,在高卢地区(主要偏南,主要指今天的西班牙);
  (2)489年东哥特王国建立,(493年在罗马重建),势力约在意大利半岛及附近地区;
  (3)486年(或487年)法兰克人大批从莱茵河畔迁徙到富饶的高卢地区,建立王国,盘就扩张到了卢瓦尔河畔。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将是本书下一部介绍的重点,后来其疆域发展的与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疆域基本相同。今天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也由分裂而来;
  (4)439年汪达尔人国建立,势力范围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包括北非;

  (5)568年伦巴德王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
  (6)这一时期的不列颠(英国)进入了“七国战乱”时代;顺便说一下当时不列颠种族的构成,萨克森人(英语Saxon;德语Sachsen)又名撒克逊人,原属日耳曼蛮族,早期分布于今日德国境内的尼德萨克森(Niedersachsen)地 方。西元5世纪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经由北欧入侵大不列颠群岛,包括了盎格鲁人(Anglo)、萨克森人(Saxons)、裘特人/朱特人 (Jutes),经过长期的混居,逐渐形成现今英格兰人的祖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