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过日子》
第58节

作者: 谭一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基层连队请吃饭的多。五天里,除了检查部队中午在连队吃以外,晚上也有不少连队邀请我吃饭,排着队,推都推不掉。一来我人缘还可以,二来他们也求于我,至少在训练上。弄得我满肚子酒精,很难受的。后来我干脆拒喝,任你怎么劝,就是不喝,他们也没办法,只好放弃了。当然场面还是热闹,气氛也很好。人能走到这一步,真的不容易。

  因为放假,我当然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给梅子煲电话,我不能老用手机打,这样也花不来。于是上街买了IC卡,插上座机打长途。既省事,也省钱,躺在床上一聊可以聊一、两个小时,结算下来,居然也用了三百多块钱的卡。
  当时梅子就笑我说:“你的工资打电话都不够了吧?”
  我就说:“还行!”
  梅子说:“过了年,调令应该就会过去,有机会到上面问一下。”
  我说:“行!”

  回头我打电话给李桑,请她帮我查一下,毕竟我不能老往集团军跑,去问这个私事,人知道得太多,也不是好事。说真的,不是我今天说,所在师、团基本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有过调动的事,包括师、团首长,因为调令在军区以上就被卡住了。
  李桑说:“行!我到时帮你查一下。”
  实际上,这件事我办事有点傻,后来分析,我确实是找错了对象,不应该告诉李桑。要不然,我不会这么早离开部队,也很可能一直会在本省部队,并且早已干到团职以上了。这是后话!
  春节过后,梅子告诉了我一件很震惊的事,我大哥出事了:原来在建房子安梁的那一天,大哥从二楼掉下来,被上梁扎着了下身,所幸的是其他地方都好,生命也没受到威胁,只是住了两天院,就回来了。但自此,他再无法行使男人的本色,更无法生育了,一大悲哀,也为他以后的生活蒙受了很大的阴影。
  我没多想,当然还不是完全了解无法过夫妻生活的苦衷,只是觉得生命未受到伤害,是不幸中的大幸。以后当我知道怎么回事以后,感到了事件的严重性,整个家差点散了。我委托梅子送去了一千元,以示慰问。

  大哥不知从哪里打来电话说:“老弟,感谢你,我不要紧的,你给什么钱,你还没结婚,以后结婚过日子好多地方要用钱呢。”
  我说:“这是应该的!”
  其他的话没有多说,只是简单地讲了一下家里和部队的情况,大哥就挂了电话。他一向不爱多说,这还是他第一次打电话给我,家里那时还没安固定电话,农村嘛!路线也没有了。

日期:2010-01-05 16:54:37

  七十七
  新兵下连不久,政委就调到师里当副政委了,这是我们团最后一次调整干部。我也很幸运,因为有二等功,提前到二月份就下了副营命令。如果要等到六月份,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从六月份开始,部队的所有调职命令都冻结了,原因只有一个,部队精简整编。
  不幸运的当然有不少干部,包括作训股的两名参谋,后来转到别的部队,到第二年才好不容易调上,整整晚了一年,挺可惜的。在部队误一年,一般是误不起的,比如讲提一职差一个月都不行,还别说是一年。你这一步一慢,下一步接着慢,老是被压在后面,到差不多的时候,你年纪大了,只能等着转业。
  所以我讲,部队的干部真是不容易,辛辛苦苦干上十多、二十年,睡不好几个安稳觉、休不好几个节假日、休个探亲假还要轮着队,家属来了,最多两个月就赶着走;随军的呢,小孩找不着好学校上学,家属也找不着好工作,有一段顺口流非常形象:部队干部是黑乎乎、家属胖乎乎、孩子傻乎乎。干部天天在太阳底下晒着、风里吹着、雪地里爬着,能不黑吗?干部家属没工作无事可做,整天呆在家里能不发胖吗?孩子没人玩、没地方玩、没东西玩,能不傻吗。就是到了转业的时候,也不省心,找工作没门路,安排不好;安排到岗位去了,总会讲你不懂业务,让XXX干吧,差不多就晾上三、五年,到想用的时候,不好意思,你年龄大了,地方干部还很会讲:部队提得快嘛,有个待遇就行了。有谁真正替部队官兵往深处想呢?如果我有这个影响,能办一些事,我倒是想建议一下: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轮流到部队去实践一、两年,体会体会那种感觉,再回来提职,看他们会怎么说。当然说归说,做肯定是做不到,要重视现实嘛!现在可不是毛老人家一句话:上山下乡的时代了。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在三月份的时候,作为基层团队是不可能知道这些情况的,还属于军事机密,所以我们依然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该训练的时候仍然组织训练,该出去野营的时候仍然把部队拉出去,包括年度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为了改变基层连队军、政主官的格局,我向参谋长提出了一个新思想:即在基层连队实行岗位互换训练。什么意思?就是连级军事、政工主官互相角色,互相熟悉搭档的工作性质。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提高连级主官综合素质,连长懂政工、指导员懂军事,实现一职多能、一责多用,应该说这是个很好的提议。参谋长听了,觉得思路挺好,回头找团长汇报。

  团长很认真地说:“这个想法好,特别好,我也一直在琢磨军政主官履职的问题。如果真能做好的话,很多问题都可以有效地解决。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参谋长说:“是谭股长提出来的。”
  团长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说:“我就知道是你!你说怎么搞吧!”
  我说:“可以先分两步走,第一步,司令部、政治处联动起来,办两个班:军事辅导班、政工辅导班。军事辅导班全部将全团指导员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同样,政工辅导班,将全团连长集中起来,实施交叉培训。”
  团长问:“那第二步呢?”

  我说:“第二步也简单,可以按照平常学习训练制度,每周一、三、五集中所有连长、指导员进行同步军事训练,二、四、六组织政工学习,最后考核内容一致、标准一致,也许能起到很的促进作用。”
  团长点点头,连连“嗯嗯嗯”地说:“这个主意,马上就可以办。”政委走了以后,新政委目前还在熟悉阶段,所以团里的工作主要由团长拍板,这也是老传统了。
  这项工作很快就得到了落实,连长、指导员的压力也明显增大,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要不是后来出现的情况,可能这项成果会被广泛推广,至少在集团军范围内。因为集团军、师首长得闻此事,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我们团先行试点。
  四月底,我打电话问李桑调令的事,因为梅子打电话过来催了好几回,问了我好多次。我也知道,按理说,不应该这么长时间一点动静都没有。李桑回答我说:“真的没见着,不会没有寄过来吧?”
  我说:“肯定过来了,那边都证实过了。”
  李桑说:“那我再打听一下,你不要着急!”
  我说:“我能不着急吗?这可是我的大事呢?”

  李桑说:“梅子对你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我说:“当然很重要,而且特别重要,如果你能替我办这一件事,我们会感激一辈子的,真的拜托你问一问。”
  李桑说:“问是可以,但这个事估计很难办,象我们部队一般不往外调的,艰苦地区,进容易退出难。”
  我说:“总要试一试才行,不做怎么知道呢。”
  李桑说:“你在这边发展也不错,情况都熟悉了,干嘛非要调回去呀?那边你什么都不清楚,一切都要从头来过,何必呢?只要你在这边坚持走下去,肯定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我说:“这是另一回事,在离开这里之前,我仍然会把这边的工作干好,在一天就站好一天岗,谋好一天责,这个你放心。”
  李桑说:“对了,最近部队有一些风声,你是怎么想的?”
  我说:“你讲的是部队整编的事吧,听到过一些传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想这些事,不应该是我们基层部队能操心得了的,就是想操心也没有用,一切还是服从大局。所以说实话,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真到了这一步再说吧。”
  李桑说:“不想也好,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事,没那么多想法,心里也不累,日子过得也省心是不是?再说,象你这样的年轻干部大有可为,不可能会放你走的。”
  我说:“谁能说得清楚,是吧!很多事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当时我真的没有想过要转业,在部队干是我的事业,只是为了梅子,希望能够调回去。
  李桑说:“也许吧!反正你不要着急就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