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等了一会儿,罗双双才开了门和小燕出来。肖永礼偷偷看了她俩一眼,发现她俩眼睛都红红的,显然两人都在里面哭了个痛快。肖永礼以为罗双双将和他一起告辞,谁知小燕也随着罗双双一起离开了肖守义住的地方。原来杨小燕已经在永泰镇上的旅店定了房间。肖永礼和罗双双把小燕送到永泰镇她定的旅店,才与小燕分了手。
分手前罗双双让小燕姐多保重,小燕也祝福他们幸福快乐,还特别嘱托肖永礼要珍惜罗双双,说着眼泪又下来了。肖永礼赶忙点头答应,然后与罗双双匆忙离开了永泰镇。
“小燕太可怜了,真不知道她将来在村里的日子怎么过。”回坪山镇的路上,一向开朗的罗双双忍不住为小燕的不幸伤感起来。
“事情都有两面性,小燕和我爹分手,未必不是件好事。只要和她结婚的人好好对她,说不定将来也会生活得很幸福。”肖永礼怕双双太伤感了对身体不健康,便这样安慰她。
“哎!你不知道她是怎样被逼结婚的,才会这样说。”
“农村都一样,说是说婚姻自由,其实还是父母说了算,当年我爹也是被他爷爷逼着和我娘结婚的。”
“男人和女人能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的?在婚姻不能自主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痛苦。”
“可是男人被逼之后,还可以轻易地解脱,比如你爹不就和你娘离婚、又找到所爱的人了吗?但是小燕这样被逼嫁给她不爱的人,恐怕将来再也没有希望了。毕竟女人的黄金年龄只有那么几年,过去了,就没有办法弥补了。”
“这倒也是,希望小燕能嫁给一个好人,即便是被逼的,还可以先结婚再恋爱。那样也还会有好日子。”
“是啊,希望她吉人天相,能后半生幸福就好了。其实东莞的打工妹,十有八九会是杨小燕这样的结局,父母的反对往往成为跨省婚姻以悲剧告终的重要原因,出来打工几年,仍然要回归村里的生活状态。”
在返回坪山镇的路上,肖永礼从罗双双嘴里大概了解了杨小燕回四川的情形,无非是母亲既不同意她嫁给肖守义,也不同意她再出门打工,以死相逼,非让她与村里的一个35岁的光棍结婚不可。杨小燕是以有十几万元共同存款在肖守义这里,不来就取不回去为托词,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单独前来与肖永礼告别,同时想将这几年两个人的共同存款中属于肖守义的钱还给肖守义,因为这笔钱的银行卡一直在杨小燕手中。没有想到,肖守义一分钱没有要,又将这笔钱全部赠给了杨小燕。这让还在清贫中的肖永礼和罗双双都深受感动,知道在这个金钱世界,自己的亲人能把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
从那以后肖永礼没有再见过小燕,但不时会从罗双双和父亲那里零星听到一些关于她的消息。
杨小燕的婚后生活并不快乐,她的丈夫在用她打工的那笔钱在村里建起了新房之后,就开始嫌弃她不干净。2007年底,杨小燕没能生个儿子,只生了一个女儿,这更让她遭到男方整个家族的冷遇。杨小燕绝望之下,再次离开四川外出打工。
她没有勇气再回到广东这个令她伤感的地方,去了浙江温州打工。这时候的杨小燕已经年逾30,很难再与那些十七、八岁的打工妹竞争了。她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什么特长,大多数工厂都不愿意录用她。
杨小燕在温州转了几个月,有时能找到点临时工,有时什么活也接不到。直到有一天,杨小燕连身上最后回家的路费也用完了,只好打电话向肖守义求助,哭诉了流落街头的困境。
肖守义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一面安慰她,一面从卡上给她汇了1000元,让她取了钱赶紧回四川老家,别在外面闯了,毕竟年纪不饶人。杨小燕听取了劝告,回了四川,从此没有了信息。
(未完待续)
2010-1-15
日期:2010-01-18 10:36:11
第十七章,认清现状立志愿,忍住诱惑练内功(5/1/)
自从肖守义与杨小燕的婚事以悲剧告终之后,肖永礼和罗双双去永泰镇看望他的次数比以前多了许多,一来是为了安慰他,一来也增加了和罗双双亲密接触的机会。肖永礼和罗双双从这一爱情悲剧中得到感悟,不约而同地都比以前更加重视对方、更加珍视这份爱情,杨小燕和肖守义的爱情悲剧像一面镜子时时在提醒他俩:珍惜你的身边人,珍惜你所爱的人,珍惜当下。
杨小燕与肖守义的爱情悲剧也提醒肖永礼必须在职场有所作为,才能避免将来他和罗双双的婚姻遭到罗双双家庭类似的反对。这几乎成为了肖永礼的一块心病,也成为了促使他在职场奋发的动力之一,他觉得唯一可防止这样悲剧在他身上重演的办法就是在职场上有所作为。
然而,肖永礼也明白,在台资企业,从管理职位上去奋斗,成功的希望不大。这一点与其他许多在华外企一样,那些外企的高层管理职位大都被非大陆籍职员所垄断。尤其是像海华这样的大公司,大陆籍职工能做到科长或车间主管一级基本上就已经到顶了。可是,一个车间主管的职位,在罗双双父母的眼里,根本一钱不值。
肖永礼觉得要想在职场有所作为,比较靠谱的奋斗还是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比如说,假如能在丝网印刷技术方面成为专家,那么即便在海华得不到重用,也会有很高的几率被其他厂高薪聘用。那样,罗双双的父母就没有理由不接受他,到那时,他就可以自豪地告诉罗双双的父母:
“我可以保证你女儿的幸福,我可以为她在东莞市买房、买车、过好日子,可以保证我和罗双双的孩子将来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他更可以昂首挺胸地对罗双双的两个哥哥说:
“我娶罗双双不是贪图你家的钱,我不是一个吃软饭的人、我不是一个依靠父母的人,我是一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生活得很快乐、很自豪、很有尊严的男人。”
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之后,肖永礼也就清楚了每天必须努力的具体内容。为了尽快提高在丝网印刷方面的技术,他除了在上班时间努力争取尽量多调机、多实践、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之外,还在业余时间多方收集和查询有关丝网印刷技术的资料。他相信在这方面,他的大学三年的汉语言专业没有白费,他在语言方面扎实的基础和训练有素的思维锻炼,能让他比同样工作在丝网印刷第一线的其他工人更有优势。也许别人通过一年的反复操作才能感悟到的东西,他通过一个月的理性分析思考就能得到。
为了尽快提高在丝网印刷方面的技术,肖永礼和罗双双决定到厂外去租房同丨居丨。那样可以有更多时间,在更加良好的环境中在业余时间钻研丝网印刷技术,同时也能得到罗双双更好的照顾。当然,他们也可以更加充分地享受爱情的甜蜜和生活的快乐。
2007年的时候,肖永礼和罗双双的月工资收入合起来已接近5000元,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房租他们来说不再是什么太重的负担。
为了在网上寻找资料,也为了满足罗双双的上网爱好,他们还在出租屋里安装了宽带。他们购买了两台电脑,各用各的。罗双双用电脑上网,顺便帮肖永礼寻找资料,肖永礼则用电脑记录每天的工作体会,对车间里的印刷状态、数据等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对策。
“通过对印刷不合格品的数据分析和成因分析,找出解决的对策,是迅速提高丝网印刷技术的捷径。”这是日本印刷专家小林先生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肖永礼听进去了这句话,并落实在行动上,因而受益匪浅。
为了对海华厂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研究,肖永礼得到了罗双双极大的帮助,她暗中将坪山镇海华分厂品管部的相关资料用u盘复制给他。这不但让他掌握了他所在车间的质量状况,还对全厂的整体质量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能更加确切地跟踪把握他在印刷工段的改善对最终产品的质量究竟有了多大的效果。
肖永礼和罗双双的同丨居丨也让他体会到了女人对男人为什么那么重要,这让他更加同情起他那孤独一人在永泰镇打工的父亲肖守义。他可以想象出父亲每天的生活状态:一个五六十岁的老男人,背井离乡,孤独地住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清晨起来,锅冷灶灭,没有一口热水。用冰凉的自来水下洗完脸、刷完牙,匆忙赶去工厂食堂吃那千年不变的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面对的是注塑机、发电机、塑料味、柴油味,还得处理职场的各种烦心事,又是倾听部下的牢骚,又是接受上司的训斥。好不容易挨到下班,晚上又接到了加班抢修的通知。总算忙到深夜,却重归没有生气的、寂寞的、冷清的、孤独的出租屋。关上灯,屋子里黑黑的,睡不着,睁着眼睛等天亮。
每次想到这里,肖永礼都会为父亲感到伤感不已,父亲为了改变他的命运几乎奋斗了一辈子,可是结果似乎并不理想,而自己现在也无法更多地去照顾父亲,更无法照顾远在故乡的母亲,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每个月和罗双双去永泰镇看望父亲的次数从一次逐渐增加到两次、甚至三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