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传奇:无优势求职》
第40节

作者: atong2439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都比我高许多。”李爱琴肯定地说,“以前我们厂的台干经常给我们上技术课,指导我们怎样提高印刷技术。可是后来发现培养出来的人都跳槽去了其他厂,有些还是去了竞争对手的厂,就不怎么给我们培训了。反正,印刷机的设定参数都是他们提供给的,如果印刷中出现了大的异常,也是由他们来处理,只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他们设定好的数据去操作就可以了。”

  “这也算是防止员工跳槽的一个对策,”肖永礼点头称是,不由说到,“怪不得我会觉得丝网印刷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原来我真是还没有入门啊。”
  “是啊,你都来一个多月了,一次培训课也没有上过。以前每个星期都会上一次。”李爱琴认同地说。
  “丝网印刷操作工与丝网印刷工程师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每天印刷开始前设定印刷机的条件时,都是按照作业指导书上规定的参数进行设定的,这就是操作工。工程师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和印刷效果设定印刷最佳参数的人。”李姐想了一下,补充说:“另外还有一点,操作工的工作,只管完成每天上司给我们的印刷任务。究竟我们印刷的产品有多少合格率,我们不是很关心。除非QC抽查发现我们印刷的产品严重不合格才会让我们停产,然后让工程师来调机,我们自己是不能随便调的。因为我们不懂得怎样调,可能会越调越坏。大多数情况下,假如出现大量的不合格品,QC会报告工程部,让他们派工程师来处理。”

  “那些工程师是都是台干吗?”
  “不,也有几个是和我们一样,是从普通印刷操作工中培养起来的。”
  “他们进厂几年了?”
  “时间有长有短,不过海华厂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厂是2000年建的,最多也不过五年。这里的几个大陆籍印刷工程师都是从老厂派来的。”
  李爱琴介绍的这个情况让肖永礼感到很振奋,也就是说,他们也不过是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就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丝网印刷工程师,那么只要我努力,也是很有希望脱颖而出的。

  在随后一段日子里,肖永礼又从其他同事那里了解到许多关于海华集团的情报。据说,台湾海华集团的丝网印刷技术是从日本一家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牌丝网印刷公司绿马科株式会社购买的。海华集团首先派遣台湾总公司的一批技术人员去日本绿马科公司的印刷工厂研修学习,然后再邀请日本绿马科公司的印刷专家去海华台湾工厂指导。台籍干部通过这样的学习之后,被派来大陆工厂指导生产触摸屏。

  肖永礼终于逐渐了解到,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丝网印刷工程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丝网印刷是一门综合技术,除了怎样操作印刷机之外,还包括怎样制造或选择印刷网版、怎样选择印墨、怎样调色、怎样选择和使用刮刀、怎样选择印刷材料等等。
  肖永礼并没有被这些难度所吓到,反而激发了奋斗的热情。他担心的是丝网印刷没有什么技术性,一旦知道了有可学的技术,他前一阶段的动摇反而消失了。在这之前,他所想到的学习丝网印刷技术途径,局限在李爱琴所会的范围之内,从这之后,他将眼光投向了全车间,投向了那些偶尔出现在车间里的丝网印刷工程师身上。
  肖永礼注意到,海华公司所有的新产品都是在台湾工厂试产打样,做出样品之后,将摸索出来的印刷参数等传给大陆各分厂,大陆各分厂按照其要求进行批量生产。
  可是每次新产品投入量产的时候,总不能一次性成功,几乎每次都要对台湾提供的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改。这些印刷参数的修改都是由海华厂的丝网印刷工程师来完成。肖永礼有心偷学技术,把握一切机会凑上去看,却总也看不明白。不过心里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台湾工厂设定的参数在这里无法通用呢?
  直到几年之后他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正是丝网印刷的特性所在。制约丝网印刷效果的要素很多,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哪怕微小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印刷效果,比如刮刀的角度稍微有点不同、或者稀释剂掺入量稍微有点变化、或者网版的乳剂厚度稍微有点厚薄不同等、都会给印刷效果带来很大的变化。更加复杂的是,有些要素是相互矛盾的,就像我们用三原色去调色,任何一种颜色加多了或加少了都会影响调色效果。

  (未完待续)
  2009-12-15

日期:2009-12-16 20:20:09

  第十三章,偷师学艺遭挫折,温柔乡里寻慰藉(5/3)
  肖永礼对丝网印刷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工作也比以前积极了许多,除了做好自己负责的印刷机操作之外,还不时主动去关心其他印刷机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其他印刷机出现了问题,只要有工程部的工程师来调试,他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和借口,凑上去看。他知道,不能指望任何人主动教他印刷技术,唯一的机会是自己去偷学。

  有一天,他看到工程师来到8号机台调试,他连忙对和他负责3号机的李爱琴说,我过去看一下。李爱琴知道他的心思,每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主动承担起两个人的工作,以便给他腾出时间去偷学技术,便点头说,快去快回,马上要换网版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肖永礼抱拳冲她做了个感谢的动作,就随手拿了一块无尘布,悄悄地离开自己负责的3号机台向8号机台靠去。8号几台印刷的是银回路,断线、针孔不良比较多,可是压力一加大,毛边、锯齿不良又多起来。工程师翻来覆去也调不好,肖永礼站在后面看得入神,渐渐地也看出了点门道,正在暗自琢磨什么样的不良状态,应该调试机器的那个部分。他这里边看,边想,正进入一种若有所得的怡然状态时,突然听到一声断喝:

  “肖永礼!你不在自己的机台上干活,在这里看什么?”
  肖永礼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台干崔主管正板着脸看着他,他心里一惊,连忙挥舞一下手中的无尘布说:
  “我那里要换网版了,来这里取点洗板水。”说完就把8号机旁边的洗板水瓶取过来,对负责8号机的操作工说,“我用一下,就送来给你。”然后赶紧溜回了3号机台。李爱琴这时已经换好了新的网版,正在调试。
  “你怎么到现在才来?”李爱琴假装生气地问,肖永礼笑着小声说,“不好意思,我看得入神,忘了时间。刚才被催主管发现了,幸亏我溜得快,否则又要被他骂了。”
  “哎,看来要学点技术还真是不容易啊。”李爱琴同情地说。

  肖永礼也觉得这样偷偷摸摸地学技术很窝心。他所负责的是玻璃印刷,是在蚀刻加工前的印刷工序,印刷要求相对比较低,几乎没有什么故障,印刷要求比较高的是银回路印刷。即便是银回路印刷,也不是天天会出故障,因此工程师来车间调试的机会不是很多。难得有一次机会,也无法很好地学习,这样下去,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全套的印刷技术呢?

  肖永礼尽快掌握印刷技术的渴望越强烈,他对学习技术的现状就越不满、越失望。渐渐地,他学习印刷技术的热情又冷了下来,假如不是因为每天从李爱琴那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快乐,换句话说,假如不是因为李爱琴在海华厂,每天和他一起工作,也许他已经离开海华厂了。
  肖永礼学习丝网印刷的心渐渐地淡了,每天上班下班最大的快乐是能和李爱琴在一起,同出同进,好得像一对恋人一样。李爱琴虽然拒绝和他单独出去约会,却并不回避他下班之后的接近。
  下班之后,肖永礼虽然还不能与她单独约会,但却可以在公开场合一起玩,只要有其他同事一起参加,不管玩什么,只要肖永礼约她,她都不会拒绝。遇到星期天不加班,肖永礼只要再约一两个女同事,就可以她一起去镇里逛商场、游公园、看电影什么的。有的时候,肖永礼仿佛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
  有的时候,夜深人静,肖永礼也会扪心自问:肖永礼啊,肖永礼,难道你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打工,就是为了每天开心地陪李爱琴一起打工吗?难道就是为了当一个每天重复简单劳动的丝网印刷操作工吗?你忘了娘还在家里苦苦地等待着你将爹带回去吗?你这样继续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在广东安家立业、把娘接过来安享晚年呢?李爱琴就是你所追求的理想爱人吗?你放弃真心爱你的罗双双去追求到目前还没有接受你的李爱琴是理智的选择吗?你对李爱琴的喜欢和追求究竟有多少成分是爱情?有多少成分是情欲?有多少成分是寂寞?你真认真想过吗?

  想到这里,肖永礼会感到困惑,感到自责,感到惭愧,又忍不住暗自发誓要振作起来,不能再整天沉溺于对李爱琴的爱恋和追求之中,应该多点心思放在学习和钻研丝网印刷技术上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