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46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陶澍个人日常也十分注意以身作则的,以“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为座右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不仅如此,对下属也是管束很严的,当时人民就传说“陶文毅督两江,严禁僚属冶游。”部属也争相效仿。原江宁知府愈德渊在他下面任盐运使。初到扬州接任运库如洗,经过他勤政精治,第二年就有三百万两积累。离任时,自己却两袖清风。接任的李廉访也是一尘不染,诸务肃然。
  陶澍的廉洁之风也影响感染和教育了家人。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陶澍病逝在任所,当地绅商和百姓,感其清德,捐集白银四万两相赠,他夫人黄德芬力为拒之说:“夫子生无亏,死无歉,家世儒素,生计非所救,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
  日期:2022-06-09 06:45:38
  不一样的曾国藩(93)
  第十三章
  湖湘人才之喤引 大清陶澍第一人(下)
  “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
  陶澍身兼仕林学界,身体力行提倡改革,周围聚集了一大群有志士人、官员,互相切磋,互相砥砺,推动了“经世致用”风气的发展。史学家萧一山:“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此说虽大体不差,但却囿于湖南一地,然陶公识人,却不仅仅没有器具。

  卓见慧眼识英才。陶澍并与贺长龄、魏源等人为莫逆之交,魏源帮助陶澍革故鼎新,策划漕运、盐业等实务大政。陶澍拔左宗棠于微末,识胡林翼于幼时,后来陶左二人结为儿女亲家,胡林翼则成为陶的贤婿。左、胡二人后来名震天下,皆为晚清名臣。林则徐是当时为数不多注重事务的官员,他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加强对外抵抗的力量。禁烟上,陶澍坚决支持。陶澍病逝前,专向道光皇帝举荐林则徐继任两江总督,称他“才长心细,识力十倍于臣”。

  政绩卓著结知己。魏源和陶澍都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不仅情感相投 ,而且思想高度一致。他们鄙弃空谈,倡导实学;正视现实 ,针砭时弊;重视调查 ,实事求是;兴利除弊 ,倡行改革。
  他们既是道光年间海运的首倡者 ,也是两淮盐政的改革者 ,兴修水利的实行者 ,货币改革思想的设计师 ,在对待鸦片问题上 ,他们同是力主严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陶澍和魏源,作为中国近代史是两颗耀眼的明星,互为倚重、相帮相助,成就了永垂后世的事业。有史者称:道光时期的所有重大改革,都是由陶澍发起 ,陶 、魏共同设计 、共同执行。如果没有陶澍 ,魏源只能止于纸上谈兵;没有魏源 ,陶澍的改革则缺乏理论先导。魏源与陶澍的结合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样板 ,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示范!

  陶澍对魏源非常器重 ,延为幕僚 ,直至自己逝世。魏源入幕后 ,陶澍的文稿几乎全是魏源代笔。即使在临终前夕 ,陶澍也“口授行状 ,请魏源捉管代书 ,上之史馆”。魏源对陶澍也十分敬重 ,陶公弃世后 ,他为陶澍撰墓志铭 、神道碑铭 ,称赞陶澍”为翰林能诗,为御史能言 ,及备兵川东 ,摘伏发奸 ,又为能吏。”并撰挽联感念陶公的知遇之恩 ,联曰:
  知遇感殊深 石屋印心牖北垂询商大计
  诚恩诚普及 灵车返里 江南遗爱念宏观
  曾氏自幼即神交故人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小陶澍32岁。道光十六年(1836),曾国藩两次科考失败,深感自愧:
  韶华弹指总悠悠,
  我到人间廿五秋。
  自愧望洋迷学海,

  更无清福住槽邱。
  匣里龙泉吟不住,
  问子何日斫蛟鼍。
  虽然如此,但有着“倔强”之性的曾国藩并不服输,特意转道金陵,向乡贤陶澍请教学问与求仕之道。却因陶的门客李子木自作主张,为陶澍挡驾,三年后,陶澍病逝,故终其一生,曾国藩未能与陶澍见面。
  但无论如何,陶澍都是对曾国藩的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陶澍对曾国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道光时期,陶澍不仅是“湘系经世派”的领军人物,令湖南文人士子和官僚均以陶澍马首是瞻,而且是最被仰慕与钦羡。曾国藩全心致仕、笃信理学经世,更以陶澍为表率。从他专程绕道江宁(似乎命运中注定曾氏与江宁有缘,那么早就与江宁有意无意地发生联系)拜访陶澍的目的虽未实现,足显其仰慕陶澍之情。
  陶澍对曾国藩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萧一山说:“中兴人才之盛,多萃于湖南者,则由于陶澍种其因,而印心石乃策源地也。”
  如果“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物不能蔚起”。陶澍被湘人称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宗主,曾国藩就是其培养和影响下的杰出人才之一”之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期:2022-06-10 07:06:23
  不一样的曾国藩(94)
  第十三章
  湖湘人才之喤引  大清陶澍第一人(下)

  “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
  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萧一山先生说:“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
  “喤引”,本意是指古代的官员出行时,在前面的骑卒开路喝道,引申为引导、带领之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领军人物。
  连张之洞、张佩纶提起他,都说:“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澍)为第一。”还把陶澍比作晚清时期全国人才发生、发展的“源头”,就像黄河发源于昆仑山、长江发源于岷山一样;说曾国藩则是以陶澍为“源”的各类人才中的一员。可见,陶澍和曾国藩的关系,前人早有定论。但,说起陶澍的人才建树,却不得不赘述一二:
  理学经世完备。清乾隆以后,一些守理学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对空疏的理学进行改造,他们在宗义理的同时,强调致用,阐扬理学的经世传统,陶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一方面“守程朱”,以理学为学问之根底;另一方面,抨击理学末流空谈心性,并把经世之学引入理学中,将经世理论用于改革实践。

  曾国藩继承陶澍理学经世思想,于咸丰年间崛起后,从学理上对这一思想进行阐发,进一步完善了理学经世理论。
  吏治积弊整肃。曾国藩洞悉官场积弊,他说:“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对于循私枉法,曾氏也予以无情的揭露:“今天下郡县牧民之吏,大抵以刑强齐之耳任,蚩蚩者自为啄息,怒喜一不顾问。至其犯法,小者桎梏,大者弃市,豪强者漏网,弱者糜烂,苟以掩耳目而止。”
  曾国藩亦如陶澍一样十分重视社会风俗。他对当时日下的世风提出批评:“民之情好声利而恶淡泊,浅者趋死禄仕,深者博文多艺,猎取浮誉,亦足降其好胜之私。”曾氏对于士风败坏尤为痛心:“今世之士,自束发受书,即以干禄为鹄,惴惴焉,恐不媚悦于主司。得矣,又挟其术以钓誉,而徼福禄利无尽境,则干人无穷期。下以此求,上以此应,学者以此学,教者为此教,所从来久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