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张作霖与其所处的风云时代》
第43节作者:
待到花儿开时 日期:2012-03-07 21:00:13
拜将当天,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场面很是庄严!可是由于敌我势力悬殊,黄兴只坚持了24天便乘船东去了。攻城的冯国璋备受朝廷嘉奖,封冯国璋为二等男爵。这个时候袁世凯电告冯国璋停止进攻,老袁另有别的打算了。贫民出身的冯国璋受此皇恩,激动的几天没有睡好觉,充分发挥了一根筋的精神。电告隆裕太后,请求朝廷拨发军饷400万两,自己就可以独立平定叛乱!朝廷好是兴奋半天,竟然有如此忠义之人,可是隆裕号召宫女把自己的私房钱、首饰都卖了也凑不够这400万两饷银。就在清廷准备亲自召见冯国璋时,袁世凯抢先一步,派段祺瑞到汉口,接替了冯国璋的位置。
原来,袁世凯有他的想法,在武昌黎元洪的那点兵将,袁世凯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只要自己一声令下,他们只有逃跑的份。可是现在全国都已经是纷纷独立,自己要是带兵把这些叛乱全部平定,自己的六镇新军也要遭受重大的损失。如果能利用大兵压境的时机,和革命党人、立宪派达成双方共赢的和解,这样无论是对于保存自己的实力,促成自己终身追求的君主立宪的理想,还是让老百姓免受战火的涂炭,都是多赢的选择。袁世凯频频向革命党发出谈判的信号,可是这些热血的革命党人,刚刚起义成功,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已经看见了共和的曙光,哪里还有谈判的心思。袁世凯一声令下,军队攻下汉阳,黄兴离开。
那就坐下来谈吧!袁世凯派唐绍仪南下谈判,袁世凯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是保留君主制度,虚其君权。效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革命党人则坚决要求取消帝制,实行共和。但是如果袁世凯能够帮助取消帝制,大家则可以推举袁世凯为共和国总统!
日期:2012-03-08 19:40:42
这个时候另一个重要人物孙中山出现了,武昌起义成功的时候孙中山在美国的丹佛,当他在报纸上看见了起义成功的消息,欣喜若狂,立即为起义的军队筹措粮饷,虽然没有筹集多少,毕竟尽力了。这个时候黎元洪和黄兴对于革命总管事的位置争夺得很热闹,互不相让。后来大家想了想,还是采用和折中的办法吧,让革命资格最老,名气最大的孙中山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的誓词是这样的:“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义,文实尊之,以忠于国,为民服务。至专制政府即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帮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立誓于国民。”未出山便想着功成身退,可于美国国父华盛顿媲美了。
孙中山就职为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很生气!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大将发表通电,赞成君主立宪,如果少数人一意孤行采取共和,我们将誓死拼命抵抗!孙中山这个临时大总统本来就是权力斗争折中的产物,手里一没有权二没有钱,除了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头外,没有办法统一调动各派力量。和袁世凯相比,袁世凯有雄厚的军队为后盾,开明的政治形象,在当时中国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党心中,有着丰富从政经验的袁世凯相比多年流亡海外没有一点从政经验的孙中山,袁更适合做民国总统,只要满清退位,俺们就推举你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好吧,那就再谈判吧!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在思想上还是趋向于实现自己毕生追求的君主立宪国体的,无论是从他受到的儒家忠君思想方面,还是发自于立宪后自己为内阁总理可以大权独揽。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和国人的思想,君主立宪更适合在中国施行。保住满清,自己也可以博个世受皇恩,忠君爱国的美名。革命党人则坚决要求推翻满清施行共和,让一个腐败的异族再以皇帝的名义统治自己,是革命党人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就这样谈来谈去。期间,甚至有革命党人去暗杀袁世凯,可见革命党间各自为战,组织混乱。袁世凯见大势所趋,并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
看来清帝是必须退位了,那就详细谈吧!袁世凯还是个念旧情的人,没有把事情做绝,给清室的提出优待条件很优厚,他入宫对隆裕皇后说:“海军已经全叛变了,其他陆军也叛变了,只剩下北洋六镇了,自己也是无力回天,还列举了法国大革命皇室被推上断头台的故事吓唬隆裕太后,不如接受优待条件,同意共和。”隆裕太后相比她的姑姑慈禧太后的能力那可以差得太远了!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听见袁世凯一说,马上吓得麻了爪,除了哭也只好宣布退位吧!这时候咱们六岁的末代皇帝溥仪还被抱在隆裕太后的怀里,只知道玩呢。溥仪三岁登基,六岁就稀里糊涂的退了位,真所谓三岁孩童三载福。
就这样,最后一个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人来不急反应怎么回事。诧异的相互疑问,“中国怎么没有皇上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