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使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跟厨师的手艺没什么关系,他明白自己被人忽悠了。按陈平前后的态度对比,作为亚父身边的人和作为项王身边的人所受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看样子饭局是没法再继续下去了,楚使愤怒地冲出了饭馆,马不停蹄地出了城。把城里的所见所闻都如实向项王进行了汇报。
日期:2009-10-08 10:22:44
但见武松一棍打过去,只听的来招底气十足、底蕴浑厚、声如洪钟大吕、音如铜锣开道,吓得那老虎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它跑啊跑,一口气跑了大约五六公里,心想终于没事儿啦,武松啊武松,你就是再厉害,也是鞭长莫及啊。可惜它还没来得及串第二口气,只见武松那棍已经赶来,打得猛虎眼冒金星,口吐白沫,吐气如兰:“你怎么这么长!”
日期:2009-10-08 10:25:10
范增之死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项羽听了楚使的话,对范增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转就转出大事非来。
这个时候的范增还蒙在鼓里,他不顾年老力衰,不停地劳碌着,不断地出谋划策,希望早日攻下荥阳来。而项羽此时心思并不在攻城上,原因是:范增的事还没有调查清楚。
攻城攻得好好的,怎么就停下来了呢?范增坐不住了,就去问项羽。见了面他就直话直说了:现在乘敌人粮道被破,正是进攻荥阳的良机,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
你直,我比你更直。项羽这回丝毫都没有给“亚父”面子:我就不听你的,看你怎的?这样的语气已经很严重了,类似与你唱反调的赌气行为一样,你要这样,我偏生就要那样,反正就是要和你对着干。
君臣之间说这样的话明显是一种极为不信任不满意的态度了。这一句也罢,项羽生怕范增没弄明白似的,末了还补充了一句:只怕我一进荥阳城,被人卖了我还帮人家数钱呢!
范增开始还被项羽的话弄得莫名其妙,但后面这句话就算是傻子也明白什么意思了。他没料到项羽居然还会对他起疑心,心中很是失望,便借口“天下大事已定”为由要“告老还乡”。
其实他这完全是试探项羽之意,要他迷途而返,消除对自己的误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项羽当时嘴巴像贴了膏药似的,连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这下范老头子下不了台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是怎么也收不回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开始这几天他走得很慢很慢,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项羽能来追他。在他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能帮他打下天下后,功成名就时再荣归故里。
然而他没有等到“萧何月夜追韩信”那动人一幕,多少次他回回头看走过的路,就是看不见他想要等的人。终于,范增绝望了。
他当初参加革命时,家乡人都对他一大把年纪还有这种举动表示很不理解。因此,封了历阳侯后,他便派人到家乡去报喜,那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候。可现在却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了,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悲愤、痛苦、无助和苍凉?
精神上的打击,加上奔波的劳累,走了不到半个月他日益消瘦不说,而且身上还长了个小红疮。别看一颗小小的红疮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红疮却要了范老先生的命。
当时路上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范老先生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个结,这颗红疮随后如雨后春笋般猛长,最终范增就是因为这颗大红疮的破裂带着无限遗憾含恨而去。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仅仅是“忽然而已”,一切的音符便戛然而止。一切的构想、激情、生命,都成灰烬。他临死前终于感悟到了,原来他苦苦追寻的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如白驹过隙。追了一辈子,求了一辈子,那又如何?还不如快快乐乐开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可惜他明白得晚了点。
日期:2009-10-11 12:19:37
第二十章 丧家之犬
化悲伤为力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很早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小孩问爸爸,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文盲爸爸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年少的弟弟不努力读书,年长的哥哥就会很伤悲。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努力”做好,免得将来“徒伤悲”。
范增死后,项羽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伤悲”。人就是这样,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还好,痛定思痛的项羽终于从梦中惊醒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原来都是刘邦的反间计作怪。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还算是悬崖勒马。这个时候他又表现出果断英勇的一面,把钟离昧等人都招来,用很真诚的语气向他们道歉。这对一向心高气傲的项羽来说是需要勇气的。既然项羽都如此了,那些部将也都个个感动得一塌糊涂,纷纷表示会全力攻汉。
应该说项羽的及时醒悟为时不晚。他此时就像是一只发怒的狮子,发誓一定要把刘邦这只羔羊吞进肚子里去。冰释前嫌后,钟离昧等人对荥阳进行了疯狂的大轰炸,那架势就好比美国轰炸伊拉克一样,一个猛攻猛打,一个默默地挨打。刘邦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因为城门随时都有被楚军攻下来的可能。
这时张良和陈平等谋士也黔驴技穷了,眼看这回真到了“山穷水尽”,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刘邦“柳暗花明”起来。
这个人的名字叫纪信,他和刘邦是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目睹过刘邦斩那条白蛇的义举。纪信站出来后,就“扑通”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恳求刘邦:“大王,您先逃出城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逃,刘邦早就想过千万遍了,但问题是城外被项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铁桶似的,天空连一只鸟都飞不过去,他想逃又咋逃呢?纪信既然敢站出来说能逃,自然是有办法了。
他的办法只有两个字:诈降。诈降的方法很简单,让人扮成汉王的模样去诈降,迷惑敌人,然后汉王乘机逃走。
好主意!只是谁愿意来做这个“替死鬼”呢?纪信没有让刘邦去找人,因为他愿意承包这份苦力活。
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这叫舍己救人。从这一点来看,纪信的思想品德的确是很高尚的,虽然他当时的解释很坦然、很平静,也有点理所当然:城破了臣也是一死,如果我一人之死能换取千万人的性命,那么我这一死也就很值得了。他果然不愧是跟随刘邦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练就了高人一等的人品。
有了纪信甘当替死鬼,陈平胸中那点原本快用完的才华突然又迸发出来一些灵感来,他眼珠那么贼溜溜地一转,居然想出了突围的万全之计。从事后来看,陈平在这场荥阳保卫战中立了大功,风头直盖过了大军事家张良。
项羽接到刘邦送来的“投降信”后,脸上顿时像盛开了一朵花。他大笑起来,这笑声震天动地,直透云霄。
日期:2009-10-14 22:37:29
真假难辨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无论从外表和声音都察觉不出丝毫破绽来。这连他师傅唐僧都没法分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刘邦诈降成立的前提就是弄了一个假冒他的纪信来做替死鬼。
不过这个假不是说纪信打扮得跟他一模一样,连项羽都分辨不出来,被他蒙混过关了,他这个假只是幌子。为什么说只是一个幌子呢?我们接着看故事吧。
投降这一天选择在晚上。
准确地说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公元前204年5月的那个晚上,紧闭了数月之久的荥阳城门终于在一声“吱呀”声中打开了。清脆的声音惊醒了钟离昧,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后,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此时,楚兵们高举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先期出来的是一群老弱病残和妇女,稀稀落落,走了大半夜,一直持续到天亮,不要以为刘邦这边的效率太低,这是他们的金蝉脱壳之计!
日期:2009-10-20 21:33:45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天快蒙蒙亮的时候,刘邦的投降仪式正式开始了。几个没精打采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缓缓推着一辆雕有龙凤花纹的龙车出来了。龙车虽然慢得像蜗牛爬步,但在漫长的等待后,车越来越近,透过薄薄的车帘,刘邦的头影若隐若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