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荥阳后,英布首先要去见他的新主子了。汉王接见他的地点不是大厅,而是在内室里。
选择内室来见客,这在当时是很没礼貌的事,粗粗一看,这似乎不符合表面功夫一流的刘邦的“礼贤下士”的风格。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刘邦已经喝醉酒了。醉了酒,失态也就难免。
这样怠慢的待客之道,英布自然感到不爽了,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爽归不爽,他还是很恭敬地向刘邦行了礼。刘邦在酒精的麻丨醉丨下,随便问了他几句家常话,然后手一挥,叫随何安排他去歇息。
出了内室,英布不干了,对当初逼他上贼船的随何一阵吹胡子瞪眼,嘴里唠叨着说“汉王怎么能这么对我”之类的话,然后便要拔剑自刎,幸好随何及时阻拦,才免去一场血光之灾。接下来,随何充分发挥三寸不烂之舌的特长,对刘邦的“罪刑”进行了滔滔不绝的解释和辩论。
事实上,随何的“废话连篇”为留住英布起到了“延时”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当时英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九江王,但对刘邦和项羽任何一方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砝码,甚至可以说他将决定楚汉之争最终走向。
英布的重要性,醉酒后的刘邦给忘了,因此他即将面临这个举足轻重人物流失的严重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张良宏伟的三步走计划最重要的一步“搞定英布”将功亏一篑,楚汉之争胜利的天平将完全倾向项羽那边去。关键时候还是得看张良的。由于随何的“延时”,张良马上为英布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为了拉拢这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张良可是花了不少工夫。首先安排两排威武的士兵跪着迎接九江王的到来,这极大地满足了英布的虚荣心。然后张良出场了,他说道:我先替汉王为大王接风洗尘。(他说这句话时极力维护了汉王的面子,省略了一句:汉王因为喝醉了酒。)
接下来大摆宴席,张良自知酒量有限,拉上了陈平,充分发挥了东道主的优势,两人你一杯我一杯轮流敬英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说,还有歌女做伴,就这样,张良首先把英布“稳”在了汉营中,这给第二天刘邦彻底收服英布赢得了时间。
果然,第二天,刘邦把虚情假意的一贯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亲自接见英布后,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马上派人到九江把他的家眷接来,以防卑鄙小人项羽下毒手。总之,对于刘邦的这次接见,英布心里只有两个字:感动。
就这样,英布算是基本被刘邦搞定了。而彻底帮刘邦把英布搞定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项羽。因为这个时候,项羽在九江把英布的全家老少全都血洗了!这下,项羽算是帮了刘邦的大忙了,英布对他恨之入骨,誓死血债血还,从此死心塌地地跟随汉王了。
值得一提的是,彭越也早就被刘邦收服过来。这样张良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全部实现了。韩信、彭越、英布三大旷世奇才积聚到刘邦身边,在经过彭城惨败后,他又有了可以和项羽抗衡的资本了。
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真正的决战一触即发。
日期:2009-09-15 23:23:12
刘邦的小动作
在刘邦和项羽第二阶段战争开打前,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几个小动作。动作虽小,却对日后整个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动作一:封太子建根据地。
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夺天下的决心,刘邦听从萧何(久未露面的萧何该露脸了)的建议,把那个在逃难过程中被他几番推下车的刘盈封为太子,很好地稳住了人心。并且根据形势所需,他还把对抗楚军的军事根据地建在了荥阳,他亲自坐镇荥阳指挥军马调动。
而萧何依然留在栎阳,服侍年幼的太子,处理朝廷的事务,负责军马粮草的征集,进行兵器衣食的运输,为刘邦在前线的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用人的确是一流的。萧何没有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的军事才能,却有很好的组织策划才能。让他管理国家内政和后勤,正是知人善用。而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和善于带兵征战的韩信在前线出谋的出谋,带兵征战的征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和潜能,难怪后人公认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
在帷帐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运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都用不好,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扯远了,还是先来看看刘邦在荥阳的第二个小动作吧。
日期:2009-09-15 23:30:50
小动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说第一个小动作是对内,那么第二个小动作就是对外了。前面已经说过,彭城一败后,原先归降刘邦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这里面还漏了一个人:魏王魏豹。
魏王魏豹被刘邦黏在身边,一直找不到离开的理由,所以心里也有点着急。楚国现在太强大了,哪一天攻过来,自己也会受牵连,于是便向刘邦打了个“老母有病,须得探望”的报告。
母子情深,无可厚非,这样的事总不能拒绝吧?刘邦想也没想就批准了。哪知魏豹前脚刚走出刘营,后脚就转投了项营。
刘邦这下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少了个魏王就少了一份力量,而项羽那边多了个魏王就多一份力量,此消彼长,这让原本就处于劣势中的他感到了危机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离自己而去,得劝他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外交官”郦其食出马了。只是他这一次外交却以失败告终,魏豹心意已决,根本就不想再“回心转意”了。郦其食打破其外交失利零纪录后,刘邦不干了,决定立即起兵去摆平这个魏豹再说。
行军打仗的事该韩信出马了。韩信领命后,二话不说,带着曹参和灌婴就出发了,他们很快就抵达了晋津。到了这里就没有再走了,因为前面有一条黄河挡住了去路,而黄河那边就是魏王魏豹的地盘。魏豹早已在黄河对岸步步为营严加防守。因此,如何渡河成了摆在韩信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接下来就看韩信的表演了。到了晋津后,韩信并没有急着率兵渡河(那样伤亡肯定惨重,而且还不一定能渡过去),而是在黄河边上四处转悠起来,别看他转悠得很清闲,却是有目的的,他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河对岸的魏军防守很是严密,只有上游的夏阳守兵甚少,是个空当。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为什么魏王在关键的夏阳却疏于防守呢?原因是这样的,夏阳一带因地理位置特殊,根本就没什么树木,船只很少很少,想渡河几乎是插翅也难飞过来。魏王认为这夏阳是安全的地方,所以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来守。但这对韩信来说已经足够了。
韩信马上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手下两员猛将曹参被派去带人到山里采木材,当砍柴的樵夫去了;灌婴被派到附近集市上去收购瓦罂,当了一回采购员。两大将军不明所以,晕乎乎地办好各自的事后,韩信依然在玩深沉,他二话不说递给他们两个一人一个锦囊。锦囊里叮嘱他们用木材和瓦罂造木罂。
木罂的造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木桩夹住罂底,四周捆成方格,然后往里放上罂,最后再把木罂连合起来,在水中便风吹不散雨打不落了。但渡河的船都已准备好了,现在还来造木罂,是不是白天点灯多此一举呢?纳闷归纳闷,两大将军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
韩信对木罂验收合格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指挥渡河行动了。他首先令灌婴带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们摇旗呐喊,做出要抢渡黄河的样子,吸引河对岸魏军的注意力。然后带领大部队抬着木罂乘夜向夏阳进发。到了夏阳后他令众人放下木罂,让士兵们坐进木罂里,在夜色的掩护下,向黄河对岸划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