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那些事儿》
第15节

作者: 我是飘雪楼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许有人会有疑惑,章邯军和三国联军一样,都打了三天三夜的仗,此时居然还能够作战,难道他们是铁打的身子不成?其实章邯军本来就不是一般的军队,他军队中的人大抵是在骊山服役的囚犯组成的,服役时他们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累没受过?什么痛没尝过?这几天的连续交战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后面的进程很简单。章邯找到睡在地上的三国联军,然后就像切西瓜一样乱斩乱砍。
  项它闻到风声不对,来不及穿衣系鞋,就狼狈而去,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包括魏王、齐王在内的三国联军都成了刀下之瓜。
  听到项它的哭述,项梁知道章邯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了。与其等章邯来攻,到时候再被动地还击,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项氏集团大军主动地来到了章邯所在地东阿。不克东阿,誓不回军。项梁下了死命令。
  两虎相斗,闲话免谈。
  项羽手中的银戟出手了。章邯岂肯落后,挥出宝剑迎战。
  章邯打了这么多仗,从未一败,开始不免对项羽有轻敌之心,等两人交上手后,他才后悔莫及,因为对手比他更有能耐。就这样,战了几十个回合后,章邯知道他再不逃将性命难保,于是虚晃一枪便撤,章邯是聪明人,自然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道理。

  古代打仗很文明,将对将,兵对兵,主将能胜的话,这一战差不多就赢定了。章邯手下的士兵本来与项羽的士兵正打得难解难分,突然发现主帅这么拼命地逃跑,先是一惊,然后自然也不甘落后。项羽率兵猛追,章邯贯以出名的穷追猛打咬人战术,被项羽活生生地剽窃过来了。当然,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少露面的刘邦。刘邦带领他手下那一批兄弟,提着一个大麻布袋子,捡回那些价值不菲的战利品。

  章邯好不容易逃到濮阳,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濮阳是秦军的军事重地之一,项羽追来了也只能望城兴叹。项羽看拿章邯没辙了,心中一股子劲儿没处发,大手一挥,杀向了由李由把守的雍邱。这时李由的父亲李斯已被赵高陷害入狱身陷囹圄,生死未卜。李由正焦头烂额,哪里有防备?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早已成了项羽的刀下之鬼了。

  当然,这样重要的军事行动结束后,刘邦同志还是及时出现,分享战利品。就这样,项羽拼命地征战,刘邦却乘机大捞战利品,刘氏的势力已成迅猛发展之势。

日期:2008-12-24 11:33:17

  第八章风雨骤变
  武信君之死
  项羽的接连胜利让项氏集团声名远播,作为项氏集团的头领,项梁同样掩饰不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是啊,连章邯都被他们打败了,这秦军之中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他大手一挥,兵分两路全面打击秦军。一路进攻济水南岸很远的定陶,上次项羽大放异彩,这回攻定陶城的事他就当仁不让,亲自主刀出马了。另一路派项羽和刘邦去攻打济水边上的城阳(河南省濮阳附近)。

  一到城下,项梁才发现,看似小小的定陶并不好攻,城墙坚韧,防守极密,是块难啃的骨头啊。偏偏这个时候老天也不作美,项梁的军队才到城下,就下大雨了,而且这雨一下就没有停的迹象。项梁又不甘心撤兵,他第一次带兵攻城总不能让人小瞥了吧。但雨这么大,又不能攻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项梁没辙了,只好整天和士兵们躲在营帐里借酒消愁。

  那天夜里,倾盆大雨还在下,项梁听着帐外的雨声,又在饮酒消愁。就在这时,有一队人马却神不知鬼不觉,悄悄地向他的大本营靠近过来。不错,就是章邯和他手下的士兵。在这么漆黑的夜里,他们踏着这么泥泞不堪的路,是来提项梁的脑袋的。
  项梁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一声惨叫便定格成了永恒。
  章邯眼看一刀把项梁结果了,这群项军居然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心中的气就不打一处出来。太没礼貌了,得给你们点颜色瞧瞧。
  红色是什么颜色?
  绚丽而刺眼,壮观而凄凉。
  章邯此次偷袭的最后的结果是:项梁全军覆没。
  章邯见项梁死后,他认为项羽、刘邦已成不了气候,可从挥师北上去扫荡赵国了。后来章邯知道项羽和刘邦才是他真正的对手时,已悔之晚矣。如果此时他能乘胜追击的话,项氏集团和整个楚国都很可能面临彻底的灭顶之灾。


日期:2008-12-26 12:00:59

  楚怀王的政治会议
  项梁的死,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损失惨重。而年轻的项羽自然继承了项梁的衣钵,只是他毕竟还年轻,还没有项梁那种地位和权力。楚怀王乘机把军事的领导权给夺了回来。
  前面已说过,楚怀王即位时只是一个12岁的牧童娃。不过,别看他年纪小,自从当了大王后,举手投足之间悠然自得,神色自若,仿佛天生就是做君主的料。
  为了防止章邯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来攻。楚怀王听从刘邦的建议,把国都从盱台迁到了地理位置优越、城防坚固如铁的老革命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
  先把战事搁一搁,咱们先来提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宋义,项梁手下的一位谋臣。项梁在定陶军情怠慢、不思进取时,他就曾善意地提醒过项梁,章邯那人用兵神出鬼没,要提防他乘着大雨来偷袭。但当时项梁哪里听得进他的话?宋义眼看自己说的话被放屁了一回,愤愤地离开了项梁来到怀王身边,说项梁必败无疑。楚怀王对此执观望态度,套用一句围棋俗语来说就是:胜固可喜败亦欣然。项梁能赢当然最好,如果输了,他也喜欢,毕竟他对实权在握的项梁很是头疼,项梁不除,他这个大王当得实在太窝囊了。

  后来果然不出宋义所料,项梁兵败落得个荒尸野外的地步。楚怀王眼见宋义这般料事如神,自然对他刮目相看,便把他拉拢作心腹之人用。
  迁都彭城后,包括刘邦、吕臣、陈婴、英布等人都唯楚怀王马首是瞻。
  项梁死后,项羽羽翼未丰,虽然心里一千一万个不情愿,但只得顺应形势听从楚怀王调遣。在这种情况下,楚怀王招来朝中文武大臣,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会议上楚怀王首先发表对项梁同志吊唁之词,引得各位将领的一致共鸣。各大将领纷纷表示,要为项梁同志报仇,与秦军与章邯势不两立。此时项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是要这种效应。眼看时机已到,楚怀王这才轻咳了几声,清了清嗓子,宣布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此次他制定的军事行动分两步走。
  第一步:由宋义为主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军队北上救赵。

  第二步:由刘邦率另一支军队在南线(黄河以南)开辟战场,并向关中方向挺进。
  说是两步走,其实这两步是同时走的。因为楚怀王还规定,谁能先打败秦军,占领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关中王,这是一个挺有诱惑力的位子。
  其实这个战略步骤是怀王的心腹宋义想出的金点子。宋义以他敏锐的眼光分析了当前形势,当时是这样对楚怀王进言的:“章邯几十万大军均在攻赵,一围巨鹿,一堵棘原,陛下可派一将乘机攻魏,同时遣一猛将攻抚兼用,西向攻秦,直逼秦都,使章邯顾此失彼,如此,秦可破也。”
  单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应该说宋义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眼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之所以能灭秦,他这兵分两路的构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具有非凡的才能,并不代表就能做好一名统率千军的将帅,宋义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一章我们可以看到宋义离“纸上谈兵”究竟有多远。

  应该说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楚怀王原本是项梁所请来的一个挂名君王。在项梁兵败身亡后,楚怀王抓住项梁所犯下的军事错误,联合众将领,拉拢谋士宋义,说服陈胜起义军的接班人吕臣,又暗中争取到潜升股刘邦的支持,收回了兵权。并且按照宋义的提议,坚决而果断地制定了北上救赵、西向崤关击秦的正确战略方针,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次会议充分展示了楚怀王的才能,可惜他对项羽这样的贵族子弟本质和刘邦这样的流氓本性认识还不足,且他当时乃一文弱少年,又不能亲自带兵打仗,以致夺回的兵权又迅速地失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