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杜拉拉(一本专门为职场女性打造的成功指南)》
第18节作者:
丽婕 镜头回放
杜拉拉在DB拼死累活地工作,到头来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级别比别人低,工资比别人低,头也只好往下低。一不做二不休,倔驴杜拉拉开始“暗度陈仓”,暂时不管手头繁杂的工作,抽出时间去求职了。
跳槽,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几乎是职场生涯的必经阶段。虽然女人天生就有一种追求“安稳”的性情,但是真遇到了好机会,还是愿意跳过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跳呢?
有个著名的推销员叫马努杰,他在47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为207个公司工作过。算起来,他平均一年换5次工作,每两个月就辞职或者被辞退一次。他自己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最后成为人们的笑柄。专家根据马努杰的经历总结出了一种现象,叫做“马努杰的死亡回旋梯”。这是盲目跳槽、茫然没有目标、不停尝试寻找新工作的人的下场。所以,在跳槽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既然跳了,就要往“高处”跳,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
现在,我们来看看台北市第一位女性副市长李永萍的“跳槽”经历。
1986年,李永萍还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念书,她对戏剧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手建立创设起“环墟剧场”,在当时台湾风起云涌的小剧场运动中独领风骚,成为小剧场运动先驱。她尽情地搞怪,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她还响应赖声川的号召,带领一群同学搞集体创作,并把演出地点扩大到整个城市的任何地方,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剧场内,随时随地都在演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文艺界小有名气的李永萍得到了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有一次,李永萍导演了一出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举拿下大学生戏剧奖,其闪亮的表演立刻就被台湾舞蹈界的表演艺术家林怀民看中了。林怀民是当时的“大腕”,能够得到他的垂青,无异于搭上幸运直达车,以后的艺术道路不可限量。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李永萍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电视新闻专业,一下子“跳”到了纽约。
原来,李永萍有自己的小算盘。她虽然酷爱戏剧,以“文艺女青年”自居,但是并不愿意成为一个专业的戏剧演员。有著名导师带上舞台固然令人向往,但是那个舞台还远远承载不了她的演出欲望。她希望自己有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
三年后,她拿到了硕士学位,回到台湾担任电视台新闻部企业主管。这个时候的李永萍比较满足于自己“文化人”的身份,对政治还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自己应该“跳”进那个曾经不以为然的圈子,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政,这个转变让旁人大跌眼镜。李永萍回顾自己这次“跳槽”时说:“在台湾,文化人太弱势了,各种努力都会被泼冷水。当我们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身后没有支撑,那与其只会抱怨泄气,不如进入政治圈把权力夺取过来。当时我所做的媒体工作也是一直要跟政府人物打交道的,我一气之下,就想干脆跳入火海和你们斗斗去。”
这一斗就停不下来了。她接替龙应台就任台北市“文化局长”,上任一年不到,人们对她的评价是:“果断、明快、有魄力。”她的任务是和时间赛跑,用“文化局长”的权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资源整合,制度重整,重新点燃台湾艺术家们的希望和热情。
兜兜转转,李永萍的人生,在文化界和政治圈来来回回,最终找准了一个位子。这个在台湾民众眼中以“果断有魄力”著称的女政治家精力旺盛,忙碌了一天之后,如果晚上有访问,她还能眼睛闪亮,丝毫不见倦意。因为她还有未达成的心愿,她还在计划下一次“跳槽”,那就是“跳”离政界,“跳”回文艺界,回到20岁时的梦想去,做一个小说家或者编剧。
为什么跳,如何跳,李永萍给广大职场女性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为自己的理想而跳,为争取更好的舞台而跳,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跳。
有很多女孩貌似心怀抱负,
为了“更好”而跳槽(2)
整天抱怨说:“现在的工作好无聊哦,每天都是些琐碎的事情。”还有人说:“工作太清闲了,我都无事可做,真想换个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可是迟迟不见她们动手。她们的弊病在哪里呢?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她们自身。没有哪个老板会养活闲人的,他给了你工资,设置了这个职位,就说明有事情要你做。如果你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了,还有大把的时间,也许是你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和精力。这时,你可以向上司申请更多的任务,或者采取“偷师”的做法,去关注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门情况,看看有没有可能学到新东西,为“轮岗”或者“跳槽”做准备。既然你厌倦现状,就得想出办法改变它;如果整天抱怨而不付诸行动,那就是白费。
青春一去不回来,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好时光不会超过二十年。如果你有跳槽的意愿,就要抓紧时间做出理智而果断的行动,勇敢地跳出这一步,否则会在碌碌无为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永远告别“精英”的行列。
杜拉拉语录
绝不仅仅为了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而跳槽,要因为更满意新工作而跳。
离开,给个理由先(1)
镜头回放
DB公司为员工评级,其他的HR经理都是6级,杜拉拉只是4级,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这还不算最差的。以前,杜拉拉的头衔是“人事行政经理”,评级之后干脆就被人简化成了“行政经理”。杜拉拉心说,我还跟这混什么大劲儿呀!
虽然心理告诫自己“不是因为不好而跳槽,而是为了更好而跳槽”,但是不得不承认,杜拉拉实际上是在DB混得不好,想走了。在这之前,她已经跳了两次。第一次是从国营单位辞职到珠江三角洲,毫无疑问,这是奔着“捞金”的目标去的。进了民企之后,杜拉拉确实受到了老板的“赏识”,可是这份赏识带着雄性荷尔蒙过剩分泌的暧昧味道,杜拉拉对民企老板的性骚扰忍无可忍,再一次坚决地辞职。她铁了心去“大”企业,希望在那里安稳地过下去。两次都是冲着“更好的生活”而跳槽,离开DB却是因为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杜拉拉也算是把职场人的酸甜苦辣都尝了个遍。
好在,她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讨厌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是不是所有人在跳槽的时候都确切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跳呢?人是趋利动物,如果得到了足够的好处,谁也不愿意蹦来蹦去。可是人的欲望又是个无止境的东西,遇到了更好的诱惑总免不了心痒痒。守着好老公的女人也免不了红杏出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跳槽之前,我们必须想清楚“为什么”。离开,你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两相比较是否能够让你感到心理平衡。
根据网络招聘机构104人力银行和《信息周刊》发布的2008年IT业薪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超过80%的人存在跳槽意愿!在看到这个调查之后,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导致了目前IT人士跳槽的意愿状况。
据统计,薪金偏低是用的最多的一个跳槽理由。我们经常对新人说“不要为了薪水而跳槽”。但是对于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职场人来说,如果你目前得到的待遇确实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在跟主管沟通之后又不能满足你的合理加薪要求,那就应该考虑离开。
职业上升空间受到制约是跳槽的另外一个理由。当部分职员其职业上升空间受到企业的制约,个人发展空间没有施展的空间时,就会萌生去意。杜拉拉面临的就是这种窘境。遭遇这种状况,你应该想清楚,究竟是自己的原因呢,还是公司的原因。在升职这件事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还有一个就是你跟主管的关系。杜拉拉就栽在了后面这个原因上。她是卖力工作的,可是负责评级的领导们都对她视而不见,或者保持沉默任由她挨欺负,混到这个份儿上,耗着确实没什么意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