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24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个人的看法,对于这种残暴的错误,进行全面反省甚至过度反省,是一件好事,至少要比不做反省,或者避而不谈,甚至对暴行理直气壮,宣称符合某教义要好的多。十字军士兵们在耶路撒冷这个圣城内的行径,是彻底违背基督教诲和圣经教义的,应该说这是人的恶性发挥到极致的一个残暴表现--当一切都在自己的刀下任己摆布的时候,这种彻底的恶行极容易被催发出来。

  如果从一个常人的心理分析上来审视十字军士兵们的这个暴行,我的看法是,长期的艰苦远征和一路不断的血腥战斗,已经很大程度上,对于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摧残,城破冲杀之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完全的恶性,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人都杀红了眼,只要不是自己人,见之则杀,在城墙上和敌军杀的浑身浴血之后冲进城来立刻对平民和投降士兵放下屠刀,这个是需要极其有效的军队指挥的,也需要士兵自己的极大自制力,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这两者在当时都没有,当时的实际情形是,士兵们冲进城内之后,立刻成了乱兵,敌军和平民一起杀,领袖们对他们已经彻底丧失了控制,甚至他们连悬挂着领袖旗帜的地方也照样冲杀不误,这又和平民运动这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总背景有关,而在十字军的心目中,耶路撒冷城内的穆斯林和犹太人都是敌人,不论是在城墙上作战的那些,还是在为城墙上的守军运送物资的那些,或者因为恐惧关起门窗躲在自己家里的那些,甚至是躲进清真寺和犹太教堂里的那些,这一点在很早之前实际上也提及过:十字军已经把他们的敌人定义泛化了,泛化成所有反对他们的人。

  应该说整个中世纪的,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冲突,一直都非常残酷。至于说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背景,经历,以及对所有这些事情的进一步道德评判,我想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我们可以共同肯定的一点是,这种残酷的冲突依然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里看到这种冲突的持续。
  直到今天,在世界各个地方,以及尤其是作为热点的中东地区依然频发着各种恐怖活动以及军事冲突,究其根源,是相当深远的。对于这些事情如何看待,我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审视,思考,和结论。
  对于耶路撒冷惨剧,穆斯林的传统看法是:由此可见基督徒在信仰上是极度鄙陋的,他们是纯粹的野蛮人,以至于在他们的圣城内尚可进行如此暴行......
  也如前文所述,穆斯林世界对十字军东征史,以及耶路撒冷屠城史,是一直念念不忘,并时常提及的。

  当然我相信犹太人也不会忘记。
  应该说这段历史,跨越几百年,其影响,我的看法是将一直贯穿整个其后的人类历史。
  行文至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历史已经进入尾声,我收集了两副图片,一个是攻打耶路撒冷时使用的攻城塔的复原模型图,看到这幅图,对于文中讲述的攻城过程会有更清晰的理解。另外一个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主力军团的行军路线图,从没在天涯贴过图,所以希望这两幅图能顺利贴上去。
  在下一章,我们将看到的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收尾工作,正如你可能已经想到的,领袖们将议定耶路撒冷的归宿,士兵们则忙着打点行装回家,一见阔别多年的妻儿老小亲朋好友,结束他们这一次艰苦血腥的朝圣之旅,卸甲归田,并将享受到英雄凯旋般的荣耀待遇,成为当地的传奇人物。
  下一章也将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历史记述的,最后一章。


日期:2010-09-11 15:01:52

  十字军领袖们在17号星期日那天聚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计划。他们发出命令开始清理街道上的尸体,并且准备迎接当地基督徒的返回。可能不出我们每一个人的意料,对于耶路撒冷应该由谁领导,引发出了新一轮的争吵,每个人看起来都有各自的看法,而每个人的看法看起来都不同,于是谁将成为耶路撒冷的统领,这个问题就被搁置下来。

  雷蒙德和戈弗雷看起来是最有资格成为耶路撒冷的政治领袖的两个人选。爵士们首先提议由雷蒙德来担当此任,但是雷蒙德拒绝了,他说,唯一有资格成为耶路撒冷之王的人,只有基督自己。
  于是大家又提议让戈弗雷来担当,在这个问题上戈弗雷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精明,在西方传统史料记载中的戈弗雷,或者说在西方传统历史印象中的戈弗雷,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率真的人”,当然他同时也是一个勇敢的人,我们在前面看到首先冲上耶路撒冷城墙的三个人中,有一个就是戈弗雷,并且因为这三个人的英勇,十字军才得以攻破耶路撒冷的坚固防御,如果同时考虑到戈弗雷的贵族以及领主的身份,以及十字军最高统帅之一的身份,那么他的这个举动就显得愈加的不凡。

  戈弗雷也拒绝了“王”这个头衔,可是他接受了大多数领袖们的提议,并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头衔:“圣墓代言者”。代言者这个名头在法国北部地区沿袭已久,意思是说这个人从最高领主那里获得授权来管理一座城镇或者一个地区,实际上就是其领主的完全代表......一直到领主本人返回该地为止。那么在这里,戈弗雷蕴含的含义显然是:耶路撒冷的实际领主,一如雷蒙德所说,是基督耶稣自己,而他只是作为一个神的代言人,或者管家的身份,来接受圣城的政治领袖这个头衔,这样一来,他既在自身及众人的信仰上承认了雷蒙德所说的事实,又在实际上成为了耶路撒冷的领袖,所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而且同时,戈弗雷等于向所有当时的各地主政者宣示他是耶路撒冷的实际领袖,或者说,世俗领袖,但另一方面他又可以免于冒犯天主教会的情面。所以这个事件上的戈弗雷,表现的相当高明,而且得体。
  那么雷蒙德对此就非常愤怒,以至于他干脆拒绝交出大卫塔的控制权,但是和上次一样,他还是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说服了,于是他把大卫塔交给一位主教来料理,问题是他刚从塔里搬出来,这位主教就把它移交给了戈弗雷。
  可能我们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件实际上显得比较有趣的事情,解读历史的趣味,有时也表现在这个地方,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历史经常表现出很多幽默感,甚至有很多黑色幽默。首先的问题是:雷蒙德为何愤怒?先问过你,你说你不干,再问戈弗雷,戈弗雷说他干,那么你发什么火......呢?这个实际上是可以推敲的,我更愿意把这个推敲留给每个人自己去做。

  其次是,这位主教至于这么不给雷蒙德伯爵面子吗?好歹等人家走了或者过几天你再移交给戈弗雷,相信雷蒙德伯爵是不会对此进一步大动肝火的,从整个十字军东征历程看,雷蒙德的运气一直都不太好,安提阿事件就很不顺心,耶路撒冷又是这样子,手里还有那个曾经让他很尴尬,现在依然让他很尴尬的圣矛......在安提阿的时候他负责围困城堡,结果人家向波西蒙德投降了,在耶路撒冷他占领了大卫塔,结果刚一转给教会人员,教会人员就直接把塔交给了戈弗雷.....

  难道这位主教,看雷蒙德不顺眼,有意为之?我个人的看法是,至少这位主教在这个事件中,是倾向于戈弗雷的,也觉得雷蒙德后期的表现有点无理取闹,如果再加上他在安提阿事件中独树一帜的要把它还给显然大家都开始极度厌恶,以及他们确实有理由厌恶的,亚历克修斯皇帝,那么我相信对于雷蒙德不以为然的不仅仅是这个主教,还包括其他的绝大部分十字军领袖。

  实际上在耶路撒冷攻城战中,雷蒙德的表现也不是很好,我们前面看到他负责一座攻城塔,攻来攻去也无法建功。人家戈弗雷就不同了,不仅行之有效,而且身先士卒。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解读和推敲,当时的实际情形是:雷蒙德确信,大家是在合起伙来欺负他,于是他离开了耶路撒冷......并且再也没有回来过。
  等雷蒙德一走,阿诺夫.麦雷科恩就被选作耶路撒冷的宗主教,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名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