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16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惜老人的算盘不仅没打响,自己反倒变成了别人的弓下鸟,而且死得还很惨。
  其次,对于首次从主力军团中分裂出来这个事情,鲍德温的具体动机是不是仅因为不再信任希腊人,我们现在无法查证,我相信这个至少是一大部分原因,因为当时鲍德温还没有接到图卢斯的求援,但是我想他从主力部队离开之后,立刻就有了一种天高任鸟飞,猛虎出牢笼的感觉,立刻就萌生了出去搞点野味的强烈欲望,这种猜测,应该是合理的。无论如何,鲍德温的手下将士们显然是认为主帅正在试图彻底摆脱希腊人的牵制,独立进兵耶路撒冷,所以他们对这个举动并无疑议,但后来的塔尔苏斯闹剧显然让他们开始感觉到事情不大对头,所以在接下来的图卢斯事件中,他们开始明确反对鲍德温的命令,并且坚持,要继续往耶路撒冷进发。

  最后,这种东征途中变卦,进军圣城改成进军领地的事情,这是首次,但不是最后一次,马上我们就能看到第二次,我们是不是就此可以结论,这一部分人,坦克雷德,鲍德温,还有后面的波西蒙德,从想要参加东征的一开始,就是这样决定的呢?我认为不是,当然你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的看法大体是这样:领主对更多领地的渴望之情是可以想象的,尤其是中世纪欧洲的领主们在领地上拥有的几乎是独.chai权。所以我认为他们对于东征途中顺便征收几块领地抱有浓厚兴趣,但不是唯一动机,甚至不是主要动机,可是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为这种非主流动机添了不少柴火,始作俑者就是亚历克修斯,不论是他一开始就在京城里搞的大张旗鼓的宣誓运动,还是后来的啦啦队战略,以及最后极其恶劣的尼西亚事件,都在赤裸裸的表现他的自利面目,这对于十字军来说,是一种很直接并且深度的心理折磨,心理刺激,简单说这具有一种非常恶劣的负面引导作用。我们接着看到的是,主力中的主要领袖并没有出现异常波折,出现波折的是小弟和侄子,这一点同样是耐人寻味的。

  应该说从这个角度看,皇帝的用心,反倒适得其反,用心过重往往得不偿失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在关羽身上就发生过。他为了讨到一个美女,几次三番认真的对曹公说:城破了那谁谁谁一定要给我云云......曹公痛快答应,结果架不住关羽三番四次的说,于是曹公想,这个美女想必真的美,不然这个关羽,怎么这么啰嗦?于是最后,城破了美女归曹公。

  应该说这两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异曲同工的,还有安提阿,接下来我们就白话白话安提阿攻城战,这一课失望的同学,下一课就不必失望了,应该说在安提阿发生的,是一场可怕的战争。
  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刘皇叔到底是怎么把荆州和益州搞到手的?诸葛孔明为什么在隆中就能够对刘备提出这个基本战略框架,并且以后还能据此实施?这中间到底隐藏了什么?史书对整个过程的记载是不是有可能有所隐申?在刘备为荆州和益州翻盘的时候,过程中,孔明这个总设计师的位置和作用到底是什么?史书对这个问题是否有些语焉不详?为什么语焉不详?你的看法是什么?

  下堂课课前交上来,交不上来的罚抄写三国演义一百遍,胡说的打pp一百遍。
  同学们,下课。

日期:2010-08-20 04:27:23

  当时基督徒已经被赶出城外,犹太人对基督和基督徒是没有什么好的看法的,把基督送上十字架的是犹太人,这个我在前面的回帖里讲过当时的大体情况,而至今犹太人对基督耶稣仍然是不认可的,并且将自己的种族灾难部分归结到基督身上。
  至今为止,犹太人的基督徒比率只有大约百分之二,虽然基督自己在肉身上是犹太人,并且他的十二个门徒,也都是犹太人,而耶稣受难前的传教范围都在犹太人领域内。
  至于历史名人,爱因斯坦是一个动摇的有神论者,既公开表示不相信神造论,又在很多时候讲到神这个话题,所以他基本上是一个不可知论者,绝大多数犹太人是犹太教信徒,他们认为耶稣不是神所应许的基督,真正的基督还没有降临,所以还在等待。公元一世纪的时候,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而在此前犹太人已经遭受过很多异族的侵略,攻占,以及屠杀侮辱等等,虽然这些神在多年前已经对他们的祖先预言过,并且承认这些犹太人或者以色列人的苦难,是神自己兴起的,但犹太人依然寄希望于耶稣将能够带领他们反抗罗马统治,就像大卫王所做的那样,为犹太人重新缔造一片强盛的乐土,而耶稣的教诲和表现,是与此不同的,耶稣强调自己的和平君王的身份,公开承认过自己就是神,并且教诲凯撒的归给凯撒,把神的归给神,犹太人民众在心理上对于基督不肯带领他们以武力反抗罗马统治,也就是异族统治极其失望,而犹太教的领袖们对于基督所传授的真理怀有极大的嫉妒和敌视心理,这也是他们最后把基督送上十字架的主要原因,这个具体的细节可以去看圣经的记载。他们要求罗马总督把基督钉十字架的公开理由是基督自称为神。罗马总督极不想把基督钉上十字架,一则这是当时最严厉的酷刑,再则基督是无辜的,最后当时的罗马总督对于耶稣的基督身份,已经有所疑虑,但犹太人群情激昂,总督担心激起民变,而且当时罗马帝国在犹太省的布防卫兵相当薄弱,所以想了个侧面的方法,就是当时正逢总督的大赦日,可以依据民愿赦免一个死囚,总督提议赦免基督,而犹太人选择宁肯赦免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最后是总督公开在一个盆里洗净手,对犹太人说:处死这个无辜之人的罪恶,不归于我,归于你们。犹太人喊着说:这罪归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

  于是基督被送上十字架,被钉死在两个强盗中间。
  于是我们看到在历史中,犹太人不断的悲惨遭遇。犹太民族,或者说以色列民,显然是人类历史上至今最凄惨的的一个族群,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他们是最坚强的保守自己的文化和信仰的民族,可说是一个奇迹,从没有过哪个国家能在灭亡两千年后还能复国,这是他们的另外一个引人注目之处。
  实际上仅仅因为,他们是神的首先的选民,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可称为神的长子,这个长子虽然凭借祖先的光荣和律法自义来保持自己一直敌对神的悖逆心理,但神对他们的耐心并没有改变,神应许将拯救他们,而他们对神的悖逆和他们的悲惨遭遇,是神早在数千年前就讲过的。
  所以犹太教徒对基督徒是不会友好的,穆斯林认为基督只是一个先知,而犹太人认为基督是一个骗子,是他们的民族灾难的一大原因。
  所以楼上说的,并不为奇。
  从某些片面的角度来看,十字军敌视犹太人,包括中世纪欧洲对犹太人的敌视心理,甚至包括欧洲传统上一直延续到2战的某些东西,是有其根源的。

  至于当今的基督徒如何看待犹太人,这个我前面其实讲过,基督徒对犹太人的尊重和同情,是因为他们是神的首先的选民。大卫王不肯杀掉前任以色列王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前任曾经是神的受膏者,他自己说,他不敢动手,虽然这个人早被神抛弃,并且明白交在他手里,而且不止一次,虽然这个人一再的倾国之力追杀大卫王,因为他知道大卫是神拣选的以色列的新的王。

  其他更多的东西,我前面都讲过。总的来说,一个事实就可以概括所有的复杂心理:基督自己就是犹太人。这就是基督徒的普遍认同。
  以色列民族将在最终得到拯救,这是神在以色列会复国之后的另一个预言,作为基督徒的我,当然相信这必然会成为未来某一天的事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