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7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围绕这座显赫城市的战争有过不少,但是因为这座城的城墙久经建设,非常坚固,很难攻克........一直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才首次攻陷了这座城市,至于东西方间为何会爆发出这样一场战争,有其很深的根源,这个以后会详细论述到。
  然后在几十年后,这座城又被当年的拜占庭帝国皇族给夺了回去,再接着就是奥斯曼帝国在15世纪,用非常巨大的大炮轰塌了城墙,占领了这座城市,随后展开屠杀和洗掠.....此后这座城市落入穆斯林手中,直到不太久之前被正式命名为伊斯坦布尔。大概这么个历史


日期:2010-07-27 10:37:46

  呵呵,西方骑士穿重装,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对于这个问题论述的挺详细的,包括比对和土耳其骑兵的优劣和双方的战术战略的演进......
  骑士穿重甲,而且马匹一般也有部分装甲防御,冲杀的时候通常手握一杆很长的长枪,纵马直冲过去。
  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中世纪的坦克。想想一整团的重装骑士列队纵马冲锋的场景,重甲闪亮在骑士和马匹身上,身前突出着一长排寒光烁烁的枪芒........日尔曼战车。
  在开阔地上的对阵战中,骑士兵团是不会有对手的,这样一队骑士冲过去,对方的阵线立刻就会阵脚大乱,只能用所向披靡来形容。而且他们的重甲有很强的抵御力。
  但是在弓箭的密集攻击下,他们的坐骑威胁很大,所以常常出现骑士没事,马已经倒下了,马一倒下,用长枪冲锋的战略就无法发挥,靠两只脚只能使用近战兵器,比如剑,这个冲击力就大大缩小了。
  另外重装骑士还有一个劣势,就是显然机动力不足,那时候也没什么碳纤维,所以重装的代价就是笨重,而且这种盔甲还有一个劣势,就是穿上脱下都费时间,所以遭到无准备攻击无法做出迅速反击。而土耳其人都是轻骑兵,可以在马上用弓箭进行远程攻击,机动性好,缺点是防御薄弱而且冲击力不足,所以他们对付重装骑士常常采用运动战,打了就跑,骑士们追不上,然后他们回来再接着打完再跑.....

  所以双方交锋时间长了就分别开始演进战术,扬长避短,而对对方就是攻短避长,此消彼长.......但最后的演进结果,我认为还是骑士占了上风,当时的基本战术逻辑大概是这样:重装步兵搭配弓箭兵,帮助弓箭兵抵御土耳其骑兵的冲击,这样在远程攻击上就很有优势,然后重装骑士寻找有效目标和机会进行冲击,被这样一个兵团正面冲击,是根本无法支撑的。

  至于耶路撒冷的陷落,以及和萨拉丁的决战......在我看来那场决战根本就没战,由于指挥的严重失误,开战前,骑士军团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开战后立刻处于极度劣势,随后的交战实际上是一场屠杀.......这个在较远以后会讲到。
  楼上说一个骑士能对付几百个人,我觉得这个很有可能,如果在正面对决,尤其在平地上,一个重装骑士纵马冲杀过去,击溃一个几百人的轻装兵团是可以做到的,可以想象一辆呼啸的坦克冲进羊群里......

日期:2010-07-27 19:27:36

  彼得的十字军们在洗劫了贝尔格莱德之后,继续向尼士进发,并且在7月3日抵达了那里。他们会遇到什么待遇?这个很容易想到,当地的一级行政区长官加强了这个地方的戒备,并且拒绝提供任何帮助,十字军们被要求:继续前进。
  这次连市场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鞋子了。
  彼得认为,继续前进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可以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寻找帮助......比如再来个购物中心之类的。于是队伍在次日清晨启程,浩浩荡荡的在良好的秩序中开拔........可是,但是,再一次的,前锋过去了,后军出了问题,而且是绝对不比上次小的问题。这一次的问题又是什么引发的?这次没有传说可以参考,肯定不是鞋子问题或者价格问题,因为根本没有市场。

  冲突迅速爆发。
  估计这一次,双方看着对方更加不顺眼,冲突也爆发的更快。
  于是十字军的主军开始向回奔来,援救他们的后军,接着拜占庭帝国的军队从城里冲出来,援助他们的同胞......大战开始了。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被残酷收拾的,是十字军,在这场大战中,十字军失掉了4分之一的人马,以及......那辆装着他们的财宝的车子,这辆车子就在冲突的始发地--后军。
  单方面5000人的损失告诉我们,这是一场相当残酷的会战。
  彼得命令撤退,向南逃跑.......
  队伍继续行军,并且一路平安的,抵达了君士坦丁堡,日期是:1096年的8月1号。
  可想而知,拜占庭帝国的广大军民们,对这支队伍的看法是不可能好的起来的,不过,亚历克修斯皇帝还是足够优雅的在城外接待了彼得......虽然他同时也把他的军队安排在城墙周围。

  而且他也确实提供了一个市场。问题是,十字军广大将士们,对于这个市场的价格叫苦连天,极度不满,而且这一次,显然他们也没什么机会去主动征用点什么必需品......紧张局势迅速升级。亚历克修斯皇帝决定让这些麻烦不断的法兰克人尽快离开,赶紧让他们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他的敌人:土耳其。这一次,十字军带着他们的愤怒,还有少得可怜的补给品,离开了。

  和彼得的队伍一起离开的,还有前文提到过的那位穷光蛋沃尔特的队伍。他们在君士坦丁堡汇合了。
  从8月6号开始,十字军陆续进入了小亚细亚,向基波托斯进发,并在那里设立了十字军营地。彼得的看法是,他们应该在这里等待十字军的主力--因为当时他们已经得知主力军团已经启程,然后在汇合后,再向土耳其的领土内进军。这个看起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并且实际上我认为,彼得的上一次等待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但是历史总是有着和我们的逻辑不同的逻辑。
  现在问题是,彼得根本无法杜绝手下们的劫掠活动--尤其在缺衣少食的境况下。他既不能要求他们统统饿死,而不吃嗟来之食,或者劫来之食,也不可能把这支队伍搞成一个农垦军团,在土耳其人的眼皮底下开土拓荒,以利其基本,宏图大业。再加上在当时的时代,劫掠敌方城镇平民是一种军事惯例,或者说传统。并且我们都知道,后方是根本没什么后勤部队的。

  于是劫掠活动在营地铺张妥当后,立刻不由分说的就开始了,一些对土耳其领土内的目标的劫掠还大有斩获.......我们都能意识到,这是一个灭顶悲剧的开端。

日期:2010-07-28 16:15:08

  首先开始劫掠活动的是法兰克人,而且他们干的相当不错。他们一路进兵,甚至都到了尼西亚的大门口,在那里抢掠周围的村子,这些村子里有许多是基督徒的聚居地,但是看起来他们对这一点不大关心,他们更关心能让自己活下去继续进兵的补给品。或许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基督徒也是敌国的一部分,那么依照惯例,抢掠他们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在不久前的贝尔格莱德事件之后,或许这件事已经变的理所当然。
  尼西亚是什么地儿?这里是克里基.阿斯兰的都城,那么这位阿斯兰兄又是什么人?他是小亚细亚的土耳其苏丹。这是位典型的达尼什曼德贵族,他可能会把他的财宝和家人安置在某一座城市,但是他的都城,肯定是重军防守,而这一次,他的都城重军恰好也不在家.......正忙于在安纳托利亚中心地区平叛.......
  我们都知道,法拉克人这次捅的篓子,比在尼士那次要大的多。他们捅的不是马蜂窝,是一只巨大黑熊的屁股。
  都城里的守卫冲出来,把这伙十字军赶跑了,但是这些法兰克人返回营地的时候,带着几乎拉不动的战利品,并且开始向其他十字军们吹嘘他们的“伟大胜利”。
  很自然的,其他十字军们也打算这么干,要向法兰克人看齐,于是,日尔曼人很快就出发了.......

  他们首先来到了一座废弃的城堡,叫做埃克斯利乔丹,他们觉得这个地方看起来很适合当作一个基地,以便于他们以此为据点,展开极其广泛的劫掠行动,于是他们搬了进去......
  当地的土耳其军队很快就警觉了这些日尔曼人的行动,于是,土耳其人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