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
第23节

作者: poseidonnep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往往就在投机者们忙着做换车子、换房子、甚至换老婆美梦的时候,泡沫会突然杀个“回马枪”,不管市场接受得了还是接受不了!
  谁都清楚,钱不是家里的小狗,找个伴就能不断生出小狗来;把两张钞票放在一起,一万年也不会生出第三张钞票。泡沫投机中炒上去的价格,最终都必须有人埋单,就像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必须有一大批默默挨打的小怪兽,泡沫是需要有很多人担任“炮灰”角色的。

  例如炒到天上的房地产价格必须有真实需要房子的人去埋单。埋单人吃不消的时候,或许可以通过压缩其他消费,增加负债杠杆来购买房子。但是如果他们无论如何都买不起的时候,无论多稀缺的房子,价格都会掉下来。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房价、股价每隔一段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都会经历暴跌或者重新洗牌,就是因为这个世界还没有永远上涨的价格。其中的道理恐怕很多人都懂,但是谁也不愿意相信。就像是人都明白自己终有一死,但恐怕没有人会愿意在自己出生的时候就预先给自己订购个骨灰盒。泡沫经得起激情,却经不起常理,骗得过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却蒙不过老实本分的实在人。

  泡沫的破灭是需要满足某些条件的。如果泡沫存在的条件,例如新故事、市场情绪和资金发生了变化,泡沫很容易破灭。例如央行提高资金利率,收缩流动性,其他资产的收益显得更有吸引力了。新故事讲了很久之后变成了旧故事,市场失去了新鲜感,而且资产的收益增长不如预期高。美国科技网泡沫就是因为科技公司故事太多显得不新鲜了,加上股票的收益也没有想象的高而破灭的。市场情绪开始分化,理性的投资者开始撤出市场,继续持有资产的投资者心里犯嘀咕等等。内部理性人的撤出是南海股票泡沫破灭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除此之外,在任何经济体中,能够被不断扭曲用来购置某一类资产的资金最终是有上限的,泡沫一定会因为太大而无法持续。因此,即便引发泡沫的三个条件都没有改变,泡沫也会因为后续进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持泡沫继续膨胀而破灭。密西西比土地泡沫就是因为新土地供应超过了市场资金的容忍力而破灭的。
  我们都知道,从猴子变成人化了成千上万年,而从人变回猴子却只需一瓶酒就够了;一个泡沫的膨胀最多可能需要一二十年,一般也得几年的时间,最少也得是几个月,但是泡沫破灭需要的时间很短。最多只要几个月,少的可能只是几个星期,甚至几天时间。泡沫越大,价格越离谱,破灭的速度越快。例如荷兰郁金香泡沫从酝酿到高丨潮丨持续时间长达3年之久,但是破灭的速度也是异常快,一周跌幅就高达90%。

  当然,泡沫出现并不一定要求新故事、市场情绪和资金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事实上只要其中一个因素符合条件就有可能导致泡沫泛滥。因为泡沫只需要几次不断上涨的成交价格就可以了,每一次价格上涨并不要求所有资产在市场买卖一遍。例如南海股票泡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只要不断有更高的南海股票价格出现,持有南海股票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股票在升值。因此,虽然每个成交价格只是反映被很小一部分交易资产的价格,但是市场上所有持有该资产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资产价格上涨了,财富增值了。

  如果导致泡沫的三个条件都被一一满足,就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泡沫。泡沫的规模越大,参与的人越多,使用的杠杆系数越高,最终的下场就越惨。
  客观地讲,泡沫也不是一无是处。泡沫确实可以为某一行业、某一个国家的大发展带来一定的机会。如果例如没有科技网泡沫,美国的信息技术就不会这么快就融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泡沫毕竟不是米饭馒头,可以天天吃。泡沫是兴奋剂,起效的时候是美轮美奂的,可怕的后果往往在泡沫破灭之后才会显现。
  泡沫破灭,就会产生大量损失;有损失就得有人承担。那么泡沫破灭中谁的损失最大?就直接损失而言,第一是高杠杆者,特别是参与泡沫的高杠杆者;第二是富人,因为富人持有的资产多过穷人;第三才是穷人,穷人们往往希望通过资产收益成为富人,泡沫破灭会让穷人成为“负人”。
  但是,如果政府在泡沫破灭之后进行大规模救助,损失分担就大不相同了。危机的拯救过程事实上就是损失不断承担的过程,因此政府参与的损失分配过程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例如使用财政资金救助和货币政策救助基本上是所有人埋单,但是承担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中富人承担的多一些,因为相对于穷人,单个富人交的税要多一些;所以谁交税多谁就承担损失多。货币政策是所有人都在承担损失,损失产生的过程体现在通货膨胀率上,不一定完全是通货膨胀,可能是降低通货紧缩的程度。

  通货膨胀是一种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人人都在承担损失,但是穷人承担更多。从总量上来说,穷人是持有货币资金最多的群体,所以货币政策下,穷人承担最多,与此相比,富人往往是资产持有者和债务人,所以富人在通货膨胀中是受损失较小,甚至是获益者。通货膨胀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豁免债务的过程。通货膨胀阶段只要中央银行不发疯,而是采取一些合适的措施,通胀率自然会慢慢下降。滞涨可能是泡沫破灭后的另外一种可能结果,但是滞涨也不过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滞涨不过是经济体在慢慢消化泡沫产生损失,等到损失消耗殆尽了,泡沫也就挤干净了,经济自然会步入增长阶段。


日期:2010-03-13 07:59:12

  第四节日本梦魇
  我们以日本为例分析资产泡沫的惨淡下场。
  从1950年至1971年,日元兑美元汇率长期固定在360:1的水平上。1971年布莱顿森林体系破产之后,日元汇率缓慢升值,但基本上稳定在200-300日元兑1美元附近。日元汇率长期低估下,日本产品所向披靡,日本不断积累贸易盈余。在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贸易盈余主要以美元形式存在,贸易盈余使得日本央行增发大量日元基础货币。日元汇率持续上升引来了大量套利资金进入日本,资金泛滥局面已经出现。

  日元兑美元汇率1971-2009
  图形数据来源:彭博资讯,标价一美元对日元。
  除了贸易盈余资金之外,日本央行错误的低利率政策更释放了海量廉价资金。为遏制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协调与美元的利率政策 ,日本中央银行连续5次降低贴现率,由5%降到了1987年2.5%的超低利率水平,这是日本战后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央行把超低利率水平一直持续到了1989年5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