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
第12节

作者: poseidonnep
收藏本书TXT下载
  通货膨胀从哪类产品开始爆发具有偶然性。全面的价格上涨不会在一天之内发生,一般情况下会先发生在供给弹性比较小的行业,例如粮食、原材料等基础产品。当然如果正好赶上了某个行业的结构性调整问题,也会最先发生在这个行业。堡垒总是在最薄弱的环节被突破。我们在判断是否出现全面物价上涨的时候,不能只看某一个商品的价格变动,更要关注其他商品的价格,特别是基础产品的价格和服务业价格。

  2007年中国物价上涨最先发生在猪肉价格上,除了货币因素之外,主要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生猪从出生到出栏有一个大约4个月的周期,如果从培养母猪开始计算,生猪的生产周期就更长了,所以生猪的供给弹性较小;第二是当时中国生猪行业的猪蓝耳病处于流行期,供给确实出现了结构性下降。
  如果中央银行放任货币贬值,物价猛涨。人们会怀疑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的诚意,市场会很快建立通货膨胀的预期。经济体中理性人就会迅速采取行动,把任何到手的货币转换为资产和消费品,资产泡沫就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会不断上涨。价格上涨的现实验证通货膨胀的预期,会使得通货膨胀自我实现。
  通货膨胀的预期自我实现模式一经建立,即便央行不增加新的货币,经济体中物价也会呈现螺旋式上升,因为纸币的流通速度会不断上升,货币乘数在加快,直到央行采用异常严厉手段提高利率重建信誉,才能把泛滥在外的货币回笼到金融系统。这就是发生在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故事,如下图。
  战后美国实施虚金本位实纸币制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直接将债务货币转化为财政赤字融资、布莱顿森林体系破产导致美元大量回流美国、美元贬值和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油价迅速上升等四个条件推动下,美国在70、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长期通货膨胀。为了维护货币信心,重建央行信誉,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不得不采取空前严厉的货币政策,两次把美元基准利率提高到20%,终于成功克服了通胀顽疾。

  政府放任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通过货币发行政府可以获得丰厚的铸币税 收入。在1975-1985年的十年间,美国每年所征收的铸币税占GDP的比重为1.17%,英国为1.91%,法国为2.73%左右(萨克斯,1997)。其次,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债务人,通胀可以使其债务不断缩水,所以政府都乐见经济体出现通胀。
  长期的通胀相当于政府利用国家机器在向居民收取庞大的税收,财富在一天天的物价上涨中不断向政府转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通货膨胀是个人财富最厉害的绞杀机。只要你持有货币,你就应该明白,政府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从你我手里收税,即使我们睡着了,收税行为还在进行。
  从1971年到2006年的35年时间里,相对于黄金的价格而言:美元已经贬值了96%;意大利里拉的购买力下降了99%;瑞典克朗的购买力下降了96%;英镑的购买力下降了95.7%;法国法郎的购买力下降了95.2%;加拿大元的购买力下降了95.1%;德国马克的购买力下降了89.7%;日元购买力下降了83.3%;瑞士法郎的购买力下降了81.5%。自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些数据清晰地显示中央银行在以什么样的速度掠夺民间财富。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币的购买力大概下降了80%左右。猪肉从每斤1.5元升到了14块多;汽油从2块多/升涨到了6块多;袜子从一块多一双升到了10块多。大城市房价从1000多元/平米升到了2万多元/平米(就这个涨幅,华远地产的任志强老总还嫌慢)!2009年央视广告招标人气非常高的《新闻联播》时段广告最终拍得了4330万元的金额,相比1993年同时段的广告,其价格上涨了72倍。

  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如果1979年居民消费物价为100,那么到2008年物价指数为503.12。
  我估计阴间的通货膨胀比阳间更严重。10年前,天地通用银行发行的货币最大面值不过5千万,而现在随处可见5万亿的冥币。五年后,估计会出现5万万亿的冥币,恐怕要不了多久估计5亿亿亿的冥币都该出来了。即便是以美元标价的冥币最小面值也不是100美元,而是5万美元。
  通货膨胀失控会引发严重后果。长期恶性的通货膨胀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导致经济混乱,甚至出现政治危机。据津巴布韦中央统计办公室透露,2008年7月的津巴布韦同比通胀率高达231000000%,物价水平与一年前相比猛增231万倍。这是津巴布韦政府公布的最后公开数据,之后不再发布通胀数据。央行发行了面额为10亿的货币,物价几乎天天翻倍,有的时候晚上价格甚至是早上的3倍,银行只允许储户每天提取大概只能买几个西红柿的钱。津巴布韦政府已经完全破产,国民经济已经崩溃。

  严重的通胀能轻而易举地摧毁一种货币的信用基础,即便政府成功控制了恶性通胀,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居民就会选择抛弃这种货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发生了货币危机,物价飞涨,卢布对美元贬值高达71%,很多俄罗斯人终身储蓄化为泡影。至此之后,俄罗斯人对卢布充满了不信任的恐惧,只要一出现危机,俄罗斯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卢布换成美元或者欧元、英镑等外币。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发生战争,金融危机又扑面而来,外资迅速撤离俄罗斯,居民也冲向银行把卢布换成美元等外币,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从2008年8月583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2月的3880亿美元,6个月内下降了约35%,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也下降了35%。

  在大洋的另一端,阿根廷历史上也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阿根廷国民经济“美元化”势头又抬头。阿根廷中央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5月22日,阿根廷金融系统中的比索存款和年初相比出现了小幅下降,而美元存款则增加了22%。阿根廷私人银行中19.8%的存款都是美元,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16.7%。尽管阿根廷银行体系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大概在0.5%-2.5%之间,而比索存款的年利率达到了12%-13%,但是当地居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元。

  事实上,经济体内低成本资金只有两个,一个是处于中下层的普通消费者,他们太穷,必须要存钱才能买得起大件,特别是房子;另外一个源头就是中央银行印钞机和金融系统的货币创造过程衍生出来的天量货币供给。
  为了追赶上长期的通货膨胀的速度,存钱人被迫拼命工作,希望挣钱的速度能够赶上贬值的速度。由于不断担心手中持有的纸币贬值,更迫使所有人学会了投资投机,把一个个家庭主妇逼成了宏观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
  通货膨胀让那些过着削峰填谷式的勤俭生活的人成为最愚蠢的“冤大头”,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被借钱人提前享用,却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报酬。借钱者,无论经济增长还是经济衰退,却永远都受到政府、中央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宠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