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非常懂得这样的法则。他当然也知道,象泾阳君这样的人,也一定很懂得这样的法则。
时间过得真快,泾阳君来齐时,郊野的山花正开得如火如荼,而今,满目的山花俱已凋谢。
一日饮酒之间,孟尝君故意问嬴市:“公子来齐也一月有余了,公子觉得是我们齐国好呢,还是你们秦国好?”
泾阳君想了想:“你们齐国确实是不错。不过齐国有齐国的好,我们秦国也有秦国的好。齐秦各有千秋。”
孟尝君道:“公子真是爽快人,可离秦这么久了,公子想不想回家呢?”
泾阳君不由一声苦笑:“秦乃嬴市父母之邦,安有不念之理。不过王兄让我来齐为质,我就是想家,齐王又如何肯轻易让我回去?”
孟尝君重新给泾阳君添满酒杯:“公子若真思念故土,改日文当在齐王面前多多美言,或能早日送公子归乡,但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泾阳君闻言,即刻离席对孟尝君长长一揖:“如果真能那样,公子之恩德,嬴市没齿不敢有忘!”
日期:2012-02-13 21:18:23
18
孟尝君是这样考虑的:此次秦昭王召他入秦,吉凶难测。自己不可贸然前往。
既然近期已不打算去秦国,那么将泾阳君留下来,也就毫无意义。
而且日期拖延一久,一旦触怒秦昭王,事情就可能陷入僵局。因此,不如先劝齐王送泾阳君回国,再相机而行。
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先向秦昭王示好,不留人质,显示齐国对秦国的高度信任;其二,也可通过泾阳君归国来火力侦察一下秦昭王的态度和真实意图。
如若泾阳君归国后,秦国不再继续提孟尝君入秦的事,那此次换人事件就可不了了之;如若秦国重新派使者来提,那至少可证明秦昭王是真心对孟尝君求贤若渴,孟尝君那时再入秦,被重用的概率才会加大。
理清了这样的思路,孟尝君于是就做起齐湣王的工作来。
“大王若先以礼送泾阳君回国,则不失秦欢。秦若不旧事重提,这件事情也就平安化解了。”
齐湣王想想确有道理,但仍有些担心:“若秦王再次来请,则何以处之?”
孟尝君道:“偿秦王复来召文,则必重文。文入西秦之后,如果能为秦相,那不正是齐国之福,也是大王之福吗?”
长亭把酒,孟尝君亲自为泾阳君践行。
二人依依话别,泾阳君回想这数十天身处异国他乡,孟尝君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照,不由感激万分。
驿道上,人喧马嘶,泾阳君一行已即将起程。
孟尝君命人抬过一只箱子,小心翼翼地装上泾阳君的随行车辆。
泾阳君打开一看,满满一箱金银珠玉,熠熠生辉。
泾阳君看着孟尝君:“田兄这是?”
孟尝君微微一笑:“田文一点小小心意,望公子笑纳。”
泾阳君眼眶不觉有些湿润。“田兄如此厚爱,嬴市真不知何以为报?!”
日期:2012-02-15 17:21:00
19
秦昭王能当上秦国的国君,这是他昔日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
秦昭王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惠文王有很多儿子,而昭王仅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派到遥远的燕国去当了人质。
远在异国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昭王日夜盼望的是早日回到故乡,回到父母的身边。
可是,老天一直没有给他这样的机遇。
那一年,昭王的父亲秦惠文王死了。当他在千里之遥的燕国听到这一消息时,他的王兄,秦惠文王的太子嬴荡早已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新国君就是秦武王。秦武王长得身高体壮,力大无穷,虽然后来做了国君,却仍然喜欢做一件荒唐事,那就是和别人比试力气。
无论是谁,只要有一身好力气,就一定有机会得到秦武王的赏识。
所以秦武王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力士。象任鄙、乌获这些力大勇猛的人,都受到了秦武王的重用。
齐国有位勇士叫孟贲,陆行不避虎豹,水行不惧蛟龙,有一次,两头野牛争斗,难分难解。孟贲上前抓住野牛牛角,一用力,竟将牛角从牛头上拔了出来。
孟贲听说秦武王厚赏天下勇士,于是千里迢迢赶到咸阳面见秦武王,秦武王果然非常欣赏他,不但把他当成亲信,还提拔他当了将军。
秦武王即位的笫四年,发兵攻下韩国的宜阳后,秦武王决定顺路去见见周天子。
于是带着孟贲等一干随从进入洛阳,参见周赧王。
在参观周天子的九庙时,秦武王见九庙里的“龙文赤鼎”巨大无比,不由一时兴起,硬要与力士孟贲来一场“举鼎大赛”。
孟贲拗不过,只好先举,虽然压得双眼直冒金星,口鼻流血,但重若千钧的“龙文赤鼎”,居然还是被他顽强举过了头顶。
秦武王叫一声好,哪肯示弱,于是不顾众人劝阻,双用抓住两只鼎脚,大吼一声,猛地也将鼎举了起来。
在场的人正待喝采,想不到“龙文赤鼎”实在过于沉重,秦武王一失手,那鼎便直砸下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秦武王大腿上。
秦武王胫骨齐断,当晚便吐血而亡。
秦武王死了,由于武王没有儿子,国君的选择对象便落到了他的众多的兄弟们身上。
秦武王有很多兄弟,按理,昭王嬴稷只是武王的异母弟弟,又作为人质远处他乡,在这轮激烈的王位角逐中,昭王并不占有任何先机。
可是,嬴稷却最终胜出了。昭王当上了秦国新一代国君。
这一切,主要仰仗于昭王有一个能力非凡的母亲。
日期:2012-02-16 00:11:35
20
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楚国人,姓芈。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宫中称她芈八子。
八子是秦王后宫中一种身份的称谓。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种等级来看,宣太后的地位在当时并不是太高。
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让长期受到武王生母秦惠文后压制的芈八子立即看到了希望,于是迅速和她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暗中联合,迎回了远在燕国作人质的嬴稷。
当时咸阳宫中,武王的好几个弟弟都正觊觎着国君的宝座,但宣太后的弟弟魏冉一直在咸阳任职,手中掌握着调拨警卫部队的实权,宣太后又说服了相国樗里疾等大臣,最终册立了昭王嬴稷为新的国君。
随后,面对秦惠文后为首的反扑势力,宣太后和魏冉再次联合出手,成功平判了王宫中的“季君之乱”,为秦昭王上位扫清了一切政治障碍。
秦昭王开始即位的时候,由于年经太轻,还无法驾驭朝政,于是宣太后亲自出马,以辅佐昭王的名义,直接掌管了朝政。
昭王舅舅魏冉也因为拥立昭王有功,被封为穰侯,掌大将军印,统管全国的军队。
这时候,宣太后和穰侯魏冉这姐弟二人,实际上已等于间接掌控了秦国的军政大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