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16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财政方面: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市易法
  关于军政方面:置将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法
  关于科举、教育方面:废诗赋帖经,改试经大义,创太学生三舍法,以及王安石自撰颁布的《三经新义》。
  几乎所有朝廷官员都反对王以及他的新法,反对的程度有差别.再看看双方的阵容:
  主张变法者:

  领袖:王安石
  支持与附和者:吕惠卿 曾布 章 蔡确 王韶 范子渊 薛向 吕嘉问 陆佃 邓绾 曾肇 黄履 赵挺之 陈升之 韩绛 蔡挺
  反对一切变法者:吕诲 司马光
  反对青苗法者:韩琦 范镇 傅尧俞 富弼 欧阳修 吕公著 孙觉 李常 陈襄
  反对免役法者:刘挚 杨绘(苏轼 范纯仁赞成此法)。

  反对市易法者:韩川 文彦博
  反对均输法者:苏轼 苏辙 刘琦 李常
  反对保甲法者:王拱辰 冯京
  反对保马法者:几乎所有旧党臣僚

日期:2009-01-18 16:50:56

  青苗法相当于Ji院老板硬塞个小姐给柳下惠,不管小柳是否需要和是否云雨,天亮买单。
  保马法相当于Ji院老板硬塞个娇气难养的小姐给杨白劳,不管能否养的起,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小姐呜呼了,老杨就要穷家荡产的赔偿。
  后者杀伤力更大。
  反对保马法的最多,其次就是反对青苗法的居多。
  这两法扰民最甚,百姓最痛恨。在这个问题上,旧党官员代表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日期:2009-01-19 09:44:54

  神宗是个有理想的皇帝。他刚上任时候,一身戎装,跑到太后那里,表态说,我要立志收复故土。太后连连说,不祥,不祥。
  神宗是个有良心的皇帝。他重用王变法,希望国强民富,不惜排除一切干扰,顶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全力支持王。
  他什么时候开始转变了?
  天丧安石。
  王推行新法,不凑巧的是天灾不断,全国各地诡异事件经常出现,比如京东河北怪风大作,陕西华山崩裂。更要命的是,熙宁六年、七年,蝗虫大规模肆虐,秋东两季无雨雪,大旱两年,赤地千里。麦苗干枯,粟麻难种。这个时候,本应减轻农民负担,但如狼似虎的官吏,借口推行新法,变本加厉地搜刮民众,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而新党高官,高高在上,全然不顾及百姓死活。皇帝不愿意微服私访,宋朝皇帝普遍犯这个毛病。

  这时,一个职务微小但为人正直的好官员出现了。1074年,监安上门、光州司法参军郑侠上书皇帝,揭示真相。那时候没录象带,否则还有说服力。为弥补这一缺陷,更直观起见,郑大人画了一幅画,名曰“流民图”,图画上的百姓,瘦骨嶙峋,衣不遮体,口嚼树皮草根,拆房毁屋,砍伐桑柁,卖儿当女,逃荒要饭。旁边的胥吏挥舞皮鞭、棍棒,如狼似虎。

  更绝的是郑大人声称,天之所以长期干旱,就是王安石的倒行逆施,伤害了苍天,龙王发怒,玉帝不给雨水。假如皇帝废除新法,10日内必然下雨,否则,就治我个欺君之罪。
  这幅画被称为“中华第一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宋神宗深受触动,大为震动。
  他一枝接一枝地抽着烟,紧锁眉头。一会儿,又起身,在办公室走来走去,长叹息。直到黎明,他快步走向窗口,一把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神宗深深吸了一口气,眉头舒展开来。
  8要紧张,这是贫僧套用现代剧本常用的场景,800年前未必这样,至少没有香烟可抽。

  天亮了。彻夜未眠的皇帝下令(只有他才有这个权威)暂时罢免青苗、免役等18项新法的执行。
  三日后,大雨滂沱。
  举国欢腾。
  神宗和安石呆若木鸡,冰冷的雨水浇灭了他俩心中的理想主义(其实多是空想主义)之火。

日期:2009-01-19 11:16:14

  王安石是个什么人?
  传说他母亲分娩时候,一只野狐狸从窗前跑过.所以王就想狐狸一样聪明。
  王相公确实脑子灵,过目不忘。年轻时候文学才华出众,和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后,连连叫好,赞叹曰: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但王宰相就像赵佶一样,优秀脑子是副文人脑子,政治方面有点菜。
  他直接、间接地提拔了一大批心术不正的小人、奸臣担任要职。神宗之前,公认的重量级奸臣只有真宗朝代的丁谓。而神宗时期,一大批奸臣小人哗啦地冒出水面,站到庙堂之上。三卿(吕惠卿 吕升卿 吕和卿)、三蔡(蔡确 蔡京 蔡卞)、章、曾,等等。吕惠卿脑子也特别好,但心地黑,竟然恩将仇报,恶毒攻击恩人王安石,最后被罢官。可见这样的人上台后,能否尽心报国,慈善待民?

  王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对反对新法者,一概驱逐之。听不到任何反对意见,属下曾布反映市易法确实弊端多,他竟然和曾吵起来。
  因为原有的政治精英们普遍不支持王安石,王就破格提拔新人上位。这批新人只有拍对了马屁才能得到青睐,不出奸臣才怪。
  他是个书生,和马谡一样,只会纸上谈兵,所提出的改革 主张,大多处于一厢情愿,缺乏现实检验。他又高高在上,不愿意实地调研,只听汇报,看执行政绩统计。

日期:2009-01-19 15:00:19

  无产无业的贫民过去借贷,给不给?按王相公的理想,应该是给的吧,人跑了怎么办?嗯,按照官府的做法,准是让邻居还钱,反正后面还有个保甲法呢。
  ---------
  94
  王的这套新法环环相扣,通过官府,层层施加压力,收敛钱财,金字塔底下是老百姓
  他肯定是早就考虑到您说的官府烂帐问题,所以实行保甲法.给了胥吏压榨钱财的通道
  很毒辣啊


日期:2009-01-19 16:02:15

  不管怎么说,“王变法”归根结底是失败了。
  帮朝廷收敛了钱财,坑害了广大的百姓,得罪了官僚士大夫阶层,妨碍了生产力发展,削弱了北宋综合国力,疏远了官民关系,为宣和、靖康之灾难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宋史家认为,北宋亡于熙宁,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要肯定,王安石的变法只是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的,以富国为宗旨的局部改良而已,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封建集权体制下,产生不出严格意义上的改革。
  变法是一个大工程,要统揽全局,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不能急功近利,仅仅依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要讲究方法,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变法成功的关键。综观中国古代的变法,除了商鞅变法外,几乎所有变法也就那样的几招而已,几千年的变法大戏虽然一直在演出,演员也在不停的更换,但剧目却是一如既往。正如鲁迅所描述的:“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试想这样,有什么变法能够成功呢?

  看到王安石变法,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戊戍变法(又称百年维新),异曲同工。
  让我们看看飞跃式的改革(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
  该运动实际上分为二个阶段:倒幕维新(又分公武全体运动、尊王攘夷运动、倒幕运动三个分阶段),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改革阶段)。明治政府首先实行了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变革,为资本主义在日本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然后改革封建等级制,消灭武士阶级;建立近代军事、丨警丨察制度;实行地税改革(地税成了明治政府的主要财源并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殖产兴业”,从而“富国强兵”;大力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明治政府最重视,改得最早,公布的法令最多,拨的经费最多);倡导“文明开化”(以西方先进国家为榜样,大力移殖和建立资本主义文明,在思想、学问、习俗、生活方式等领域,开展新文化运动,积极争取民族独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